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褐蓋牛肝菌

鎖定
形態特徵 子實體中等大。菌蓋半球形或扁半球形,有小絨毛,不粘,土茶褐色,干時色較時間,有時表皮龜裂,直徑3-10cm。
中文名
褐蓋牛肝菌
外文名
Boletus phaeocephalus Patouillard et Baker
直    徑
3-10cm
形態特徵
子實體中等大
褐蓋牛肝菌 褐蓋牛肝菌
褐蓋牛肝菌
拉丁學名 Boletus phaeocephalus Patouillard et Baker
圖 629 褐蓋牛肝菌 : 1. 子實體, 2. 孢子。(圖、文根據裘維蕃, 1957)
分類地位 傘菌目、牛肝菌科、牛肝菌屬
形態特徵 菌管黃色,漸變為棕色,長約1cm,每釐米15-20個管孔,延生或離生,管孔微小,初期暗肝褐色,漸成為褐色,最後退為土橙色或土黃色。菌肉黃色,較厚傷處變藍色。菌柄長4-9cm,粗1-2.5cm,淺肉桂色,後期呈甘草黃色,其上部密集深褐色小粒及纖維狀物,但頂部光滑,近柱形,有的向下漸細,基部粉紅色,傷處變藍色。孢子淺橄欖色,橢圓形,9-12μm×4-5μm,多為11μm×5μm。
生態習性 夏秋生於油杉、松樹、栲樹等混交林中地上。
分佈地區 四川雲南等。
經濟用途
可食用,在雲南每年產菌時節可見於市場。此菌為外生菌根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