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褐鐵礦

鎖定
成分Fe2O3-nH2O,含Fe -般30-40%。實際上不是一種單獨的礦物,而是以針鐵礦等鐵的氫氧化物為主,包含含水二氧化硅和泥質等的混合體,因而成分變化很大。常呈塊狀、土狀、鍾乳狀或葡萄狀。黃褐色或深褐色。條痕黃褐色。光澤暗淡,硬度視其成分和形態而異,富含硅的緻密塊狀者,其硬度可達5.5;而富含泥質的土狀者,其硬度下降至1。是含鐵礦物經過氧化和分解而形成,尤其是金屬硫化物礦牀的地表部分,礦石遭受氧化後,常形成褐鐵礦。此外,湖沼沉積成因的褐鐵礦常成較大的聚積。可成為鍊鐵的礦物原料。 [1] 
中文名
褐鐵礦
外文名
Limonite

褐鐵礦分類

褐鐵礦 褐鐵礦
褐鐵礦和高硅型褐鐵礦兩大類。矽卡巖褐鐵礦佔66%,高硅型褐鐵礦佔34%,矽卡巖褐鐵礦主要由褐鐵礦、赤鐵礦和石英組成,高硅型褐鐵礦主要由褐鐵礦、赤鐵礦、針鐵礦和石英組成。褐鐵礦石中的礦物種類有26種之多,但主要是褐鐵礦和石英,其他含量甚微。

褐鐵礦主要成分

早先認為褐鐵礦是成分為 2Fe2O3·3H2O的一種獨立礦物,但X射線衍射分析表明,它們大部分是隱晶質的針鐵礦,可混有纖鐵礦赤鐵礦石英、粘土等,含吸附水及毛管水,成分可變,但基本上為 FeO(OH)·nH2O。物理性質亦可變,但總是呈各種色調的褐色,條痕黃褐色。
由於它屬於含鐵礦物的風化產物(Fe2O3·nH2O),成分不純,水的含量變化也很大。通常呈黃褐至褐黑色,條痕為黃褐色,半金屬光澤,塊狀、鍾乳狀、葡萄狀、疏鬆多孔狀或粉末狀,也常呈結核狀或黃鐵礦晶形的假象出現。硬度隨礦物形態而異,無磁性。褐鐵礦是氧化條件下極為普遍的次生物質,在硫化礦牀氧化帶中常構成紅色的“鐵帽”,可作為找礦的標誌。

褐鐵礦產地分佈

褐鐵礦的含鐵量雖低於磁鐵礦赤鐵礦,但因它較疏鬆,易於冶煉,所以也是重要的鐵礦石。世界著名礦產地是法國的洛林、德國的巴伐利亞、瑞典等地。

褐鐵礦形成原因

褐鐵礦牀為酸性殘餘火成岩與石灰岩接觸發生交代硫化作用,並經後期長期氧化作用成黃鐵礦矽卡巖型鐵帽狀褐鐵礦牀,整個礦牀平均含鐵地質品位為37%以上,褐鐵礦石、石英佔總量的90%以上,其中石英佔10%~40%,與褐鐵礦成消長關係。礦石的工業類型有矽卡巖。
參考資料
  • 1.    地質礦產部地質辭典辦公室編輯.地質大辭典(二)礦物、岩石、地球化學分冊:地質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