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褐色合葉苔

鎖定
褐色合葉苔(Scapania ferruginea (Lehm. & Lindenb.) Lehm. & Lindenb.),本種植物體粗壯;背脊很短;葉背瓣基部平滑,沿莖明顯長下延;葉邊緣具白色透明纖毛狀齒,易與他種區別。
中文名
褐色合葉苔
拉丁學名
Scapania ferruginea (Lehm. & Lindenb.) Lehm. & Lindenb. [1] 
植物界
地錢門
葉苔綱
葉苔目
合葉苔科
合葉苔
褐色合葉苔

褐色合葉苔形態特徵

植物體粗壯,長達4—10釐米,寬6—7毫米,褐色或褐綠色,叢生或混生於其他苔蘚之中。莖具稀疏分枝。側葉相接排列,深兩裂至4/5—9/10,背脊短,為腹瓣長的1/10—1/5,略呈弧形;裂瓣不等大,邊緣具白色透明纖毛狀齒,齒尖鋭,長80—110微米,由1—2(3)個單列細胞組成;背瓣小,腎形或闊心臟形,長2.5—2.7毫米。寬1.8—2毫米,超過莖着生,基部沿莖明顯長下延,基部邊緣平滑無齒;腹瓣約為背瓣2倍大小,卵形,長約4毫米,寬3毫米,基部不沿莖下延。葉細胞較大,角部加厚;邊緣細胞圓方形,18—21微米,中部細胞近長方形,19—21×28—30微米,表面平滑或具細疣。蒴萼長筒形,背腹不扁平,口部收縮,具纖毛狀齒突。芽胞卵形,2個細胞。

褐色合葉苔地理分佈

產於貢山獨龍江、維西維登、德欽白馬雪山、大理蒼山、騰衝中嶺山。分佈於四川、台灣。印度尼西亞(爪哇)、喜馬拉雅地區也有。

褐色合葉苔生長習性

生於海拔1400—3300米高山岩面。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