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襄城縣

(河南省許昌市下轄縣)

鎖定
襄城縣,隸屬河南省許昌市。位於河南省中部,轄9鎮5鄉2個街道,448個行政村(社區),總面積920平方公里,耕地保有量96.5萬畝,基本農田面積82萬畝。 [1]  截至2022年末,襄城縣常住人口67.5萬人。 [46] 
襄城縣是平煤集團的主要煤田,被毛澤東主席讚譽為“煙葉王國”,是中國煙草文化之鄉和中國煙草文化研究基地;大豆蛋白質含量全國最高,被評為“全國大豆綠色高產高效創建示範縣”,是生產豆製品的首選基地;甘薯種類多、口感佳,白薯若栗子,紅薯似棗泥,紫薯如豆沙。“襄城烤煙”和“襄城紅薯”通過“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認證。 [1]  自古有“九省通衢”之稱。南距煤城平頂山20公里,北距古都許昌40公里、鄭州國際機場70公里,東距內陸特區漯河45公里。孟平、平禹鐵路貫穿境內,311國道和329、238、103三條省道交匯於縣城,許平南高速公路穿境而過。 [1] 
2022年,襄城縣地區生產總值509.4億元,同比增長3.2%。 [46] 
中文名
襄城縣
外文名
Xiangcheng County
別    名

襄城
襄城郡
行政區劃代碼
411025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河南省許昌市
地理位置
華中地區、河南省中部
面    積
920 km²
下轄地區
9個鎮、5個鄉、2個街道 [47] 
政府駐地
城關街道煙城路
電話區號
0374
郵政編碼
461700
氣候條件
暖温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67.5 萬(2022年) [46] 
著名景點
百寧崗五嶽廟紫雲山風景區,首山乾明寺
火車站
姜莊站、丁營站
車牌代碼
豫K
地區生產總值
509.4 億元(2022年) [46] 

襄城縣歷史沿革

襄城縣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已有先民在此狩獵農耕。
襄城春秋時名“氾”,鄭地。周襄王姬鄭十六年(前636年)居於氾,周景王五年(前540年),襄城屬楚,楚靈王在氾之西北隅築新城,因周襄王曾居此,故名“襄城”。戰國時期,襄城居秦、楚、韓、魏之間,隸屬迭更。迨秦統一,設襄城縣,並在城潁設潁陽縣,屬三川郡
首山 首山
西漢初改屬潁川郡(治今禹州市)。王莽新政時,改襄城為“相城”。東漢恢復襄城原名。
三國時,屬魏。
西晉,仍置襄城郡。東晉鹹康二年(336年),廢襄城郡,還並潁川。
北魏又置襄城郡。太和十一年(487年),析襄城之首山,高陽山以南至滍水設高陽縣,隸屬漢廣郡。武定六年(548年),廣州治所遷襄城。北周改襄城郡為汝州
大業三年(607年)廢汝州,襄城仍屬潁川郡。
武德元年(618年)置汝州於襄城,領汝墳、期城縣。貞觀元年(627年)廢汝州及汝墳、期城二縣,汝墳原襄境歸襄城縣,屬許州。開元四年(716年)屬仙州(治今葉縣)。開元十六年(738年)廢仙州,還屬許州,是年,又改屬汝州(治今臨汝)。開元二十八年(740年)再屬許州。天寶七年(748年)屬臨汝郡。乾元初改屬汝州。大曆四年(769年),又以葉、襄置仙州,次年州廢,仍隸汝州。
五代時,後梁屬許州,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均屬汝州。
北宋仍屬汝州,隸河南道。至道三年(997年)屬京西路。元豐六年(1083年)屬京西北路。
初屬汝州,隸汴京路。泰和七年(1207年),改屬許州昌武軍,隸南京路。
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屬許州,隸汴梁路。
屬許州,隸開封府
雍正二年(1724年),升許州為直隸州,十二年又升為許州府,乾隆六年(1741年),仍復許州為直隸州,縣均屬之。1913年,襄城縣屬河南省豫東道
1914年,襄城縣屬河南省開封道。民國十四年(1925年),直屬河南省政府。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屬河南省第五行政區(治許昌)。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12月12日,襄城縣解放,次年1月,隸屬豫陝鄂邊區,旋劃歸豫西第五行政區。1949年7月,隸屬河南省許昌行政區。
1986年2月,劃為平頂山市轄縣。
1997年8月,劃歸許昌市管轄。 [2] 

襄城縣行政區劃

襄城風光 襄城風光
截至2023年2月,襄城縣轄9個鎮、5個鄉、2個街道 [47]  :城關街道 [42] 潁橋回族鎮麥嶺鎮潁陽鎮王洛鎮紫雲鎮庫莊鎮十里鋪鎮山頭店鎮汾陳鎮湛北鄉茨溝街道 [41] 丁營鄉姜莊鄉範湖鄉雙廟鄉 [3-4]  縣人民政府駐城關街道煙城路。

襄城縣地理環境

襄城縣位置境域

襄城縣位於河南省中部,伏牛山脈東端,黃淮平原西緣,地處東經113°22′—113°45′,北緯33°42′—34°02′,東與建安區臨潁縣、漯河市郾城區交界,南與舞陽縣葉縣、平頂山市衞東區相連,西與郟縣毗鄰,北與禹州市接壤 [49]  。縣境東端姜莊鄉河北王村,至西端十里鋪鄉高莊村,廣41千米;南端湛北鄉湛灣村,至北端汾陳鄉宋堂村,袤31千米。縣城居邑境中部略偏西南,北距省會鄭州113千米,南離平頂山市區20千米。 [5]  總面積920平方千米。 [6] 

襄城縣地形地貌

襄城縣處於伏牛山脈東段,縣境西南部為連綿起伏的淺山區,以馬棚山為最高,海拔462.7米;北部為丘陵地帶,海拔90—128米;中東部為平原,海拔80~90米;東部低窪,海拔64米。縣境東西長約41千米,南北寬近31千米。全縣地勢呈西高東低,由西北王洛鄉房村至東南姜莊鄉河北王村,坡降為1:1600。諸山系伏牛山餘脈,構造為侵蝕低山區。全縣有首山、紫雲山、令武山、孟良山(原名高陽山)、焦贊山(原名仙翁山)、龜山(原名靈泉山)、尖山、白石山、夜虎山等大小山頭9座,面積80.4平方千米。山脈分佈在縣境西南部的紫雲、湛北、山頭店3個鄉鎮。有海拔81—128米的崗丘7個。其中包括八士崗、百寧崗、風陽崗、麥嶺崗、胡崗、堯城崗、靈樹崗,面積共44.8平方千米,約佔全縣總面積的20%。 [7] 

襄城縣氣候

襄城縣屬暖温帶大陸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全縣一般冬季受大陸性氣團控制,夏季受海洋性氣團控制,春秋為二者交替過渡季節。春季時間短,乾旱多風,氣温回升較快;夏季時間長,温度高,雨水集中,時空分佈不勻;秋季時間短,晝夜温差大,降水量逐漸減少;冬季時間長,多風,寒冷少雨雪。年平均日照總時數為2281.9小時,年平均日照率為52%,全年太陽輻射總量為121.49千卡/平方釐米。農作物生長季節的太陽總輻射、光合有效輻射及日照均比較充裕,可滿足農作物一年兩熟的需要。年平均氣温14.7℃,年平均積温5463.8℃。其中:日平均氣温7月份最高27.6℃,1月份最低0.8℃。極端最低氣温為零下15.3℃,極端最高氣温42.3℃。風向隨季節變化非常明顯,冬季盛行偏北風、夏季多為偏南風,全年以西南風最多。年平均風速2.4米/秒。夏初常出現乾熱風,以5月24日至29日出現頻率最高。 [8] 

襄城縣水文

襄城北汝河國家濕地公園 襄城北汝河國家濕地公園
襄城縣屬淮河流域。境內有大小河流16條,遍及全縣16個鄉(鎮),多為西北一東南流向,總長299.5千米。南部為沙汝河水系,東北部屬潁河水系。北汝河、潁河兩條主幹河流自西部、西北部入境,流經11個鄉(鎮),總長69.9千米,流域面積309平方千米,承接境外3個地區12個縣的經流水;境內支流有14條季節性排澇河道。系西北一東南、南北及西南—東北流向,一分佈在全縣的16個鄉(鎮)。 [9] 

襄城縣自然資源

襄城縣水資源

襄城縣地表水相當豐富,但時空分佈不均,境內各區差異明顯,加之地面控制工程少,可利用量不大。地表徑流與自然降水相一致,多雨季節強度大而集中,形成徑流流失。山崗平原和自流區常年徑流量合計為1.42億立方米,水庫僅能控制359萬立方米。所產生的徑流多隨河道排出境外。過境水量年均達11億立方米以上.以北汝河流量最大,年達9.47億立方米,控制工程以及提灌僅能利用0.572億立方米,佔總量的11.8%(按75%保證率計);潁河流量為2.04億立方米,可利用0.121億立方米,佔總量的12%。 [10] 

襄城縣植物資源

襄城縣境(包括歷史上曾有過的)栽培農作物、林木、花卉和藥用植物等,共有467種。縣境林業資源豐富,全縣林業佔地9.6萬畝,林木819.2萬株,木材蓄積量32.8萬立方米,年生長量8.2萬立方米,覆蓋面積9.6萬畝,覆被率7.1%,林種分:用材林、防護林、經濟林、特用林、竹林等類,樹木品種約85種。境中藥資源品種多,藴藏量大,質量好。據1987年調查,中藥植物有4門、80科、285種,總藴藏量約125177公斤。其中地道、大宗藥材30種,新發現的中藥材75種,引種藥材7種。縣境花卉除人藥者外,主要有:牡丹、金鳳、玉簪、對紅等。 [11] 

襄城縣動物資源

襄城縣境內獸類有野兔、黃鼬(黃鼠狼)、刺蝟、狐狸、狗獾、狼、狸貓,鼠、蝙蝠、穿山甲等。鳥類有麻雀、喜鵲、烏鴉、大雁、小燕、斑鳩、山鷹、杜鵑、百靈,啄木鳥、貓頭鷹、黃鸝、山雞、野鴿、鷂、布穀鳥、野鴨、司明喳等。蛇和昆蟲類有蝴蝶、蜻蜒、螳螂、蟋蟀、蜘蛛、蝸牛、蚯蚓、螞蟻、蚱蜢、螻蛄、蜈蚣、一壁虎、黃蜂、蠐螬、蝨子、跳蚤、豆蟲、棉蛉、紅蜘蛛、地老虎、毛毛蟲、蛆、土蠶、蚜、蠅、蚊、蚰蜒、蟬、青布袋、蟈蟈、尺蠖、蛇等。水產類有青蛙、青魚、草魚、蝦、蟹、螺、團魚、黃鱔、泥鰍、蛤蜊等。 [12] 

襄城縣礦產資源

襄城縣境煤炭主要分佈在南部和西南部山區,埋深一般為300—1200米,遠景儲量約為20億噸左右,保有儲量為14.1億噸,約佔平頂山煤田總儲量的17.2%。煤炭儲量大,質量好,分佈集中。縣麥嶺鄉處豫東低凹地帶西部,含油層較厚。縣礓石資源豐富,總儲量約1.17億立方米,多分佈在崗丘地區。礓石是一種生產水泥的主要原料,僅是小量地開採利用縣紅石儲量約有37億立方米。 [13] 

襄城縣人口

截至2022年底,襄城縣常住人口67.5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9.9萬人,鄉村常住人口37.6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44.35%,比上年末提高0.65個百分點。 [46] 

襄城縣政治

縣委書記:範耀江 [45] 
縣人大常委會主任:胡德強
縣委副書記、縣長:張國平 [43-44] 
縣政協主席:韓培鑫
縣監察委員會主任:方景昭 [36] 
參考資料 [15-21]  [48] 

襄城縣經濟

襄城縣綜述

2022年,襄城縣地區生產總值509.4億元,同比增長3.2%。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45.6億元,同比增長4.6%;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210.4億元,同比增長3.3%;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253.4億元,同比增長2.8%。三次產業比重為9.0:41.3:49.7。

襄城縣第一產業

2022年,襄城縣糧食種植面積137.18萬畝,比上年增加0.49萬畝。其中,夏糧種植面積68.33萬畝,比上年增加0.38萬畝;秋糧種植面積68.87萬畝,比上年增加0.13萬畝。油料作物種植面積4.84萬畝,棉花種植面積0.06萬畝,煙葉種植面積11.08萬畝。
2022年糧食產量58.51萬噸,比上年增加1.21萬噸。其中,夏糧產量34.69萬噸,比上年增加0.21萬噸;秋糧產量23.82萬噸,比上年增加1.01萬噸。
2022年,油料作物產量1.17萬噸,比上年減少0.64萬噸;生豬存欄44.22萬頭,比上年增加1.14萬頭;生豬出欄58.1萬頭,比上年增加4.63萬頭;豬肉產量4.31萬噸,比上年增加0.36萬噸;禽蛋產量3.35萬噸,比上年增加0.06萬噸。 [46] 

襄城縣第二產業

2022年,襄城縣全部工業增加值完成176.4億元,同比增長4.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6%,其中,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0.4%,戰略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3.0%。
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分企業類型看:大型工業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1%,中型工業企業增加值同比下降4.4%,小微型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4%。重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0%,輕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27.3%。
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分行業看:全年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增加值同比增長0.8%,煉焦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0.8%,農副食品加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0.8%,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製造業增加值同比下降5.8%,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9.8%,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1%,皮革、毛皮、羽毛及其製品和製鞋業增加值同比下降61.7%,醫藥製造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4.7%。
2022年全社會實現建築業增加值34.4億元,同比下降0.2%。全縣具有資質等級的建築企業15家,實現總產值24.7億元,同比增長18.6%。 [46] 

襄城縣第三產業

2022年,襄城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13.8億元,同比下降3.3%。分城鄉看:城鎮實現零售額67億元,下降2.8%;鄉村實現零售額36.8億元,下降3.7%。分行業看:批發零售業實現零售額84.2億元,下降3.7%;住宿餐飲業實現零售額19.6億元,下降3.0%。
2022年,襄城縣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實現增加值29.6億元,同比增長10.1%。年末,全縣幹線公路127.9公里;農村公路總里程1377.3公里。其中:二級公路187.2公里,四級公路1170.3公里,等外路19.8公里。瀝青路面214公里,水泥路面1143.5公里,未鋪裝路面19.8公里。縣道263公里,鄉道388.3公里,村道725公里。
2022年,襄城縣完成貨運量1212萬噸,貨運週轉量122568萬噸/公里;客運量74.05萬人次,客運週轉量150.04萬人/公里。
2022年,襄城縣郵政業務總量完成8497.4萬元,同比增長12.8%。全縣電信業務收入3.3億元,年末固定電話用户3.42萬户,年末移動電話用户57.99萬户,年末互聯網絡寬帶用户20.02萬户。

襄城縣社會事業

襄城縣教育事業

截至2022年,襄城縣教職工人數11718人,其中:幼兒園教職工2533人、小學教職工4786人、中學教職工2245人、中職教職工272人、特殊教育學校教職工10人。全縣在校學生149102人,其中:中等職業技術學校4161人、普通高中21484人、初中36460人、小學67642人、幼兒園23458人、特殊教育58人。 [46] 
學校名稱
高中
中專

襄城縣科學技術

2022年,襄城縣共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7家,省級節能減排示範企業3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7家,市企業技術創新中心34家,河南省硅材料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1家,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家,省級綜合性眾創空間1 家,省級星創天地4家,市級重點實驗室4個。
2022年,襄城縣共授權專利359件,其中授權發明專利8件,實用新型專利313件,外觀專利38件。截止2022年末,全縣累計擁有有效發明專利104件。

襄城縣文化事業

截至2022年末,襄城縣擁有縣級文化館1個,縣級公共圖書館1個,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448個,文化廣場 448個;在縣級文化館招募文化志願者團隊27支,文化志願者500餘名;全縣有效數字電視用户達到11350户。

襄城縣醫療衞生

截至2022年,襄城縣共有衞生機構727個,其中醫院11個,基層醫療衞生機構714個,專業公共衞生機構2個。全縣擁有衞生技術人員3927人,實有牀位數4021張,鄉村醫生498人。

襄城縣社會保障

截至2022年,襄城縣城鎮新增就業人數15663人,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2873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564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35757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5.5%以內。
2022年,城鄉居民醫療參保人數713585人,參保率96.5%。2022年末,襄城縣城市低保對象共計351户414人,累計共發放資金180.4萬元;農村低保對象8396户13219人,累計發放資金3631.75萬元。2022年底全縣城市低保對象共計351户414人,累計共發放資金180.4萬元;農村低保對象8396户13219人,累計發放資金3631.75萬元。 [46] 

襄城縣交通運輸

襄城縣南距煤城平頂山20千米,北距古都許昌40千米、鄭州國際機場70千米,東距內陸特區漯河45千米。孟平、平禹鐵路貫穿境內,311國道和329、238、103三條省道交匯於縣城,許平南高速公路穿境而過。 [6] 
截至2021年末,襄城縣農村公路總里程1377.3公里。其中:二級公路187.2公里,四級公路1170.3公里,等外路19.8公里。瀝青路面214公里,水泥路面1143.5公里,未鋪裝路面19.8公里。縣道263.9公里,鄉道388.3公里,村道725公里。
2021年全縣完成貨運量1217萬噸,貨運週轉量131321萬噸/公里;客運量101.76萬人次,客運週轉量187.24萬人/公里。 [14] 

襄城縣風景名勝

截至2021年,襄城縣有3A級景區3處,分別為襄城縣毛主席視察紀念館、紫雲雷洞景區和襄城縣仙翁山景區。2A級景區2處,分別為紫雲山景區、百寧崗五嶽廟景區。全縣旅行社4家,其中,獨立法人民營旅行社2家。 [14] 
古城牆
襄城縣古城牆是襄城縣古城遊覽區的重要人文景觀,最早建於春秋,成規模於漢代,魏、晉、唐、宋年間,屢加修建;明、清歷經修葺,最後形成垛口1944個,長5千米、高7米、寬5米,宏偉壯觀的城牆。現存古城牆全長2297米,高6.5米,寬5米。 [24]  2013年5月,經國務院核定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5] 
百寧崗五嶽廟
襄城縣旅遊景點
襄城縣旅遊景點(2張)
百寧崗五嶽廟為許昌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襄城縣東南20千米,329省道轉縣道溝丁路可直達,南距平頂山市區30千米,北離許昌市區45千米,東距漯河市區40千米。
紫雲山風景區
紫雲山風景區,311國道,鄭南、許南公路穿境而過,距鄭、汴、洛、宛均百餘千米,平、許、漯15-60千米,與石人山飛少林寺、乾明寺聯為一體。景區由九山十八峯,五湖一條河和眾多文物古蹟組成,面積40多平方千米。
乾明寺
乾明寺初建於隋開皇十六年(569年),後唐清泰元年(934年)省念禪師擴建,漸成規模。元初曾遭兵焚。明成化年間,主持深別源靠募緣歷時14年(1465—1479年)方重建而成。主體建築有照壁、鐘鼓二樓、重門、東西伽蘭殿、地藏王殿、中佛殿、彌勒殿、三佛殿、方丈室、戒堂、齋堂、知客房計100餘間,佔地150餘畝。寺院西側塔林有宋、元、明、清歷代磚塔372座,造型各異。首山西端峯巔,有文峯塔,八角十三層,閣樓式磚塔,高十餘丈,數十里外便可看到。乾明寺被譽為中州第一禪林 [26]  2013年5月,經國務院核定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5] 
毛主席視察襄城紀念館
毛主席視察紀念館位於縣城西北十里鋪鎮小張莊村八七廣場,八七廣場共佔地126畝,其中廣場及綠化部分佔地117.3畝。廣場上矗立着高9米的毛主席銅像,銅像四周矗立着32個碑樓,64通石刻皆採用毛澤東主席的詩詞書法作品。毛澤東主席紀念館位於廣場北部,是一處古樸典雅的仿古建築羣。館區佔地面積共8.7畝,建築面積達2000平方米。主體為柱廊型羣體建築,各展廳朱柱環抱外廊。紀念館周邊民居是以漢族地區傳統民居為主流的規整式住宅,以採取中軸對稱方式佈局的四合院式建築。 [27] 
文廟
文廟位於縣城老城區偏西北(原城關一小),座北朝南,為河南省1963年公佈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8]  該廟為紀念教育家孔子和弘揚儒學而建。廟始建於唐貞觀二年(628年),金初戰亂遭毀,元至大至治年間曾兩次修葺,明洪武二年(1369年)重建,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改、擴建。擴建後規模宏大,形成南北長192米,東西寬118米,佔地22656平方米的建築羣。2013年5月,經國務院核定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5] 

襄城縣著名人物

王宇燕 王宇燕
王宇燕,女,漢族,1966年5月生 [38]  。現任山東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38-39]  、省委黨校校長 [37] 

襄城縣榮譽稱號

2019年8月,入選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 [22] 
2019年11月13日,襄城縣入選2019年中國創新百強縣(市)。 [29] 
2019年12月19日,襄城縣入選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 [23] 
2020年1月22日,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命名為國家園林縣城 [30-31] 
2020年7月29日,被命名為2017-2019週期國家衞生縣城。 [32] 
2020年11月,入選“2020年中國創新百強縣(市)”。 [33] 
2021年9月8日,入選國家能源局綜合司整縣(市、區)屋頂分佈式光伏開發試點名單。 [34] 
2022年3月,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國家級大豆制種大縣。 [35] 
2023年2月,入選河南省食品安全示範縣(市、區)名單。 [4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