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褐頭鵐

鎖定
褐頭鵐(學名:Emberiza bruniceps):是雀形目鵐科的鳥類,體重20-29克,體長150-184毫米。是體型略大的偏黃色。雄鳥頭、頭側、頦、喉和上胸鏽褐色或慄紅色,頭上無條紋。背綠黃色或灰黃色、具暗褐色縱紋,腰亮黃色或亮橄欖黃色、無縱紋,翅和尾暗褐色或褐色、具窄的橄欖黃色羽緣,翅上有兩道淡皮黃色翅斑,下體亮黃色。雌鳥上體灰褐色具暗色縱紋,腰淡黃色,下體皮黃白色,腹和尾下覆羽綴黃色,均無縱紋。虹膜褐色;嘴淺灰褐色,上嘴和嘴尖褐;腳紅褐色。
棲息於低山丘陵和開闊平原地帶的各種矮樹、灌叢和草叢中。繁殖期間多成對或單獨活動,非繁殖期則多結羣活動。食物以植物性為主,其中以各種穀物最多,也有草子和野生植物種子,而幼雛多食昆蟲和昆蟲幼蟲。主要分佈於俄羅斯、伊朗、阿富汗、印度和中國等地。
(概述圖參考來源: [1] 
外文名
Red-headed Bunting
別    名
紅頭雀
中文學名
褐頭鵐
拉丁學名
Emberiza brunicep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鳥綱
亞    綱
今鳥亞綱
雀形目
亞    目
鳴禽亞目
鵐科
鵐屬
褐頭鵐
亞    種
無亞種 [2] 
命名者與年代
Eversmann, 1841
保護級別
無危(LC)IUCN標準

褐頭鵐形態特徵

褐頭鵐
褐頭鵐(20張)
褐頭鵐雄鳥夏羽頭、喉及上胸黃栗色,頭頂黃色較著;背及肩呈橄欖黃色,並具黑褐色羽幹紋,腰和尾上覆羽純金黃色;小翼羽暗褐,具灰黃色窄緣;翅和尾黑褐色,羽緣近白色,外側一對尾羽較淡並具一稍淡色的楔狀斑;頸側及下體均呈金黃色;腋羽、翼下覆羽和翼緣均為黃色。 [3] 
雌鳥夏羽和雄鳥相比,羽毛黃色成份很少。上體灰褐色,各羽均具發黑的軸紋,頭和背相同;後頸純色,下背和腰灰褐色,後者次端沾黃色,翼、尾和雄鳥相似,眼先、眼周灰白色,耳羽淡褐色,頰和下體灰黃色或沙灰色,微沾黃色。冬羽:與夏羽不同在於較沙褐色,特別是喉和胸部沙褐色尤顯著。 [3] 
幼鳥羽色和雌鳥相似,但較染棕色,上體色近純,僅在背部有半掩的黑色條紋,耳羽或頰淡棕褐色,翼覆羽和次級飛羽同色,均棕褐色,下體淡灰黃色,下喉、胸和體側淡沙棕色,兩脅微沾黃色。 [3] 
虹膜褐色;嘴淺灰褐色,上嘴和嘴尖褐;腳紅褐色。 [3] 
大小量度:體重♂21-27克,♀20-29克;體長♂167-184毫米,♀150-177毫米;嘴峯♂12-13毫米,♀11-12毫米;翅♂75-90毫米,♀77-85毫米;尾♂69-70毫米,♀65-76毫米;跗蹠♂20-20.6毫米,♀20-21毫米。(注:♂雄性;♀雌性) [3] 

褐頭鵐棲息環境

棲息於低山丘陵和開闊平原地帶的各種灌叢和草叢中,尤其喜歡棲息於無樹或有稀疏樹木和灌叢的乾旱平原、溪流、蘆葦塘和農田地帶,也棲息於半荒漠、荒漠和沙漠中的綠洲的裸岩荒山和山區荒地,有時甚至於出現在多水的人造景觀中和住宅附近的樹上。海拔500-2000米,在中亞塔吉克斯坦,夏季海拔高度在3000米左右。 [3] 

褐頭鵐生活習性

在中國為夏候鳥。每年4月中下旬至5月遷來中國新疆繁殖,9-10月開始遷離繁殖地到印度越冬。繁殖期間多成對或單獨活動,非繁殖期則多結羣活動,而大羣可達數十及至上百隻的大羣。在樹上和草上,也在地面覓食。食物以植物性為主,其中以各種穀物最多,也有草子和野生植物種子,繁殖期間也吃部分昆蟲,而幼雛多食昆蟲和昆蟲幼蟲。 [3] 

褐頭鵐分佈範圍

原產地:阿富汗、孟加拉國、中國、印度、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哈薩克斯坦、科威特、吉爾吉斯斯坦、蒙古、尼泊爾、巴基斯坦、俄羅斯聯邦(中亞區和歐洲區)、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 [4] 
遊蕩:比利時、捷克、法國、德國、伊拉克、以色列、意大利、荷蘭、挪威、阿曼、沙特阿拉伯、西班牙、斯里蘭卡、瑞典、瑞士、阿拉伯敍利亞共和國、土耳其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 [4] 
褐頭鵐分佈圖 褐頭鵐分佈圖

褐頭鵐繁殖方式

繁殖期5-7月。通常雄鳥較雌鳥早10天到達繁殖地,雄鳥到達繁殖地持立刻開始尋覓巢位,並站在巢位附近灌木頂端或高的草莖上鳴叫,對形成後不久雌鳥即開始在灌木上或前一年乾草叢中營巢,距地高10-80釐米。巢呈杯狀,外層結構較鬆散,主要由草莖和草葉構成,有時摻雜有花梗,內層較緊密,用細草莖、鬚根等細軟東西構成,有時還摻雜有少許獸毛。巢的大小為外徑11-16.3釐米,內徑5.7-9.2釐米,高7-10.8釐米,深3.8-6.2釐米,1年繁殖1-2窩,每窩產卵3-6枚,多為4-5枚。卵呈白色或淡綠色,被有紅褐色斑點,也有灰紅褐色或紫灰色斑點的,卵的大小為17.7-23.3毫米×14.4-16.9毫米,孵卵由雌鳥承擔,在10-14天后孵化。雛鳥晚成性,由雌雄親鳥共同餵養,在12-13天后離巢。幼鳥離巢後開始成小羣,逐漸形成大羣活動,很快便向南遷徙。 [3] 

褐頭鵐保護現狀

褐頭鵐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7年 ver 3.1——無危(LC)。 [4] 
已被列入《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5] 

褐頭鵐種羣現狀

該物種分佈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佈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羣規模,分佈區域碎片化),種羣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