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裴耀卿

(唐代宰相)

鎖定
裴耀卿(681年-743年),字煥之,唐絳州稷山(今屬山西)人。 [26]  寧州刺史裴守真之子。 [27]  唐朝宰相。 [28] 
裴耀卿八歲中童子舉。睿宗即位,其任國子主簿。開元初,累遷長安令。除配户和市法,令豪門負擔,下户便之。歷濟、宣、冀等州刺史,皆有善政。入為户部侍郎。開元二十年(732年),裴耀卿遷京兆尹。次年冬,擢黃門侍郎、同平章事,充江淮、河南轉運使。時關中地狹民稠,自江淮運送糧食物資困難,裴耀卿改進漕運,沿河置倉,逐級運糧,傍河鑿山,開車道數十里,以避三門之險。開元二十二年(734年),進位侍中。開元二十四年(736年),以尚書左丞相罷知政事,尋轉尚書右僕射。天寶二年(743年),裴耀卿去世。 [26] 
裴耀卿關心政治大計,注重經濟、財賦方面的工作,在建築倉廩、治理河渠、改革漕運等方面作出了許多貢獻。 [27]  其改革漕運的成功,使得關東和江淮地區的糧食大量運抵關中,保障了關中的糧食需要,充實了關中倉儲,對京城穩定,乃至全國的經濟繁榮與政治穩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28] 
煥之
所處時代
唐朝
民族族羣
漢人
出生地
絳州稷山
出生日期
681年
逝世日期
743年
主要成就
整頓漕運
本    名
裴耀卿
官    職
尚書左僕射
爵    位
趙城侯
諡    號
文獻

裴耀卿人物生平

裴耀卿早年經歷

裴耀卿自幼聰敏,後考中童子舉,二十歲時便被任命為秘書省正字、相王府典籤。相王李旦對他非常器重,讓他與府掾丘悦、文學韋利器一同在王府輪值,以備顧問,稱為學直。 [1] 

裴耀卿累職升遷

景雲元年(710年),李旦繼位,是為唐睿宗。裴耀卿被授為國子監主簿,後歷任詹事府府丞、河南府士曹參軍、考功司員外郎、右司郎中、兵部郎中。 [2-3] 
開元元年(713年),唐玄宗任命裴耀卿為長安令。當時,長安縣實行配户和市法,以官府名義按户徵購財物,百姓深受其苦。裴耀卿到任後,改徵豪富之家,並預先支付錢款,杜絕奸邪欺瞞的弊病。他在長安任職二年,寬嚴得當,離任後受到百姓懷念。 [4] 
開元十三年(725年),裴耀卿擔任濟州刺史。不久,唐玄宗封禪泰山,路經濟州。裴耀卿在正税外臨時加税,但是處置得當,既接待了皇帝,也沒有過重剝削百姓,得到唐玄宗的讚賞。此後,裴耀卿歷任宣州刺史、冀州刺史、户部侍郎。 [5] 
開元二十年(732年),信安王李禕率軍攻打契丹。裴耀卿作為李禕的副將,攜帶二十萬匹絹帛前往奚族部落,賞賜立功奚官。他認為番族見利忘義,必會對自己加以劫掠,於是命部下提前出發,分道同時前去,只用一天時間便把全部財物發送完畢。當時,突厥、室韋等族果然在交通要道上伏兵攔截,但裴耀卿早已返回。 [6] 

裴耀卿擔任宰相

開元二十一年(733年),關中久雨,長安發生饑荒。唐玄宗準備移駕洛陽,特意召見時任京兆尹的裴耀卿,詢問賑災之策。裴耀卿分析當前形勢,建議疏通漕運,徵調江淮糧賦,以充實關中。唐玄宗對此非常贊同。十月,裴耀卿被任命為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並充任江淮河南轉運使 [7-8] 
開元二十二年(734年),裴耀卿升任侍中。當時,他沿黃河建置河陰倉、集津倉、三門倉,徵集天下租糧,由孟津溯河西上,三年時間便積存糧米七百萬石,省下運費三十萬緡。有人勸他將省下的錢財交給皇帝,以表明功勞。裴耀卿卻奏請唐玄宗,將這筆錢款充作官府的和市費用。 [9] 
開元二十四年(736年),李林甫告發中書侍郎嚴挺之徇私枉法,中書令張九齡卻為嚴挺之辯護。唐玄宗認為張九齡結交朋黨,罷去他的宰相之職。裴耀卿與張九齡交好,素受李林甫的嫉恨,也因此事牽累,被免去相位,改任尚書左丞相(虛職),封趙城侯。 [10-11] 

裴耀卿兩諫玄宗

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夷州刺史楊浚因貪贓被判為死罪。唐玄宗為他減刑,命杖打六十,流放古州。裴耀卿進諫道:“刺史、縣令是一方父母官,受到民俗風化的瞻望,當眾受辱,不符合尊敬官長、樹立風氣的宗旨。如今正值盛夏,若受杖刑,則必九死一生。請陛下停止杖刑。”唐玄宗同意了他的請求。 [12] 
開元二十八年(740年),唐玄宗為嘉獎蓋嘉運擊敗突騎施之功,任命他為河西隴右節度使,讓他抵禦吐蕃。蓋嘉運卻依恃戰功,日夕宴飲,不及時赴任。裴耀卿進諫道:“蓋嘉運雖然精勁勇烈,但驕傲自大,不足以成事。如今盛秋正是加強邊防之時,蓋嘉運卻沉溺於酣飲,自以為無事,陛下不可不加以注意。若不能調換將帥,那就應下詔嚴命,督促他限期到任。”唐玄宗選擇催促蓋嘉運赴任。後來,蓋嘉運果然無功而回。 [13] 

裴耀卿晚年生活

天寶元年(742年),裴耀卿改任尚書右僕射,不久又改任左僕射。 [14] 
天寶二年(743年)。裴耀卿病逝,終年六十三歲,追贈太子太傅,諡號文獻。 [15] 

裴耀卿軼事典故

裴耀卿曾上表朝廷,認為封禪如若擾民就不算完滿成功。東封結束後,唐玄宗在宋州宴請隨駕官員,對宰相張説盛讚三位地方官,其中便有裴耀卿。唐玄宗還將裴耀卿的表文帶在身邊,提醒自己要愛護百姓。 [16] 

裴耀卿人物評價

劉昫魏知古盧懷慎源乾曜李元紘杜暹韓休、裴耀卿,悉藴器能,鹹居宰輔。或心存啓沃,或志在薦賢,或出愛子為外官,或止屯田於關輔,或不受蕃人之賂,或堅劾伯獻之奸,或廣漕渠以充國用:此皆立事立功,有足嘉尚者也。 [17] 
鄭日奎:漕運事始於秦,詳於漢。然於時轉輸之粟,止山東河北而已,未嘗遠及江淮也。唐都關中,以地狹費繁,於是歲漕東南之粟,以給京師。永徽以後,漸致增多,江淮漕運,於斯稱劇。顧始終三百年間,治漕稱善者,前惟裴耀卿,後惟劉晏,然晏實祖述耀卿而增美者也。 [18] 

裴耀卿個人作品

全唐詩》收錄有其詩二首:《敬酬張九齡當塗界留贈之作》、《酬張九齡使風見示》。 [19] 
全唐文》收錄有其文14篇:《論夷州刺史楊浚決杖表》、《請行禮樂化導三事表》、《賀平奚契丹表》、《賀獻長春酒方表》、《請以講讀尚書周易道德莊列宣付史官奏》、《請減寧王壙內食味奏》、《復手敕論外族服制奏》、《定舅母堂姨舅服制奏》、《論蓋嘉運疏》、《請置武牢洛口等倉疏》、《請緣河置倉納運疏》、《京師飢請廣漕運疏》、《皇太子衣服稱謂議》、《太子賓客贈太子太師竇希球神道碑》。 [20] 

裴耀卿家庭成員

裴耀卿父親

裴守真,官至邠、寧二州刺史。 [21] 

裴耀卿兄弟

裴子餘,官至給事中 [21] 
裴巨卿,官至衞尉少卿。 [21] 
裴幼卿,官至洛陽縣尉。 [21] 
裴僑卿,官至起居郎 [21] 
裴春卿,官至太子中允。 [21] 
裴昱,官至鼓城縣令。 [21] 

裴耀卿兒子

裴遂,官至太子司議郎 [21] 
裴泛,官至梁州都督 [21] 
裴汯,官至秘書少監 [21] 
裴綜,官至吏部郎中 [21] 
裴皋,官至給事中。 [21] 
裴延,官至通事舍人。 [21] 

裴耀卿史籍記載

舊唐書·卷九十八·列傳第四十八》 [17] 
新唐書·卷一百二十七·列傳第五十二》 [22] 
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二·唐紀二十八》 [23] 
《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三·唐紀二十九》 [24] 
《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四·唐紀三十》 [25] 
參考資料
  • 1.    《舊唐書·裴耀卿傳》:少聰敏,數歲解屬文,童子舉。弱冠拜秘書正字,俄補相王府典籤。時睿宗在蕃,甚重之,令與掾丘悦、文學韋利器更直府中,以備顧問,府中稱為學直。
  • 2.    《舊唐書·裴耀卿傳》:及睿宗升極,拜國子主簿。
  • 3.    《唐齊州刺史裴公德政頌》:頃之,遷國子主簿,試詹事府丞,歷河南府士曹參軍,拜考功員外郎,除右司、兵部二郎中。
  • 4.    《舊唐書·裴耀卿傳》:開元初,累遷長安令。長安舊有配户和市之法,百姓苦之。耀卿到官,一切令出儲蓄之家,預給其直,遂無奸僦之弊,公私甚以為便。在職二年,寬猛得中。及去官,縣人甚思詠之。
  • 5.    《舊唐書·裴耀卿傳》:十三年,為濟州刺史。其年,車駕東巡,州當大路,道里綿長,而户口寡弱,耀卿躬自條理,科配得所。時大駕所歷凡十餘州,耀卿稱為知頓之最。又歷宣、冀二州刺史,皆有善政,入為户部侍郎。
  • 6.    《舊唐書·裴耀卿傳》:二十年,禮部尚書、信安王禕受詔討契丹,詔以耀卿為副。俄又令耀卿齎絹二十萬匹分賜立功奚官,就部落以給之。耀卿謂人曰:“夷虜貪殘,見利忘義,今齎持財帛,深入寇境,不可不為備也。”乃令先期而往,分道互進,一朝而給付並畢。時突厥及室韋果勒兵邀險,謀劫襲之,比至而耀卿已還。
  • 7.    《新唐書·裴耀卿傳》:遷京兆尹。明年秋,雨害稼,京師飢。帝將幸東都,召問所以救人者。耀卿曰:“陛下既東巡,百司畢從,則太倉、三輔可遣重臣分道賑給,自東都益廣漕運,以實關輔,關輔既實,則乘輿西還,事蔑不濟。且國家大本在京師,但秦地狹,水旱易匱。往貞觀、永徽時,祿稟者少,歲漕粟二十萬略足;今用度浸廣,運數倍且不支,故數東幸,以就敖粟。為國大計,臣願廣陝運道,使京師常有三年食,雖水旱不足憂。今天下輸丁約四百萬,使丁出百錢為陝、洛運費,又益半為營窖用,分納司農,河南、陝州。又令租米悉輸東都。從都至陝,河益湍沮,若廣漕路,變陸為水,所支尚贏萬計。且江南租船候水始進,吳工不便河漕,處處停留,易生隱盜。請置倉河口,以納東租,然後官自顧載,分入河、洛。度三門東西各築敖倉,自東至者,東倉受之;三門迫險,則旁河鑿山,以開車道,運十數里,西倉受之。度宜徐運抵太原倉,趨河入渭,更無留阻,可減費鉅萬。”天子然其計,拜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充轉運使。
  • 8.    《資治通鑑·唐紀三十》:上以裴耀卿為江淮、河南轉運使,於河口置輸場。
  • 9.    《新唐書·裴耀卿傳》:於是置河陰、集津、三門倉,引天下租繇盟津溯河而西。三年積七百萬石,省運費三十萬緡。或曰:“以此緡納於上,足以明功。”答曰:“是謂以國財求寵,其可乎?”敕吏為和市費。遷侍中。
  • 10.    《資治通鑑·唐紀三十》:時九齡方以文學為上所重,林甫雖恨,猶曲意事之。侍中裴耀卿與九齡善,林甫並疾之。……挺之先娶妻,出之,更嫁蔚州刺史王元琰,元琰坐贓罪下三司按鞫,挺之為之營解。林甫因左右使于禁中白上。上謂宰相曰:“挺之為罪人請屬所由。”九齡曰:“此乃挺之出妻,不宜有情。”上曰:“雖離乃復有私。”於是上積前事,以耀卿、九齡為阿黨;壬寅,以耀為左丞相,九齡為右丞相,並罷政事。
  • 11.    《舊唐書·裴耀卿傳》:二十四年,拜尚書左丞相,罷知政事,累封趙城侯。
  • 12.    《新唐書·裴耀卿傳》:夷州刺史楊浚以贓抵死,有詔杖六十,流古州。耀卿上言:“刺史、縣令異諸吏,為人父母,風化所瞻。令使裸躬受笞,事太逼辱。法至死,則天下共之。然一朝下吏,屈挫牽頓,民且哀憐,是忘免死之恩,而有傷心之痛,恐非崇守長、勸風俗意。又雜犯抵死無杖刑,必三覆後決,今非時不覆,或夭其命,非所以寬宥之也。凡大暑決囚多死,秋冬乃有全者。請今貸死決杖,會盛夏生長時並停,則有再生之實。”
  • 13.    《新唐書·裴耀卿傳》:是時,特進蓋嘉運破突騎施還,詔為河西、隴右節度使,因令經略吐藩。嘉運以新立功,日酣遨未赴屯。耀卿言於帝曰:“嘉運精勁勇烈誠有餘,然臣見其誇言驕色,竊憂之,恐不足與立事。今盛秋防邊,日月已薄,當與軍中士卒相見。若不素講,雖決在一時,恐非制勝萬全之義。且兵未及訓,不能知法;士未懷惠,不可共心。使幸而有楞,非師出以律之善。又萬人之命倚於將,示不得已,故鑿凶門而出。今酣呶朝夕,胖肆自安,非愛人憂國者,不可不察。苟不易帥,宜嚴詔申約,以督其行。”帝乃促嘉運詣部,卒無功還。
  • 14.    《舊唐書·裴耀卿傳》:天寶元年,改為尚書右僕射,尋轉左僕射。
  • 15.    《舊唐書·裴耀卿傳》:一歲薨,年六十三,贈太子太傅,諡曰文獻。
  • 16.    《新唐書·裴耀卿傳》:封禪還,次宋州,宴從官,帝歡甚,謂張説曰:“前日出使巡天下,觀風俗,察吏善惡,不得實。今朕有事岱宗,而懷州刺史王丘餼牽外無它獻,我知其不市恩也;魏州刺史崔沔遣使供帳,不施錦繡,示我以儉,此可以觀政也;濟州刺史裴耀卿上書數百言,至曰‘人或重擾,則不足以告成’,朕置書座右以自戒,此其愛人也。”
  • 17.    舊唐書:列傳第四十八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9-21]
  • 18.    取自鄭日奎《漕議》,參見《皇朝經世文編·卷四十七·户政二十二·漕運中》。
  • 19.    全唐詩:卷一百一十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9-21]
  • 20.    全唐文:卷二百九十七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14-09-21]
  • 21.    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南來吳裴)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9-21]
  • 22.    新唐書:列傳第五十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9-21]
  • 23.    資治通鑑:唐紀二十八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9-21]
  • 24.    資治通鑑:唐紀二十九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9-21]
  • 25.    資治通鑑:唐紀三十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9-21]
  • 26.    鄭天挺,吳澤,楊志玖主編;翁獨健,蔡美彪,李學勤等副主編.中國歷史大辭典 下卷.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第3129頁
  • 27.    車吉心主編.中國宰相全傳 第十四卷.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8
  • 28.    裴耀卿漕運改革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3-10-06]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