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裲襠

鎖定
裲襠,亦作“兩襠”,是一種盛行於兩晉南北朝的背心式服裝,其名稱最早見於東漢劉熙的《釋名·釋衣服》。制式為前後各一片布帛,在肩部有兩條帶子相連,無領,腰間以帶子系扎,着於衣內或衣外,其意在擋住前心後背。
裲襠最初為內衣,至西晉末年,出現穿在外面的“裲襠衫”,到南北朝時期,裲襠外穿現象普及,男女均可穿着。北魏遷都洛陽後,裲襠衫被納入等級體系,作為正裝、朝服,至隋唐時,文武官吏還有穿用 [1]  。到宋太祖建隆年間尚有“裲襠”作為朝服的相關記錄 [2]  ,此後“裲襠”作為日常或禮儀服裝的記錄漸漸消失,但其服制與後世的馬甲、背心、坎肩等息息相關 [3] 
中文名
裲襠
別    名
兩襠
起源國家
中國
起源時間
約為東漢時代

裲襠起源發展

裲襠產生於東漢末年的中原本土,作為內衣穿用;還有人認為裲襠在先秦時期已出現 [1] 
相關圖冊
相關圖冊(7張)
在文獻中,“裲襠”一詞最早見於東漢末年劉熙的《釋名·釋衣服》:“裲襠,其一當胸,其一當背也。”至北朝時,裲襠盛行,詩文中頻繁提及作內衣用的裲襠 [1] 
除內着外,裲襠還可以穿在外面,即在大袖衫外罩裲襠,又稱為“裲襠衫”。關於“裲襠衫”的起源,有一種觀點認為,其最初可能作為“裲襠鎧”的內襯,後來成為武職官員及侍從人員的常服。在西晉末年,已出現裲襠外穿的現象,《搜神記》、《晉書·五行志》中均記載“(晉惠帝)元康末,婦人出兩襠,加乎交領之上,此內出外也”。到南北朝時期,裲襠外穿現象普及,裲襠衫是男女均可穿着的日常服裝。北魏遷都洛陽後,裲襠衫也可以作為正裝、朝服穿着。在考古發掘出土的人物俑中,文吏俑、儀仗俑、武官俑皆有着裲襠衫者,為使裲襠緊湊附體,腰部通常結紮腰帶 [1]  。直至隋、唐、宋時,仍有文武官吏穿用裲襠的情況。

裲襠製作工藝

制式
裲襠的製作以平面剪裁為主要方法 [4]  ,基本形制為前後身有一衣襟,肩部用帶子連結,腰間扎以大帶或革帶 [5] 
東漢至南北朝時期,裲襠是一種無袖衣,而到了唐代,裲襠的制式有了變化,發展成為半袖衣。《新唐書·車服志 》:“平巾幘者,武官、衞官公事之服也。……陪大仗,有襦襠 、媵蛇。……裲襠之制,一當胸一當背,短袖復膊。”這時的裲襠已與半臂相似,成為短袖之服 。據史書記載 ,這種服式發展到宋代又有變化。《宋史·儀衞志》:“太祖建隆四年,範質議 :按《開元禮》,武官陪立大仗,加媵蛇裲襠,如袖無身,以覆其膊胳,蓋掖下縫也。從肩領覆臂膊,共一尺二寸。又按《釋文》、《玉篇》相傳雲 :其一當胸,其一當背,謂之‘兩當’。今詳裲襠之制,其領連所覆膊胳,其一當左膊,其一當右膊,故謂之‘起膊’。今請兼存兩説擇而用之,造裲襠,用當胸、當背之制。”根據此説,宋代的裲襠當是在唐代制式上加了覆蔽胳臂的肩襻 [2] 
質地
以質地而論,裲襠質地一般為絲綢、錦、羅、帛、練、綺,有的還繡有花紋。《樂府詩集·上聲歌》:“裲襠與郎著,反繡持貯裏。汗污莫濺浣,持許相存在。”意謂女子做的裲襠上的花反繡在裏邊,穿在愛人身上永遠貼着心,汗漬污了也不要洗,表示兩心永不相忘。這表明即使是貼身穿的裲襠也有的製作比較考究,表面會加彩繡裝飾 [6] 

裲襠文化特徵

穿着搭配
裲襠衫有厚、薄之分,厚裲襠為兩層,夾層可襯綿,貼身保暖,同時又不增加衣袖的厚度,可以使手臂活動方便。
作為日常服裝的裲襠的穿着方式是套在大袖衫外面。河南鄧縣出土的彩繪畫像磚上,左側兩位貴婦梳雙鬟髻、穿大袖衫裙,外套裲襠,大袖衫袖端及地,腰束縉帶,腳下穿圓頭笏頭履。此畫像磚大致屬於南朝宋、齊時代,其描繪的搭配可以被看成當時比較有代表性的女性流行着裝方式 [6] 
南北朝時,文吏着裲襠衫的方式一般為頭戴小冠,大袖衫,披布帛裲襠,下大口褲,此形式可作為朝服;戎服裲襠則多用皮革制,且下身通常着縛褲 [6] 
文化內涵
在社會大動亂的魏晉南北朝,婦女們在社會中擁有比其他時代更高的地位,擁有更大的自由。外穿裲襠衫這種打破傳統的服飾創新,最初正是由宮中女子穿着進而流行開來,這可以説明婦女地位及審美時尚的影響體現為世人對奇裝異服的崇尚 [6] 

裲襠歷史價值

裲襠不僅利於手臂的活動,而且穿起來貼舒適貼身,能更好地保護身體。這種服裝款式及穿着理念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後來的褙子半臂、馬甲等與之息息相關 [7]  。納有絲綿的裲襠有可能是後世“棉背心”的最早形式 [6] 
另外,北魏至隋唐時期所出土的女俑顯示,外着的裲襠衫逐步被女性發展成一種揹帶式裙子穿着。揹帶裙與裲襠衫從樣式構成角度而言,只是將肩部連接帶加長、加寬,作為固定裙身之用的一個部件,且將肩帶連為裙身的一部分,進而成為後世連身式衣裙演變的一種範本 [5] 
參考資料
  • 1.    宋丙玲.北朝文物中的(裲)襠[J]文物春秋,2014(2):20-27
  • 2.    徐頌列.唐代的襦、半臂與裲襠考[J]浙江學刊,2005(1):215-217
  • 3.    華梅.中國服裝史:中國紡織出版,2007:39-40
  • 4.    陳麗君.魏晉南北朝裲襠衫和古希臘希頓的比較[J]藝術生活-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學報,2012(3):55-57
  • 5.    張蓓蓓.南北朝至隋唐時期新疆與中原民族婦女服飾交流[J]民族藝術研究,2015(2):122-130
  • 6.    陳麗君.魏晉南北朝裲襠衫研究[D]北京.北京服裝學院,2012
  • 7.    戴仕熊.衵復兩邊作八撮 裲襠雙心共一抹——話説裲襠[J]現代服裝,1996(2):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