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複製貝多芬

鎖定
《複製貝多芬》是由阿格涅絲卡·霍蘭執導,艾德·哈里斯、黛安·克魯格主演的愛情電影,於2006年7月30日在美國上映。
該片將述了身心承受着莫大痛苦音樂大師貝多芬與立志成為音樂家的作曲助理日久生情,最終愛的力量讓貝多芬再次體味到久違的幸福 [1] 
中文名
複製貝多芬
外文名
Copying Beethoven
其他譯名
歡樂頌
重現貝多芬
類    型
劇情
製片地區
美國、德國、匈牙利
拍攝日期
2005年4月5日 - 2005年5月26日
發行公司
米高梅公司
導    演
阿格涅絲卡·霍蘭
編    劇
史蒂芬·裏維爾
克里斯托弗·威爾金森
製片人
史蒂芬·裏維爾、布魯斯·威伯
主    演
艾德·哈里斯
黛安·克魯格
馬修·古迪
菲麗達·勞
尼古拉斯·瓊斯 展開
片    長
104 分鐘
上映時間
2006年11月10日
對白語言
英語
色    彩
彩色
電影分級
USA:PG-13
imdb編碼
tt0424908
出品時間
2006年

複製貝多芬劇情簡介

1824年,音樂大師貝多芬正在趕製自己的新作《第九交響曲》,在樂章完成的最後階段,他的御用抄譜員施萊默突然病入膏肓,將要不久於人世。為了讓貝多芬的傑作如期上演,施萊默向維也納音樂學院求助,希望能有位高才生來接替自己的位置。不久,23歲的才女安娜出現在施萊默的面前,施萊默告誡安娜,貝多芬是個暴君,和他一起工組需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和耐心,並將沒抄寫完的樂譜交給了安娜。
安娜樂於為這位脾氣暴躁的狂人抄寫樂譜,而作為音樂天才,安娜也不安於抄譜員的工作,她要讓貝多芬品評自己的作品。當安娜將完成的《第九交響曲》交給貝多芬時,還告訴他替他修改了錯誤。在日復一日的接觸中,貝多芬對安娜的態度由最初的懷疑逐漸轉變成信任和依賴。
雖然貝多芬在人前風光無限,但生活中也有難言之隱。他非常寵愛侄子卡爾,期望他能出落成優秀的鋼琴家,但卡爾偏偏好逸惡勞、嗜賭成性,甚至竊取叔叔的錢財。儘管《第九交響曲》的首演非常成功,但貝多芬卻因侄子倒賣掉門票而沮喪不已。關鍵時刻,安娜總能在貝多芬的身邊給予撫慰和幫助,貝多芬開始離不開安娜,甚至與安娜的男友馬丁爭風吃醋。分分合合之間,貝多芬與安娜之間微妙的關係開始讓兩人的生活天翻地覆 [1] 

複製貝多芬演職員表

複製貝多芬演員表

複製貝多芬職員表

製作人 史蒂芬·裏維爾、布魯斯·威伯、克里斯托弗·威爾金森
導演 阿格涅絲卡·霍蘭
副導演(助理) 艾力克斯·奧克雷
編劇 史蒂芬·裏維爾、克里斯托弗·威爾金森
攝影 Ashley Rowe
剪輯 Alex Mackie
選角導演 Priscilla John
藝術指導 Caroline Amies
美術設計 Lorand Javor
服裝設計 簡尼·特米梅
視覺特效 Howard Watkins
佈景師 Zoltán Horváth
展開
(以上資料來源) [2] 

複製貝多芬角色介紹

  • 貝多芬
    演員 艾德·哈里斯

    音樂大師,他的聽力逐漸喪失,身心承受着莫大痛苦而且倍感孤獨,卻仍堅持音樂創作。貝多芬正在趕製自己的新作《第九交響曲》,在樂章完成的最後階段,他的御用抄譜員卻突然病入膏肓,讓貝多芬的創作陷入了困境。

  • 安娜

    天才少女,代替重病的施萊默成為了貝多芬的抄譜員,她樂於為這位脾氣暴躁的狂人抄寫樂譜。作為音樂天才,安娜並不安於抄譜員的工作,她要讓貝多芬品評自己的作品,在日復一日的接觸中,貝多芬對安娜的態度由最初的懷疑逐漸轉變成信任和依賴。

  • 馬丁

    安娜的男友,他是一個英俊而紳士的男人,得到許多女人的青睞,然而在馬丁的心裏只有安娜一人。自從安娜成為貝多芬的抄譜員後,他和女友相處的時間就越來越少,而貝多芬與安娜之間微妙的關係也讓他感到非常不安。

  • 卡爾

    貝多芬的侄子,從小就深得叔叔貝多芬的寵愛,貝多芬期望他能成為優秀的鋼琴家,但卡爾偏偏好逸惡勞、嗜賭成性,甚至竊取叔叔的錢財,還將貝多芬《第九交響曲》首演的門票拿來大肆倒賣。

(以上資料來源) [3-4] 

複製貝多芬音樂原聲

序列
曲目
歌手
01
Overtura (Allegro) - Meno mosso e moderato - Allegro - Fuga
Takács Quartet
02
"Seid umschlungen, Millionen"
London Symphony Chorus
03
3. Finale (Prestissimo)
Vladimir Ashkenazy
04
Presto
Royal Concertgebouw Orchestra
05
"O Freunde nicht diese Töne"
Robert Holl
06
Allegro assai
Lucia Popp
07
Alla marcia (Allegro vivace assai)
Peter Schreier
08
Andante maestoso - Adagio non troppo, ma divoto
Netherlands Radio Chorus
09
Allegro energico, sempre ben marcato
Netherlands Radio Chorus
10
Allegro ma non tanto
Lucia Popp
11
Anna's Etude and Variations
Waldemar Malicki
12
Variation XXIX (Adagio ma non troppo)
Stephen Kovacevich
13
2. Arietta (Adagio molto semplice e cantabile)
Vladimir Ashkenazy
14
2. Andante con moto quasi allegretto
Takács Quartet [5] 

複製貝多芬幕後花絮

花絮
  • 該片在布達佩斯人類學博物館和多瑙河邊的一座古老城堡中實地取景。
  • 為了搭建起施萊默的印刷商店,美工設計師卡羅琳·艾米斯掌握了銅板印刷的全部工序。
  • 拍攝片中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首演場面時,劇院內擺放了600支蠟燭,需要8名“蠟燭管理員”在每個鏡頭間快速點燃或熄滅蠟燭。
  • 雖然拍攝現場是實際演奏,但片中音樂其實是使用了1996年伯納德·海廷克指揮的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的Decca錄音版本。
  • 服裝設計師傑妮·特敏為該片設計和製作了650套服裝,服裝的款式是從法國繪畫家讓-奧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爾的作品中獲得靈感,而包括100件晚裝在內的所有服裝和織物都產自倫敦。
  • 為了扮演好貝多芬,艾德·哈里斯籌備數月,學習鋼琴、小提琴和指揮,並閲讀了大量有關貝多芬的書籍。
穿幫鏡頭
  • 片中貝多芬提到《月光奏鳴曲》,但這段樂曲其實是在貝多芬死後的1832年才被冠名的。
  • 該片的背景設定在1824年貝多芬創作《第九交響曲》期間,片中貝多芬深受耳疾之苦,但只要聲音大一點他就會聽見。但事實上貝多芬早在1817年就完全失去聽力,創作《第九交響曲》時他已經全聾 [6] 

複製貝多芬獲獎記錄

時間
獎項類型
獎項名稱
提名者
2007年
第21屆西班牙戈雅獎
最佳歐洲電影
阿格涅絲卡·霍蘭 [7] 

複製貝多芬製作發行

複製貝多芬上映信息

國家/地區
上映/發行日期
國家/地區
上映/發行日期
美國
2006年7月30日
土耳其
2007年4月6日
加拿大
2006年9月10日
奧地利
2007年4月13日
西班牙
2006年9月23日
保加利亞
以色列
2006年10月19日
澳大利亞
2007年4月19日
西班牙
2006年10月20日
土耳其
2007年4月27日
巴西
2006年11月17日
捷克
2007年5月3日
波蘭
2006年12月1日
比利時
2007年5月16日
日本
2006年12月9日
冰島
2007年6月14日
希臘
2006年12月28日
意大利
2007年6月15日
中國香港
2007年1月25日
荷蘭
2007年6月28日
匈牙利
2007年3月8日
英國
2007年7月14日
中國台灣
2007年3月16日
比利時
2007年8月15日
墨西哥
2007年3月23日
英國
2007年8月17日
泰國
2007年3月29日
阿根廷
2007年8月23日
德國
2007年4月5日
丹麥
2007年9月21日

複製貝多芬製作信息

製作公司
發行公司
米高梅公司 [美國]
Copying Beethoven
Eurofilm Stúdió
Sidney Kimmel Entertainment
VIP 2 Medienfonds [德國]
Anomaly Entertainment
米高梅公司 [美國] (2006)
Benelux Film Distribution [荷蘭] (2007)
Concorde (2006) (德國)
Gussi Artecinema [墨西哥] (2006)
Myriad Pictures Inc. [美國] (2006)
Notro Films [西班牙] (2006)
Tohokushinsha Film Corp. [日本] (2006) [8] 

複製貝多芬影片評價

劇照
劇照(3張)
《複製貝多芬》情節多為虛構,但在貝多芬音樂的烘托下,很好的表現出了一個音樂天才的神經質和孤獨(新浪娛樂評) [9] 
《複製貝多芬》上映後獲得的媒體綜評不高,克隆了許多似曾相識情節、難以引人共鳴的四平八穩調度,使這部曾被寄予厚望的戲説電影淪為與時代節奏脱節的冗餘滑稽戲。唯一達到奧斯卡級水準的便是艾德·哈里斯“鬼氣森森、寒意逼人”的怪味演技,他將自負、孤傲、反覆無常的“老小孩”式的失聰音樂家,塑造得可敬、可憎、可憐,表演層次分明,可惜陳腐的劇本、中庸的導演將這難得的魅力給扼殺了(新浪娛樂評) [10]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