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裟,漢語二級字 [4]  ,讀作裟(shā),袈裟和尚披在外面的一種法衣。 [1] 
中文名
拼    音
shā
部    首
五    筆
IITE
倉    頡
EHYHV
鄭    碼
VKSR
注    音
ㄕㄚˉ
漢字結構
上下結構
部外筆畫
7
總筆畫
13
筆順編號
4412343413534
四角號碼
39732
UniCode
CJK
統一漢字
U+88DF

現代釋義

裟shā
⒈ 〔袈裟〕見“袈”。 [5]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集韻》師加切,音沙。《玉篇》袈裟。見袈字注。
《韻補》桑何切,叶音莎。晉棗據難沙門雲:全髮膚,去袈裟。釋胡服,被綾羅。 《玉篇》一作㲚。 [3] 

方言集匯

粵語:saa1
客家話:[海陸豐腔] sa1 [陸豐腔] sa1 [台灣四縣腔] sa1 [客語拼音字彙] sa1 [寶安腔] sa1 [客英字典] sa1 [梅州腔] sa1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