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褐翅鴉雀

鎖定
褐翅鴉雀(學名:Sinosuthora brunnea)是鶯科、鴉雀屬小型鳥類,體長11-13釐米。嘴短而粗厚、似鸚鵡嘴,頭、後頸和頸側慄紅色。上體橄欖褐色,翅緣褐色。頦、喉、胸葡萄紅色具細的慄紅色縱紋。虹膜棕紅或深紅色,嘴乳黃或角黃色,嘴乳黃或角黃色,嘴嵴較暗或為黑色,腳暗褐、肉褐或綠鉛色。 [1] 
褐翅鴉雀主要棲息於林緣灌叢、竹叢、稀樹草坡,以及蘆葦叢和高草叢中。繁殖期間多成對或單隻活動,其他季節多呈數只或10餘隻的小羣。常隱蔽在灌叢和高草叢中活動和覓食,如無干擾,一般很少飛翔,因而不易看到,常常僅聽見叫聲而難以見於蹤影。主要以鱗翅目和鞘翅目等昆蟲為食,也吃雜草種子。分佈於緬甸東北部和中國。
(概述圖參考來源: [2] 
中文名
褐翅鴉雀
拉丁學名
Sinosuthora brunnea
外文名
Brown-winged Parrotbill
同義學名
Paradoxornis brunneu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雀形目
鶯科
鴉雀屬
褐翅鴉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綱
今鳥亞綱
亞    種
3個 [3] 
命名者及年代
Anderson,1871
保護級別
無危(LC) IUCN標準

褐翅鴉雀動物學史

褐翅鴉雀的分類一直較為混亂。由於褐翅鴉雀在外形、大小、羽色上和棕頭鴉雀非常相似,過去一直被歸入棕頭鴉雀(Paradoxornis webbianus)中作為不同的亞種。Deignan(1964)將金沙江亞種(Paradoxornis brunneus ricketti)從棕頭鴉雀中分出來單獨作為一獨立種。Tmylor(1967)認為Deignan僅將具有褐色翅緣金沙江亞種(Paradoxornis brunneus ricketti)分出來作為獨立種,而將同樣具有褐色翅緣的指名亞種(Paradoxornis brunneus brunneus)和大理亞種(Paradoxornis brunneus styani)留在棕頭鴉雀裏是不恰當的,因此他提出將指名亞種(Paradoxornis brunneus brunneus)、金沙江亞種(Paradoxornis brunneus ricketti)和大理亞種(Paradoxornis brunneus styani)3個均具褐色翅緣的亞種從棕頭鴉雀中分出來結合為一個獨立種,種名為褐翅鴉雀(Paradoxornis brunneus),而rickettistyani則作為它的不同亞種。但他們的意見一直都未得到一致的支持。有的學者同意Deiffnan的意見,僅將ricketti作為一獨立種,而將burnneus仍留在棕頭鴉雀內(Howard and Moore 1980,1991;Waiters 1980)。而有的學者則支持Traylor(1967)的意見,將brunneus作為獨立種,將rickettistyani作為它的不同亞種(De Schauensee 1984;King 1984;Inskipp et al.1996)。鄭作新(1976)和中國學者以及鄭作新等(1987),在《中國動物志》鳥綱ll卷中,均將褐翅鴉雀和棕頭鴉雀視為同一種的不同亞種。但鄭作新在1994年出版的《中國鳥類種和亞種分類名錄大全》中,則又將褐翅鴉雀(Paradoxornis brunneus)從棕頭鴉雀中分出來作為一獨立種。因此亦暫按這一意見處理。 [1] 

褐翅鴉雀形態特徵

褐翅鴉雀
褐翅鴉雀(7張)
雌雄羽色相似。額、頭頂、頭側、枕、後頸、頸側和耳羽慄紅色或橙棕色,頰稍暗。背、肩、腰、尾上覆羽和尾等整個上體以及兩翅表面均為橄欖褐色。頦、喉和上胸淡皮黃色或粉葡萄紅色、具細的栗色或慄紅色縱紋,其餘下體皮黃色或粉紅褐色,兩脅黃褐或橄欖褐色。 [1] 
虹膜棕紅或深紅色,嘴乳黃或角黃色,嘴乳黃或角黃色,嘴嵴較暗或為黑色,腳暗褐、肉褐或綠鉛色。 [1] 
大小量度
性別
體重
體長
嘴峯
跗蹠
雄性
8-13克
102-130毫米
8-9毫米
47-55毫米
53-70毫米
19-21毫米
雌性
6-11克
107-132毫米
8-9毫米
45-51毫米
48-66毫米
18-21毫米 [1] 

褐翅鴉雀近種區別

褐翅鴉雀外形大小和羽色均與棕頭鴉雀Paradoxornis webbianus)非常相似,但褐翅鴉雀翅緣不為慄棕色或紅色而為褐色,野外亦不難識別。 [1] 
棕頭鴉雀 棕頭鴉雀
褐翅鴉雀 褐翅鴉雀

褐翅鴉雀生活習性

行為:留鳥。褐翅鴉雀主要棲息於林緣灌叢、竹叢、稀樹草坡,以及蘆葦叢和高草叢中。繁殖期間多成對或單隻活動,其他季節多呈數只或10餘隻的小羣。常隱蔽在灌叢和高草叢中活動和覓食,如無干擾,一般很少飛翔,因而不易看到,常常僅聽見叫聲而難以見於蹤影。 [1] 
食性:主要以鱗翅目和鞘翅目等昆蟲為食,也吃雜草種子。 [1] 
叫聲:持續的唧唧啾啾叫。 [4] 

褐翅鴉雀分佈範圍

分佈於緬甸東北部和中國。在中國分佈於四川(西南部木裏、西昌)、雲南(西北部貢山、麗江、維西、中旬、金沙江流域以及雲南西部瀘水、騰衝、盈江、大理、永德、景東、保山、雲龍)等地。 [1] 
褐翅鴉雀分佈圖 褐翅鴉雀分佈圖

褐翅鴉雀繁殖方式

繁殖期4-6月。通常營巢於厚密的灌叢中或纏繞的藤本植物上,也在蘆葦叢、竹叢和高草叢中營巢。巢距地高1米以下,呈杯狀,主要由枯草莖、枯草、葉、竹葉等材料構成,內墊有細的草莖和獸毛、馬毛,巢的大小為外徑8釐米,內徑5釐米。巢通常隱蔽甚好,如不仔細觀察,一般很難發現。每窩產卵2-4枚,通常3枚。卵藍色,光滑無斑。卵為圓形,大小平均為16.3毫米×12.8毫米。 [1] 

褐翅鴉雀亞種分化

3亞種
中文名
學名
命名者及年代
分佈範圍
Sinosuthora brunnea brunnea
Anderson,1871
分佈於中國(雲南西北部貢山、西部瀘水、騰衝、盈江、永德、景東等地)和緬甸東北部。
Sinosuthora brunnea ricketti
Rothschild,1922
僅分佈於中國四川西南部西昌、木裏,雲南西北部麗江、維西、中旬和金沙江流域。
Sinosuthora brunnea styani
(Rippon,1903
僅見於中國雲南西北部大理一帶。 [1]  [3] 
各亞種間的區別主要在於指名亞種頰和耳羽慄紅色,頦、喉、胸葡萄紅色,具栗色細紋;金沙江亞種耳羽淡棕色,頦、喉、胸淡皮黃色,具顯著的慄棕色羽幹紋。大理亞種和金沙江亞種相似,但頭頂栗色淺淡。 [1] 

褐翅鴉雀保護現狀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6年 ver 3.1)——無危(LC)。 [5] 
已被列入《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