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製造業

鎖定
製造業(Manufacturing industry)是指機械工業時代利用某種資源(物料、能源、設備、工具、資金、技術、信息和人力等),按照市場要求,通過製造過程,轉化為可供人們使用和利用的大型工具、工業品與生活消費產品的行業。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 [14] 
中文名
製造業
外文名
Manufacturing industry
原    料
物料、能源、設備、工具等
分    類
離散製造業和流程製造

製造業概念

製造業是產業鏈、供應鏈體系的重要構成,外部與農業、服務業等產業領域關聯互動,內部涵蓋了從原材料、中間產品到最終產品生產與流通的一系列環節。 [19] 

製造業分類

製造業傳統

傳統制造業是中國製造業的主體,也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基底。中國製造業具備世界上規模最大、門類最齊全、體系最完整、國際競爭力較強等優勢,其中80%是傳統制造業。 [1] 

製造業先進

先進製造業既包括新技術催生的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也包括利用先進適用技術、工藝、流程、材料、管理等改造提升後的傳統產業。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是實現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抓手,是破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重要途徑,也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支撐。 [20] 

製造業重要性

製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是國家經濟命脈所繫。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內在要求。製造業是國家創新的主要載體和國家安全的保障部門,能夠吸納各種技能人員就業。 [7]  製造業是產業鏈、供應鏈體系的重要構成,外部與農業、服務業等產業領域關聯互動,內部涵蓋了從原材料、中間產品到最終產品生產與流通的一系列環節。製造業健康發展是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的主要標誌和基本前提。製造業為產業鏈、供應鏈循環提供源源不斷的產品和要素,為經濟社會穩定運行健康發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物質保障。 [8] 

製造業製造環境

製造業OEM

製作生產 製作生產
OEM其基本含義是:按原公司(品牌公司)委託合同進行產品開發和製造,用原公司商標,由原公司銷售或經營的合作經營生產方式。 [21] 

製造業ODM

ODM是指公司甲根據公司乙的規格要求來設計和生產產品,這樣做最大好處是公司乙減少了自己研製的時間。 [21] 

製造業OBM

OBM要求企業自己註冊商標開拓市場,在發揮設計製造優勢的同時創建自有品牌。 [21] 

製造業影響因素

製造業國情

製造業比重變化既遵循一般規律又受國情影響。按照早期發展經濟學家庫茲涅茨、錢納裏等人根據發達國家工業化經驗的總結,工業和製造業佔國民經濟的比重呈現隨着經濟發展水平先提高後下降的倒U形曲線。但要看到的是,製造業比重不僅與以人均GDP衡量的經濟發展水平有關,也與各國國情息息相關。各個國家由於國情不同,其製造業比重變化雖然遵循大致趨勢,但在相同發展水平上亦會有較大差異。 [25] 

製造業技術經濟

技術經濟範式變化從不同方向影響製造業比重。從歷史來看,發達國家的工業化由機械化時代開始,經歷電氣化時代並延伸至信息化時代,而當前我國的新型工業化更多是在數字化時代進行的。數字技術主要從兩個方面影響製造業在全球的佈局和製造業的比重。 [25] 

製造業全球化

全球化水平影響全球產業鏈分工與製造業佈局。在高度全球化的國際環境中,資本、技術、商品、服務等生產要素和產品可以在全球範圍內自由流動,原本在一個國家內部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價值鏈被解構,並分散到全球從事該環節生產活動最具有優勢的地區,形成全球製造業的產品內分工或價值鏈環節分工格局。 [25] 

製造業相應對策

當前,我國製造業發展步入爬坡過坎的攻堅階段。“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強調:“堅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保持製造業比重基本穩定,增強制造業競爭優勢,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對此,既要着眼於大力提升創新能力、複雜製造能力和國際競爭力,實現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又要着眼於提高製造業發展質量,補短板、強弱項、優環境,促進製造業內部結構升級和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協同發展,在鞏固製造能力的基礎上加快提升製造業的發展質量。 [7] 

製造業降低成本

有效降低製造業企業生產經營成本,需實施製造業降本減負行動,強化要素保障和高效服務,提升製造業根植性和競爭力,在推動工業用地集約增效、擴大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和信用貸款規模、允許製造業企業全部參與電力市場化交易等方面切實發力,還要支持建設中小企業信息、技術、進出口和數字化轉型綜合性服務平台。 [7] 

製造業取長補短

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競爭力。關鍵是要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補齊短板、鍛造長板,推進製造業補鏈強鏈,優化區域產業鏈佈局,分行業做好供應鏈戰略設計並精準施策,形成具有更強創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增強全產業鏈的競爭力和韌性。 [7] 

製造業金融扶持

深化金融領域改革,拓寬製造業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積極發揮政策性金融、開發性金融和商業金融的優勢,加大對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等重點領域的支持力度。 [24] 

製造業完善創新體系

積極完善國家制造業創新體系。“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強調,“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也要牢牢抓住科技創新這把“金鑰匙”,圍繞新興技術領域成立一批技術領先、產學研協作的國家實驗室,優化提升各類工程技術創新平台功能,鼓勵因地制宜組建工業技術研究院,着力破解基礎研究薄弱、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和共性技術供給不足等問題。 [7] 

製造業加強人才培養

加強人才培養,提高製造業崗位對人才的吸引力。要大力實施工程教育體系創新,支持有條件的地區率先實行工程教育進中小學課堂,積極拓寬職業教育多元化升學通道,引導高校開設新工科專業,鼓勵企業與各類院校開展產教合作,強化建設製造強國的人才支撐。 [7] 

製造業建設質量強國

中國高度重視製造業發展,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作為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一環。“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着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加快推進製造強國質量強國建設。
企業是依法履行質量責任的主體。企業應在生產經營全過程和產品全生命週期落實質量法定責任,增強履行質量責任的能力,持續改進質量。十四五”時期加快提升製造業供給體系質量,必須發揮企業主體作用,提升質量管理水平。藍皮書建議,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打造質量標杆企業,引導企業積極開展質量管理活動,將先進質量管理方法應用到日常生產與經營活動中,提高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質量控制水平。 [9] 

製造業全球範圍

19世紀工業革命以來,全球製造業先後經歷了由英國、美國轉移到日本、德國,之後又由歐美國家和日本轉移到“亞洲四小龍”、再轉移到中國的發展歷程,形成了以美國為中心的北美供應鏈、以德國為中心的歐洲供應鏈和以中國、日本與韓國為中心的亞洲供應鏈網絡。全球製造業圍繞美德中日韓等製造業大國,通過與周邊國家產業鏈供應鏈合作,形成了各具特色和優勢的全球製造業“三大中心”。 [22] 

製造業美國

2023世界製造業大會 2023世界製造業大會 [23]
一是以美國為核心,輻射帶動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北美製造業中心。作為世界上最發達的工業國家之一,美國2021年製造業增加值為2.50萬億美元,佔GDP的比重為10.7%,佔全球製造業增加值比重為15.3%,位居全球第二。 [22] 

製造業德國

二是以德國為核心,輻射帶動法國、英國等老牌發達國家的歐洲製造業中心。這一製造業中心不僅是近代工業革命的發源地,製造業歷史底藴雄厚,同時也因為擁有數量眾多的中小企業,為歐洲製造業的創新發展注入了充足活力。 [22] 

製造業中日韓

三是以中日韓為核心,輻射帶動東南亞、南亞等國家的亞洲製造業中心。 [22] 
中國製造業增加值規模達31.4萬億元,佔GDP比重達27.4%。自2010年以來,中國製造業增加值已連續12年世界第一。中國是全世界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列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有220多種工業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位。2021年,中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6%,比2020年提高6.8個百分點,兩年平均增長6.1%。
光伏、風電、船舶等產業鏈國際競爭優勢進一步增強,集裝箱產量同比增長110.6%,芯片產量同比增長33.3%。新型顯示、工業母機、新材料等領域攻關取得階段性成效高技術製造業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8.2%、12.9%,對規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分別達28.6%、45%。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5.6%。中國建成全球最大規模光纖和移動通信網絡,累計建成開通5G基站超過142.5萬個,5G手機終端連接數達5.2億户。製造業數字化、綠色化轉型步伐加快,重點領域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55.3%,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74.7%,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 [6] 
2022年9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0.1%,比上月上升0.7個百分點;製造業進入傳統旺季,生產指數升至51.5%,高於上月1.7個百分點;大、中、小型企業景氣水平均有所回升,製造業生產有所擴張,景氣度回暖。隨着穩增長政策發力,產業鏈有效運轉,工業經濟恢復勢頭得到鞏固。 [10] 

製造業數據統計

《中華人民共和國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2年,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7.4%,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5.5%;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增長5.6%,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31.8%。製造業增長3.0%,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製造業增長6.6%,非金屬礦物製品業下降1.5%,通用設備製造業下降1.2%,專用設備製造業增長3.6%,汽車製造業增長6.3%,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增長11.9%,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長7.6%,製造業利潤64150億元,下降13.4%。 [11] 
2023年上半年,採礦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7%,製造業增長4.2%,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4.1%。分行業看,上半年,41個大類行業中有26個行業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長。其中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增長1.6%,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增長3.9%,農副食品加工業下降0.8%,酒、飲料和精製茶製造業增長0.2%,紡織業下降2.4%,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製造業增長7.4%,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長0.4%,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5.5%,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7.4%,通用設備製造業增長3.6%,專用設備製造業增長5.5%,汽車製造業增長13.1%,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製造業增長8.0%,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增長15.7%,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同比持平,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4.3%。 [12] 
2023年12月29日,國家統計局發佈2022年國內生產總值最終核實的公告,經最終核實,2022年製造業現價總量326077億元,增速1.7%,佔GDP27.1%。 [13] 
2023年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發佈,顯示2022年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7.4%,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5.5%;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增長5.6%,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31.8%。 [11]  2023年上半年,製造業增長4.2% [12]  2023年12月29日,國家統計局發佈《國家統計局關於2022年國內生產總值最終核實的公告》,經最終核實,2022年製造業現價總量326077億元,增速1.7%,佔GDP27.1%。 [13] 
2024年1月17日,據國家統計局發佈《2023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顯示:2023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户)503036億元,比上年增長3.0%(按可比口徑計算,詳見附註7),增速比1—11月份加快0.1個百分點。其中,製造業投資增長6.5%,增速加快0.2個百分點。 [15] 
中國製造業PMI升至49.2% 中國製造業PMI升至49.2% [26]
2024年01月18日,國家統計局發佈,根據有關基礎資料和國內生產總值(GDP)核算方法,2023年四季度製造業88540億,全年330028億,四季度比上年同期增長5.3%,全年比上年同期增長4.4%。 [16] 
2024年1月,2023年,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53766家,同比增長39.7%;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1339.1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8.0%,規模仍處歷史高位。從行業看,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金額3179.2億元人民幣,下降1.8%,其中高技術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增長6.5%。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製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分別增長32.1%、12.2%。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金額7760.8億元人民幣,下降13.4%。建築業、科技成果轉化服務、研發與設計服務領域實際使用外資分別增長43.7%、8.9%和4.1%。高技術產業引資4233.4億元人民幣,佔實際使用外資金額比重為37.3%,較2022年全年提升1.2個百分點,創歷史新高。 [17] 
2024年1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和綜合PMI產出指數分別為49.2%、50.7%和50.9%,比上月上升0.2、0.3和0.6個百分點,我國經濟景氣水平有所回升。 [18] 
《中華人民共和國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1年,製造業利潤73612億元,增長31.6% [5] 
第一,上世紀90年代後期對製造業重新定位後,發現製造業對人才的需求是“量”上不足而忽視了“質”。
第二,就業觀念存在問題。許多青年人認為從事製造業就是“苦力工”,不願將其作為職業。
第三,高職院校作為大量培養製造業人才的“孵化器”,其本身對工科類人才培養資金投入不夠。 [2-3] 
中國國製造業發展勢頭強勁。會上發佈的數據顯示,2012年到2020年,中國工業增加值由20.9萬億元增長到31.3萬億元,其中製造業增加值由16.98萬億元增長到26.6萬億元,佔全球比重由22.5%提高到近30%。光伏、新能源汽車、家電、智能手機等重點產業躋身世界前列,通信設備、高鐵等一批高端品牌走向全球。 [4] 
2024年2月29日,國家統計局發佈《中華人民共和國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23年,裝備製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6.8%,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為33.6%;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2.7%,製造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長3.8%。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製造業增長9.6%,通用設備製造業增長2.0%,專用設備製造業增長3.6%,汽車製造業增長13.0%,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增長12.9%,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長3.4%,製造業57644億元,下降2.0%,製造業民間投資增長9.4%,人民幣制造業中長期貸款餘額12.2萬億元,增加3.1萬億元。全年製造業產品質量合格率為93.65%。 [27]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