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褪色扭連錢

鎖定
褪色扭連錢(Marmoritis decolorans (Hemsl.) H. W. Li)多年生草本,根莖木質,褐紫色,逐節分枝。莖上升或近匍匐狀,多分枝,四稜形,被白色絹狀長柔毛及細小的腺點,下部常帶紫色,被微柔毛。 產西藏中部和南部(拉薩附近及定結);生於高山砂石山坡上或谷地,海拔4800—5000米。模式標本採自西藏拉薩附近海拔5000米處。
中文名
褪色扭連錢
拉丁學名
Marmoritis decolorans (Hemsl.) H. W. Li [2]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唇形目
唇形科
扭連錢屬
褪色扭連錢

褪色扭連錢形態特徵

褪色扭連錢
褪色扭連錢(4張)
多年生草本,根莖木質,褐紫色,逐節分枝。 [3] 
莖上升或近匍匐狀,多分枝,四稜形,被白色絹狀長柔毛及細小的腺點,下部常帶紫色,被微柔毛。
葉通常密集於莖上部,呈緊密的覆瓦狀排列,莖下部的葉小而遠離,葉片堅紙質,圓形或腎形,長1.5-2釐米,寬2-2.7釐米,先端渾圓或稍鈍,基部楔形或闊楔形,邊緣具圓齒及緣毛,具皺,上面被濃密的白色絹狀長柔毛,下面葉脈隆起,沿脈被平展的白色長柔毛,餘部被淡黃色透明腺點;葉柄短或近於無。
聚傘花序2-3花,具梗,總梗長約1.5毫米,花梗長1-2毫米,具長柔毛;苞葉與莖葉同形;小苞片鑽形或近披針形。花萼管狀,向上略膨大,微彎,略呈二唇形,長1-1.2釐米,外而密被白色長柔毛及短柔毛,內面僅於中部具一濃密的白色柔毛毛環,15脈,明顯,齒5,上唇3齒略寬大,下唇2齒較狹,均呈卵形,長約1.5毫米。花冠淡黃色(據西藏隊)或藍色(據Hemsley),長1.1-1.4釐米,外面被微柔毛,內面僅下唇(倒扭後變上唇)近喉部具柔毛,冠筒管狀,向上部膨大,冠檐二唇形,倒扭,上唇(倒扭後後變下唇)2裂,裂片直立,圓形,長約2毫米,下唇(倒扭後變上唇)3裂,中裂片寬大,菱狀扇形,頂端微凹,兩側裂片圓形,較小。雄蕊 4,二強,後對(倒扭後變前對)伸出花冠,均無毛,花葯2室,略叉開,縱裂。子房4裂,無毛。花柱微伸出花冠,先端二裂。
小堅果長圓狀卵形,光滑,褐色。
花期約7月,果期8-9月。 [1] 

褪色扭連錢生長環境

生於高山砂石山坡上或谷地,海拔4800-5000米。

褪色扭連錢分佈範圍

產西藏中部和南部(拉薩附近及定結)。模式標本採自西藏拉薩附近海拔5000米處。 [1] 

褪色扭連錢本種提示

據Hemsiey的原描述“萼內面及外面被柔毛”,在其附圖上亦明顯繪出花萼內面除中部的毛較長而略密外,中部以上萼齒等處均有毛,但按我們所見到的標本看,花萼內面僅中部具毛環,這與工藤祜舜所提的相符,由於未見到模式標本或同地模式,特提出今後加以注意。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