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成帝年間,褚少孫與張長安、唐長賓一同參加博士殿試,即有提問,對答如流,均升為博士。由於三人都有獨到的學術見解,因此《詩經》四大家之魯家流派中有三人的學説。
[3]
褚少孫人物生平
編輯褚少孫才高名儒
褚少孫寓居沛縣,求學於漢朝大儒王式。向王式請教幾篇經典之後,王式説:“你從我這裏聽到的這些就已經齊備了,自己好生潤色自己的才華。”不肯再講授。
成帝年間,褚少孫與張長安,唐長賓等三人同應博士殿試選,即有提問,對答如流,三人均升任博士,故《魯詩》中有唐、褚、張之説。
[4]
官至博士,創魯詩褚氏之學。他曾增補過司馬遷的《史記》。西漢經、史學家,漢元帝、漢成帝時的博士,凡是他補寫的《史記》,都有“褚先生曰”的字樣。
褚少孫續補史記
褚少孫十分喜歡讀《史記》,尤其愛讀史書列傳。美中不足的是司馬遷死後,《史記》遺失了十篇
[2]
,分別是《景帝紀》、《武帝紀》、《禮書》、《樂書》、《律書》、《漢興以來將相年表》、《日者列傳》、《三王世家》、《龜策列傳》、《傅靳蒯成列傳》。褚少孫拜訪名流、學士,費盡周折,得到前朝《封冊書》,歷盡艱辛補綴了《史記》缺少的《武帝紀》、《三王世家》、《龜策列傳》、《日者列傳》等篇目。
[5-6]
褚少孫歷史評價
編輯張晏:遷沒之後,亡《景紀》、《武紀》、《禮書》、《樂書》、《律書》、《漢興以來將相年表》、《日者列傳》、《三王世家》、《龜策列傳》、《傅靳蒯列傳》。元、成之間,褚先生補闕,作《武帝紀》、《三王世家》、《龜策》、《日者列傳》。元、成間褚少孫補之,文詞鄙陋,非遷原本也。
[7]
褚少孫家庭成員
編輯孫子:褚重。
後代:褚遂良,唐代政治家、書法家。
- 參考資料
-
- 1. 《漢書·儒林傳·王式傳附褚少孫》:張生、唐生、褚生皆為博士。
- 2. 《漢書·司馬遷傳》:凡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為《太史公書》。序略,以拾遺補闕,成一家言,協《六經》異傳,齊百家雜語,臧之名山,副在京師,以俟後聖君子。第七十,遷之自敍云爾。十篇缺,而有錄無書。
- 3. 褚少孫補《史記》 - 根在中原孫 .許昌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01-04]
- 4. 《漢書·儒林傳·王式傳附褚少孫》:山陽張長安幼君先事式,後東平唐長賓、沛褚少孫亦來事式,問經數篇,式謝曰:“聞之於師具是矣,自潤色之。”不肯復授。唐生、褚生應博士弟子選,詣博士,摳衣登堂,頌禮甚嚴,試誦説,有法......張生、唐生、褚生皆為博士。張生論石渠,至淮陽中尉。唐生楚太傅。由是《魯詩》有張、唐、褚氏之學。
- 5. 裴駰《史記集解》:《漢書音義》曰:十篇缺,有錄無書。張晏曰:遷沒之後,亡《景紀》、《武紀》、《禮書》、《樂書》、《律書》、《漢興以來將相年表》、《日者列傳》、《三王世家》、《龜策列傳》、《傅靳蒯列傳》。元、成之間,褚先生補闕,作《武帝紀》、《三王世家》、《龜策》、《日者列傳》。
- 6. 司馬貞《史記索隱》:《景紀》取班書補之,《武紀》專取《封禪書》,《禮書》取荀卿《禮論》,《樂》取《禮·樂記》,《兵書》亡,不補。
- 7. 《廿二史札記》
- 8. 文史通義·內篇二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