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複合材料

(2005年周曦亞編寫、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複合材料》是2005年1月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周曦亞。 [1] 
中文名
複合材料
作    者
周曦亞
出版時間
2005年1月
出版社
化學工業出版社
ISBN
7-5025-5899-3

目錄

複合材料內容簡介

本書全面系統地介紹了複合材料的基礎理論和發展概況;講述了複合材料的界面結構和界面優化設計,複合材料的增強、增韌機理,複合材料的種類,基本性能,製備工藝,成型,加工方法和應用;介紹了複合材料的結構設計基礎和複合材料的可靠性評價;還介紹了複合材料製備的最新技術和複合材料的最新發展動態。本書內容豐富,深入淺出,既有較深入的理論,又引入了國內外複合材料的最新研究成果,如納米材料、仿生材料、材料複合新技術及材料複合的新理論等。
本書可作為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大學本科生或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為複合材料方面的研究與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書。 [1] 

複合材料目錄

第1章 緒論1
11 複合材料的發展概況1
12 複合材料的命名和分類2
13 複合材料的結構設計基礎3
14 複合材料的應用4
第2章 複合材料的界面和優化設計5
21 複合材料界面的概念5
22 複合材料的界面6
221 聚合物基複合材料的界面6
222 金屬基複合材料的界面10
223 陶瓷基複合材料的界面11
23 複合材料界面的表徵13
231 界面形態的表徵13
232 界面層結構的表徵13
233 界面殘餘應力的表徵13
24 複合材料的界面優化設計14
第3章 複合材料的增強體16
31 增強體的概念和分類16
311 增強體的概念16
312 增強體的分類16
321 碳纖維17
322 硼纖維21
323 碳化硅纖維23
324 氧化鋁纖維24
325 氮化硅纖維25
326 玻璃纖維25
33 金屬絲(纖維)37
341 概述37
342 芳綸纖維的性能37
343 芳綸纖維的結構38
344 芳綸纖維的用途39
35 晶須及顆粒增強物40
351 概述40
352 晶須增強物40
353 顆粒增強物41
第4章 聚合物基複合材料43
41 概述43
42 聚合物基體43
421 熱固性樹脂43
422 熱塑性樹脂44
423 橡膠45
43 纖維增強聚合物複合材料46
431 玻璃纖維增強熱塑性塑料46
432 玻璃纖維增強熱固性塑料48
433 高強度、高模量纖維增強塑料50
434 其他纖維增強塑料51
44 聚合物基複合材料的製備和加工52
441 聚合物基複合材料的製備工藝特點52
442 聚合物基複合材料的製造技術52
45 聚合物複合材料的應用57
451 玻璃纖維增強熱固性塑料(GFRP)的應用58
452 玻璃纖維增強熱塑性塑料(FR-TP)的應用60
453 高強度、高模量纖維增強塑料的應用61
454 其他纖維增強塑料的應用62
51 金屬基複合材料的種類和性能63
511 金屬基複合材料的分類63
512 金屬基複合材料的性能特徵65
52 金屬基複合材料的製造工藝67
521 固態法67
522 液態金屬法67
523 自生成法及其他製備法67
531 顆粒(晶須)增強鋁基複合材料68
532 纖維增強鋁基複合材料70
533 鋁基複合材料的應用73
541 顆粒增強鈦基複合材料75
542 連續纖維增強鈦基複合材料76
543 鈦基複合材料的應用77
55 鎂基複合材料78
551 鎂合金複合材料常用的基體合金78
552 鎂合金複合材料常用增強體78
553 鎂合金材料的製備方法78
554 鎂合金複合材料的組織特徵和性能79
555 鎂合金材料的應用79
56 鎳基複合材料80
561 鎳基複合材料常用基體和增強體80
562 鎳基複合材料的製備方法80
563 鎳基複合材料的性能81
564 鎳基複合材料的應用前景82
61 陶瓷基複合材料的種類和性能83
611 陶瓷基複合材料的種類83
612 陶瓷基複合材料的性能特徵85
62 陶瓷基複合材料的製備工藝86
621 概述86
622 製備工藝86
63 氧化物基陶瓷複合材料92
631 Al2O3基複合材料92
632 ZrO2基複合材料95
64 非氧化物基陶瓷複合材料96
641 SiC陶瓷基複合材料96
642 Si3N4陶瓷基複合材料100
65 碳/碳複合材料104
651 碳/碳複合材料的發展104
652 碳/碳複合材料製備工藝105
653 碳/碳複合材料的性能109
654 碳/碳複合材料的應用110
661 微晶玻璃基體111
662 碳纖維/微晶玻璃複合材料112
663 SiC纖維/微晶玻璃複合材料112
664 Al2O3纖維/微晶玻璃複合材料114
665 微晶玻璃基複合材料應用114
71 混凝土概述115
711 混凝土的分類115
712 混凝土的組成116
713 混凝土的性質116
721 工藝原理121
722 微觀結構和特性121
723 高性能混凝土的工程應用122
73 纖維增強水泥基複合材料123
731 纖維增強水泥基複合材料對原材料的基本要求123
732 纖維增強水泥基複合材料的主要性能特點123
733 纖維增強水泥基複合材料的應用124
74 聚合物水泥基複合材料124
741 聚合物水泥基複合材料的製備工藝原理124
742 聚合物水泥基複合材料的性能特點125
743 聚合物水泥基複合材料的應用125
75 其他水泥基複合材料126
751 高抗滲、抗侵蝕混凝土126
752 水泥混凝土路面126
753 無宏觀缺陷水泥127
754 超細粒子均勻排列密實填充體系128
756 滲漿纖維混凝土129
757 透水性混凝土130
758 綠化混凝土131
759 吸音混凝土132
7510 水泥基複合智能材料133
7511 導電混凝土133
7512 水泥基磁性複合材料134
7513 水泥基屏蔽電磁波複合材料134
第8章 仿生複合材料136
81 材料仿生概念的提出136
82 複合材料的仿生設計和製備138
821 複合材料的仿生設計138
822 複合材料仿生設計方法分類145
823 複合材料仿生製備的可行途徑探索149
824 陶瓷仿生工藝156
83 仿生複合材料的應用161
91 概述163
92 納米粉體的分散163
921 超聲波分散163
922 機械攪拌分散164
923 分散劑分散164
924 化學改性分散165
93 納米粉體的製備165
931 物理法制備納米粉體165
932 化學法制備納米粉體170
933 納米粉體的表徵方法174
941 納米固體複合材料174
942 納米顆粒增強複合材料176
943 納米層狀材料184
95 納米複合材料的應用前景190
951 納米複合塗層材料190
952 高韌性、高強度的納米複合陶瓷材料190
953 納米隱身材料190
954 光學材料190
955 用於化妝品工業的納米複合材料190
956 用於醫藥工業的納米複合材料191
第10章 材料複合新技術192
101 概述192
102 原位複合技術192
1021 原位複合的基本概念192
1022 金屬基複合材料原位複合技術193
1023 陶瓷基複合材料原位複合技術195
1024 聚合物基複合材料原位複合技術195
1031 自蔓延複合技術的形成與發展196
1032 自蔓延燃燒合成的基礎理論197
1033 自蔓延複合技術200
104 梯度複合技術204
1041 梯度功能材料概念的提出204
1042 梯度功能材料的設計204
1043 梯度複合技術207
1044 梯度複合技術的應用210
105 金屬直接氧化技術210
1051 金屬直接氧化技術的由來210
1052 鋁合金熔體直接氧化生長機理211
1053 Al2O3/Al複合材料的微觀結構和性能212
1054 增強Al2O3/Al複合材料的微觀結構和性能212
1055 Lanxide複合材料和Lanxide工藝的特徵213
106 分子自組裝技術213
1061 分子自組裝的原理及特點213
1062 分子自組裝體系形成的影響因素214
1063 分子自組裝的應用215
第11章 複合材料的可靠性216
111 複合材料的可靠性描述216
112 複合材料可靠性控制的複雜性219
113 提高複合材料可靠性的途徑220
1131 複合材料性能的分散性220
1132 從控制工藝質量入手提高複合材料可靠性220
主要參考文獻222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