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褐點望燈蛾

鎖定
褐點望燈蛾(Lemyra phasma Leech,1899)是燈蛾科望燈蛾屬的一種動物。分佈於湖南、湖北、四川、貴州、雲南、西藏。
中文名
褐點望燈蛾
拉丁學名
Lemyra phasma Leech,1899
別    名
粉白燈蛾,褐點粉燈蛾
動物界
鱗翅目
燈蛾科
亞    科
燈蛾亞科
望燈蛾屬

褐點望燈蛾形態特徵

翅展雄32—42 mm、雌38—42 mm。下唇須黑色、下方除端節外黃色,額兩側及觸角黑色,觸角乾白色,頸板具橙黃色邊,翅基片基部具黑點,足黃白色,前足基節橙黃色,其餘各節上方黑色,腹部背面橙黃色,基部有白毛,背面、側面及亞側面具有一列黑點,腹面白色;雌蛾腹部淺黃色,末端黃毛簇較膨大。本種變異幅度較大,翅由乳白色、土黃色至黑褐色,前翅前緣脈上有黑褐色亞基點、內線點、中線點及外線點,內線在中脈下方有1—3個黑褐點,中線點帶在中脈處折角,中室上角1褐點,中室外至後緣一斜列褐點靠近中線,外線有一列褐點自6脈處擴大,從翅頂至6脈有一斜列褐點與外線相接,近外緣從5脈至3脈以及臀角上方有亞端點;後翅後緣區有時色較深,橫脈紋點不清晰,自5脈上方至臀角有一列褐斑,反面亞前緣脈上有2黑點,橫脈紋點清楚。雌蛾色淡,翅為白色,點帶淺褐色,不如雄蛾明顯。
分佈於雲南昆明的14♂♂中,黑褐色為8頭,乳白色為1頭,介於二者之間的5頭,4♀♀均為乳白色;產於保山的1♂為黑褐色、2♂♂為乳黃色;景東產1♂為土褐色;騰衝1♂為乳白色、1♂為黑褐色;分佈於彌勒的1♂乳白色;分佈於海寨林場的1♂乳白色;鎮雄產1♂乳白色;易門1♂乳白色;滄源1♂黑褐色;永勝1♂土褐色;華坪1♂乳白色。分佈於湖南衡山2♂♂、湖北利川2♂♂及四川會理3♂♂為乳白色。分佈於西藏樟木1♂為土褐色。Daniel(1943)描記分佈於雲南阿墩子的2♂♂翅色很
淺,點帶退化,前翅僅中區有2點帶,翅頂的變小、變淺,腹部淺黃色,但我們尚未掌握到標本。
初產卵深黃色,後變為赤褐色。幼蟲頭部淺玫瑰紅色,體深灰色,稍帶金屬光澤,並具櫻草黃斑及同色的背線,毛疣淺茶色,其上密生黑色與白色長毛。蛹紅褐色,頭與胸背面色較深,臀棘着生紅褐色長短不等的細刺。繭長橢圓形,白色、淺黃或淺紅色。
在昆明每年發生1代,以蛹越冬,翌年5月上、中旬開始羽化產卵,產卵成塊,6月上、中旬孵化,初齡幼蟲結網聚處,在網下取食,3齡後取食量特大,擴散力加強,到處分散遷移,為害頗烈,幼蟲共有7齡,至10月中、下旬吐絲結繭。
寄主植物:據程量(1976)報道,在昆明共有111種寄主植物,分隸於94屬55科,其中包括不少糧食作物、經濟林木、藥用植物、果樹、蔬菜、觀賞作物等,主要寄主植物有桃(Prunus persica)、梨(Pyrus pyrifolia)、梓樹(Catalpa ovata)、滇楸(C.duclouxii)、女貞(Ligustrum lucidum)、玉米(Zea mays)、大豆(Glycine max)、高粱(Sorghum vulgare)、雲南松(Pinus yunnanensis)、藍桉(Eucalyptus globulus)、桑(Morus alba)、蓖麻(Ricinus communis)、何首烏(Polygonum multiflorum)、夏枯草(Brunella hispida)、南瓜(Cucurbita moschata)、菜豆(Phaseolus vulgaris)、辣椒(Capsicum annuum)、夾竹桃(Nerium indicum)、杜鵑(Rhododndron simsii)等。 [1] 
天敵:一種小繭蜂(Rhogas sp.)和寄蠅(Maxexoristops bicolor)。

褐點望燈蛾分佈範圍

分佈於湖南、湖北、四川、貴州、雲南、西藏。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