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裴遵慶

鎖定
裴遵慶(691年—775年),字少良,絳州聞喜縣(今山西省聞喜縣)人。唐朝時期宰相、政治家,贈司空裴翁喜之子。
出身河東裴氏(中眷裴氏)。初以門蔭,授興寧陵丞,調任大理寺丞,澄清邊將蕭克濟謀反案件。遷吏部員外郎、徐州刺史。唐肅宗即位,拜給事中、尚書右丞、吏部侍郎。得到宰相蕭華舉薦,拜門下侍郎、同平章事,成為宰相。唐代宗即位後,奉命勸慰副元帥僕固懷恩,遷太子少傅、集賢院待制,拜吏部尚書、右僕射,冊封河東郡公,負責選才之事,留守東都。
唐代宗大曆十年(775年),去世,享年八十五,獲贈司空,諡號“貞孝”。
本    名
裴遵慶
字少良
所處時代
唐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絳州聞喜(今山西聞喜)
逝世日期
775年
主要作品
《王政記》
籍    貫
絳州聞喜(今山西聞喜)
家    世
河東裴氏(西眷裴氏)

裴遵慶人物生平

裴遵慶,字少良,絳州聞喜縣人。他從小刻苦學習,博覽羣書,胸有才幹卻含而不露,不參加科舉。歲數已大,才因上輩的功勞被任命為興寧陵丞,後調任大理丞。邊境將領蕭克濟督促勞役苛刻暴虐,役夫説他的壞話,有關部門要按反叛論罪,裴遵慶説:“他們講財產不能招兵,講勇力不能服眾,怎能造反。”因此保全了十幾姓族的性命。他多次升官,歷吏部員外郎、判南曹。天寶年間,參加科舉的每年上萬人,裴遵慶生性能幹敏捷,閲卷評選,詳細而不苛刻,當時認為他是吏部第一人。 [1]  [3] 
唐肅宗時,他任吏部侍郎。蕭華任宰相,多次推薦他,於是拜相,任命他為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唐代宗初年,僕固懷恩不聽命令,皇帝因為裴遵慶性情寬厚又任重臣,派他帶詔書去宣詔慰問,僕固懷恩接受詔命後準備進京朝拜,後被他的部將範志誠勸阻。當時皇帝逃到陝郡,裴遵慶抽身趕赴皇帝駐地。皇帝回到京城後,提升他任太子少傅。後免職任集賢院待制,又調任吏部尚書,以尚書右僕射身份知吏部選事,皇帝優待他年邁,特派人到他家宣讀任命,當時人都認為是極大的榮耀。
曾有同族兄弟的兒子有瘋癲病,告發他謀劃反叛,皇帝知道他是瞎説,擱置不予追究。他生性厚道正直,年老後更加謹慎。每次推薦了賢才,有來感謝他的,他認為是恥辱。勸諫被採納了,他去宮中反更謹慎了。即使是親人近侍,只知道他常寫奏疏,但不知道他説了什麼。
大曆十年(775年),裴遵慶去世,年近九十。(神道碑載為八十五歲)據説當初他當郎官時撰寫了《王政記》,敍述古今的政治體制,有見識的人知道他有宰相的器量和才幹。

裴遵慶裴遵慶神道碑

裴遵慶的墓冢已不復存在,其神道碑仍在。在范仲淹墓園之北。當時雖然唐朝國勢衰落,但做為皇帝重臣裴遵慶的墓冢還是相當弘大的,有石坊、石獸、石翁仲等雕刻,墓園內是蒼松翠柏。
裴遵慶神道碑,全稱《大唐故金紫光祿大夫吏部尚書留守東都貞孝公贈司空裴府君神道碑銘並序》,由朝議大夫守太常卿兼修國史充禮儀使賜紫金魚袋上柱國楊綰撰文,嵩陽縣令盧曉書並篆額。楊綰為唐代著名宰相,頗有文名。身首一體,碑身寬1.05米,碑身高2.35米,碑首高0.8米。碑額篆書“唐故尚書右僕射贈司空裴府君神道碑”,雖有殘但可辮識。碑文隸書,碑中上部兩邊漫漶,中部疑被桔杆所燒而表層崩落。據説,此碑原立於當今所處位置西邊偏南50米處,宋代被移置於此,因年代久遠,碑身埋入土中約0.7米,挖開後發現贔屭座尚在,碑被牢牢地置於碑座之上,因事拓印而無深挖,故無碑座照片。
碑文依稀可以看出;“......物有其終,疾生無安,享年八十有五,以大曆十年拾月二十九日,薨於萬年縣昇平裏之私第。以明年二月二十口日合祔於東都萬安山之舊塋。聖情震悼,吊禭加等,冊贈司空,禮官者行,諡曰貞孝公,禮也。詔使歸賻,典客護喪。卿大夫庶僚百吏,追送於國門之外。生榮歿哀,人理至矣。”可見裴遵慶葬禮隆重。 [2] 
裴遵慶罷相,知選。朝廷優其年德,令就第注官。自宣平坊榜引士子,以及東市兩街。時人以為盛事。(出國史補)
裴遵慶罷除了宰相的職位後,讓他主持選官。皇帝優待他,考慮他年高有德,讓他在家裏辦理選官事宜。裴遵慶沒有在家辦,他在宣平坊、東市兩街張榜召集被選官。當時人們認為這是件大事。

裴遵慶史書記載

《舊唐書·卷一百一十三·列傳第六十三·裴遵慶》記載: [3] 
裴遵慶,絳州聞喜人也。代襲冠冕,為河東著族。遵慶志氣深厚,機鑑敏達,自幼強學,博涉載籍,謹身晦跡,不幹當世之務。以門廕累授潞府司法參軍,時年已老,未為人所知。隨調吏部,授大理寺丞,剖斷刑獄,舉正綱條,理行始著。遷司門員外、吏部員外郎,專判南曹。天寶中,海內無事,九流輻輳會府,每歲吏部選人,動盈萬數。遵慶敏識強記,精核文簿,詳而不滯,時稱吏事第一,由是大知名。
天寶末,楊國忠當國,出不附己者例為外官,遵慶亦出為郡守。肅宗即位,徵拜給事中、尚書右丞吏部侍郎,右遷徐州刺史。恭儉克己,遲重謹密,頗有時望。上元中,蕭華輔政,素知遵慶,每奏見,累稱之,遷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廣德初,僕固懷恩阻兵汾上,指中官為詞,上以遵慶忠純,特遣往汾州宣慰懷恩。遵慶既見懷恩,具陳朝旨,懷恩引過聽命,將隨遵慶朝謁,為副將範志誠以邪説惑之,懷恩遂以懼死為詞。會蕃寇陷京師,乘輿幸陝,遵慶自汾州奔赴行在。及乘輿還京,以遵慶為太子少傅。永泰元年,與裴冕等並於集賢院待制,罷知政事。尋改吏部尚書、右僕射,復知選事。時選人天興縣尉陳琯於銓庭言詞不遜,凌突無禮,代宗詔付遵慶於省門鞭三十,貶為吉州員外司户參軍。遵慶敦守儒行,老而彌謹。嘗為風狂族侄撾登聞鼓告以不順,上知遵度,不省,其見信如此。大曆十年十月薨於位,年九十餘。
遵慶初登省郎,嘗著《王政記》,述今古禮體,識者覽之,知有公輔之量。

裴遵慶親屬成員

裴遵慶出身河東裴氏(中眷裴氏)。中眷裴氏為河東裴氏定著五房之一。 [4-5] 
高祖:裴耀之。高陽郡太守。
曾祖:裴知道。武陵縣令。
祖父:裴義弘。中書舍人、玄武公,贈中書舍人。
父親:裴惓,字翁喜。杭州刺史、河東縣男,贈司空。
長兄:裴遵裕。
次兄:裴遵業。
長子:裴會。都官郎中。
次子:裴向,字傃仁。吏部尚書。
侄子:裴單,裴遵裕之子。
侄子:裴彭,裴遵業之子。裴彭子裴禮,韶州刺史。
孫子:裴寅,字子敬,裴向之子。御史大夫。
曾孫:裴格,裴寅長子。
曾孫:裴樞,字化聖,裴寅次子。唐昭宗時期宰相。
參考資料
  • 1.    《新唐書·卷一百四十·列傳第六十五·裴遵慶》:裴遵慶,字少良,絳州聞喜人。幼強學,該綜圖傳,外晦內明,不幹當世。  .個人圖書館.2020-07-30[引用日期2021-02-09]
  • 2.    《唐代宰相裴遵慶》  .國學導航.2006-09-12[引用日期2021-03-10]
  • 3.    《舊唐書·卷一百一十三·列傳第六十三·裴遵慶》:裴遵慶,絳州聞喜人也。代襲冠冕,為河東著族。遵慶志氣深厚,機鑑敏達,自幼強學,博涉載籍,謹身晦跡,不幹當世之務。
  • 4.    《新唐書·眷七十一·表第十一·宰相世系一·裴氏》:裴氏定著五房:一曰西眷裴,二曰洗馬裴,三曰南來吳裴,四曰中眷裴,五曰東眷裴。宰相十七人。西眷有寂、矩;洗馬有談、炎;南來吳有耀卿、行本、坦;中眷有光庭、遵慶、樞、贄;東眷有居道、休、澈、垍、冕、度。
  • 5.    《新唐書·卷七十一·表第十一·宰相世系一(中眷裴氏)》:中眷裴氏出自嗣中子(天明),晉太尉宋公府諮議參軍、幷州別駕,號中眷。三子:萬虎、雙虎、三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