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裴李崗遺址

鎖定
裴李崗遺址,位於中國鄭州市新鄭市新村鎮裴李崗村西側崗地上,是新石器時代的遺址,是裴李崗文化的典型代表。 [5]  [9] 
裴李崗遺址文化堆積東西長約300米,南北寬約250米,總面積5~6萬平方米。從出土的遺物看,裴李崗文化的經濟生產包括漁獵、採集、農業和家畜飼養等,由於農業的發展推動了家畜飼養業及製陶、制石、制骨、紡織等手工業的發展,進而推動了社會及生業經濟的發展。裴李崗遺址的發現,並被確認為一種新型的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遺存,填補了中國中原地區仰韶文化以前的一段空白。在舊石器遺存中,發現了北方地區典型細石器遺存及鴕鳥蛋殼飾品加工全流程遺物,為研究舊石器晚期石器製作技術、生計方式與棲居形態,新舊石器過渡、農業起源的歷史進程提供了新的資料和線索。 [5]  [9] 
2001年6月25日,裴李崗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中文名
裴李崗遺址
地理位置
中國鄭州市新鄭市新村鎮裴李崗村西側崗地上
所處時代
新石器時代
保護級別
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開放時間
全年:週一至週日 08:00-17:30
編    號
5-0064-1-064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裴李崗遺址歷史沿革

20世紀50年代初,裴李崗遺址由當地人發現。
20世紀60年代初,裴李崗遺址由於平整土地出土了大量的石器和陶器。
1977年春,原開封地區文管會、新鄭縣文管會和鄭州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對裴李崗遺址進行了試掘。
1978年春,裴李崗遺址進行了局部發掘。
1979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又對裴李崗遺址進行了大規模的發掘。先後三次發掘面積共3000多平方米,發掘墓葬114座、陶窯1座、灰坑10多個。 [7] 
2018~2021年,重啓考古工作,對裴李崗遺址進行了新的發掘工作,在遺址西部發現了堆積的舊石器晚期遺存。 [7]  [8-9] 
裴李崗遺址挖掘現場

裴李崗遺址遺址特點

西部舊石器晚期遺存 西部舊石器晚期遺存
裴李崗遺址處於嵩山東麓山前崗地,屬舊石器晚期至新石器早期遺址發現比較豐富和密集的區域,是人類走出山地洞穴,向平原地區開拓進取的關鍵區域。遺址海拔高度約141米,高出今河牀約30米。今雙洎河在遺址西約1200米,由南北向轉為東南向曲流,北距遺址約500米。溱水、洧水在交流寨匯合後,連續形成了多處河灣,自北向南有鄧灣、戴灣、楊灣等村莊。在楊灣村東、遺址西部斷崖發現有古河湖相沉積,説明遺址附近原有古河道,河道在遺址附近曾多次改道並向西擺動。遺址北約2千米的寺崗見有抬升的礫岩、砂岩等古河道沉積,被溱水攔腰截斷,崗頂地表有礫石出露;南約15千米為嵩山,最高峯始祖山高約780米。周圍8千米範圍內另發現有同時期遺址5處,分別為王嘴、孫莊、鄧灣、西土橋及嶺西遺址。 [9] 
裴李崗遺址是裴李崗文化的典型代表。裴李崗遺址在20世紀70年代末曾進行過3次發掘,共發掘面積約2957平方米,發現了文化層、公共墓地以及少量灰坑及陶窯,出土了一批具有典型特徵的遺物。被認為是仰韶文化的源頭之一,證明了中國仰韶文化並非西來,而是本土產生的。 [9] 
裴李崗遺址文化堆積東西長約300米,南北寬約250米,總面積5~6萬平方米。2018~2021年,新發掘面積1700平方米。新的發掘和研究顯示,裴李崗遺址是區域內一處使用時間較長、定居程度較高的中心性村落。最新測年顯示,裴李崗時期遺址使用年代約距今8000年前後,使用時間約500年左右。最新發掘發現了大量碳化果殼,以及浮選出少量植物種子,初步判斷裴李崗文化時期,農業已經有了初步發展,可能種植有黍、稻等農作物,但仍然以採集經濟為主;動物遺存發現有豬、狗、牛、鹿、獐、獾、龜以及大量的魚骨,初步判斷已經有了豬、狗養殖,但仍然以漁獵活動獲取動物資源為主。發現的木骨泥牆表明,可能該時期還有較高等級的建築。新發現的墓葬,出土遺物經初步微痕觀察及殘留物分析,發現可能有麻纖維,與編繩、製衣等紡織技術發展有關。 [9] 
裴李崗遺址南部原判斷為遺址生活區位置,新發現墓羣,將裴李崗墓葬分佈面積大大擴大。新的墓葬發掘希望可以解決學術上多個問題,例如遺址人口規模、使用時長、聚落分佈、墓葬分區、葬俗葬式、居葬關係、人口遷徙、文化形成與變遷等等。 [9] 
裴李崗遺址西部存在舊石器晚期遺存,堆積厚度超過2.25米。現確認舊石器遺存面積南北寬約60米,東西長約90米,面積5000平方米以上,並出土了用鴕鳥蛋殼製作的串珠飾品,證明了當時就有人類在這裏生產生活。調查範圍見到舊石器遺存分佈面積約2萬平方米。是裴李崗遺址新的重大發現,將裴李崗遺址使用年代向前推進到距今3萬年前後。 [9]  [11] 
裴李崗遺址東部有保存較厚的生活類堆積,除發現了較多的陶、石器外,浮選、水洗髮現的大量動植物遺存及陶塑工藝品,大大深化了對當時社會生產生活狀況的瞭解和認識。在陶壺殘留物中檢測出紅曲黴及大米澱粉粒,將紅曲黴釀酒技術提早到距今8000年前後。 [5] 

裴李崗遺址文物遺存

裴李崗遺址遺存
裴李崗遺址遺存(3張)
1977年至1979年間,裴李崗遺址共發掘墓葬114座、陶窯1座、灰坑和窖穴22座,出土了一批典型器物:小口雙耳壺、三足壺、三足缽、深腹罐、鼎、碗、缽、石鏟、石鐮、石磨盤、石磨棒及綠松石、石珠、骨笄等。另外還發現有豬、羊、鹿和其它小動物骨骼,以及梅核、酸棗核、核桃殼等植物果核。 [5] 
2018~2021年,裴李崗遺址發掘發現了大量碳化果殼,以及浮選出少量植物種子,有黍、稻、粟、橡子、酸棗、棗、山核桃等,動物遺存發現有豬、狗、牛、鹿、獐、獾、龜以及大量的魚骨。 [9] 
2023年12月20日,2023年度河南考古工作成果交流會上獲悉,考古人員在河南新鄭裴李崗遺址的墓葬中新發現一件距今7000多年的小口尖底瓶,長10餘釐米,十分小巧,比常見的仰韶文化時期小口尖底瓶小很多 [13] 

裴李崗遺址歷史文化

  • 裴李崗文化
裴李崗文化主要分佈於河南境內的黃河兩岸,距今約9000~7000年,因1977年裴李崗遺址的發掘而得名。裴李崗文化是中國學者確切認識新石器中期考古學文化的肇始。 [6] 

裴李崗遺址文物價值

裴李崗遺址新一輪發掘發現了確鑿的舊石器時代遺存,修正了過去模糊的認識,尤其是為認識墓葬、農業發展水平提供了新證據,為進一步填補新舊石器時代過渡生活的研究提供了新材料。裴李崗文化因最先在新鄭的裴李崗被發現與發掘而得以命名,裴李崗遺址在裴李崗文化研究、區域類型和分期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性的地位和特殊意義。裴李崗文化的發現,對於探索中原地區新石器時代的發展及其與中原仰韶文化的關係提供了重要的線索,農業生產工具及家畜骨骼的出現,對於探索中國農業、畜牧業和陶器製作起源等具有重要作用。 [10] 

裴李崗遺址保護措施

1986年,裴李崗遺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2] 
2001年6月25日,裴李崗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裴李崗遺址榮譽稱號

2001年,裴李崗遺址被公佈為20世紀百項考古大發現之一。 [11] 
2021年9月,裴李崗遺址被評選為河南考古百年百大考古發現。 [1-2] 
2021年10月,裴李崗遺址入選“百年百大考古發現”名單。 [3] 

裴李崗遺址旅遊信息

裴李崗遺址地理位置

裴李崗遺址位於河南省新鄭市新村鎮裴李崗村西側崗地上。 [5] 

裴李崗遺址交通信息

乘坐公共交通新鄭D3路、新鄭316路至裴李崗村站下車,步行230米後可達。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