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裝配式建築評價標準

鎖定
2017年12月1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佈《裝配式建築評價標準》為國家標準,編號為GB/T51129-2017,本標準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住宅產業化促進中心)會同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等共同編制,並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標準定額研究所組織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出版發行。 [1]  [5] 
中文名
裝配式建築評價標準
外文名
Standard for assessment of prefabricated building
別    名
裝配式建築評價國家標準
發佈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編制單位
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
專業人才
建築工業化應用工程師(裝配式建築設計、裝配式建築施工)
標準級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裝配式建築評價標準政策背景

裝配式建築規劃自2015年以來密集出台,2015年末發佈《工業化建築評價標準》,決定2016年全國全面推廣裝配式建築,並取得突破性進展;2015年11月14日住建部出台《建築產業現代化發展綱要》計劃到2020年裝配式建築佔新建建築的比例20%以上,到2025年裝配式建築佔新建築的比例50%以上;2016年2月22日國務院出台《關於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築的指導意見》要求要因地制宜發展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鋼結構和現代木結構等裝配式建築,力爭用10年左右的時間,使裝配式建築佔新建建築面積的比例達到30%;2016年9月27日國務院出台《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築的指導意見》 [2] 
2020年08月28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教育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加快新型建築工業化發展的若干意見》。意見提出:要大力發展鋼結構建築、推廣裝配式混凝土建築,完善適用於不同建築類型的裝配式混凝土建築結構體系,加大高性能混凝土、高強鋼筋和消能減震、預應力技術的集成應用。在保障性住房和商品住宅中積極應用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全面推廣應用預製內隔牆、預製樓梯板和預製樓板。 [3] 
建築工業化應用工程師(裝配式建築設計、裝配式建築施工) 建築工業化應用工程師(裝配式建築設計、裝配式建築施工)
為深入貫徹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建築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7〕19號)文件精神,響應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多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加快新型建築工業化發展的若干意見》,提高建築工業化應用領域專業技術人員的專業知識與技術水平能力,培養符合新型建築工業化領域發展趨勢、滿足企業用人需求的優質人才,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認證中心決定聯合北京中培國育人才測評技術中心共同開展建築工業化應用工程師裝配式建築設計、裝配式建築施工)專業技術人員培訓及等級考試工作。 [4] 

裝配式建築評價標準編制單位簡介

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簡稱“中國建研院”)成立於1953年,原隸屬於建設部,現隸屬於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是全國建築行業最大的綜合性研究和開發機構。負責編制與管理我國主要的工程建設技術標準和規範,是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大部分建築工程技術標準的歸口單位。 [6] 

裝配式建築評價標準總 則

1.0.1  為促進裝配式建築發展,規範裝配式建築評價,制定本標準。
1.0.2  本標準適用於評價民用建築的裝配化程度。
1.0.3  本標準採用裝配率評價建築的裝配化程度。
1.0.4  裝配式建築評價除應符合本標準外,尚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 [5] 

裝配式建築評價標準術 語

2.0.1  裝配式建築  prefabricated building
    由預製部品部件在工地裝配而成的建築。
2.0.2  裝配率  prefabrication ratio
    單體建築室外地坪以上的主體結構、圍護牆和內隔牆、裝修和設備管線等採用預製部品部件的綜合比例。
2.0.3  全裝修  decorated
    建築功能空間的固定面裝修和設備設施安裝全部完成,達到建築使用功能和性能的基本要求。
2.0.4  集成廚房  integrated kitchen
    地面、吊頂、牆面、櫥櫃、廚房設備及管線等通過設計集成、工廠生產,在工地主要採用乾式工法裝配而成的廚房。
2.0.5  集成衞生間  integrated bathroom
    地面、吊頂、牆面和潔具設備及管線等通過設計集成、工廠生產,在工地主要採用乾式工法裝配而成的衞生間。 [5] 

裝配式建築評價標準專業人才

建築工業化應用工程師(裝配式建築設計、裝配式建築施工) [4] 
建築工業化應用工程師(裝配式建築設計、裝配式建築施工)

裝配式建築評價標準基本規定

3.0.1  裝配率計算和裝配式建築等級評價應以單體建築作為計算和評價單元,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單體建築應按項目規劃批准文件的建築編號確認;
    2  建築由主樓和裙房組成時,主樓和裙房可按不同的單體建築進行計算和評價;
    3  單體建築的層數不大於3層,且地上建築面積不超過500m2時,可由多個單體建築組成建築組團作為計算和評價單元。
3.0.2  裝配式建築評價應符合下列規定:
    1  設計階段宜進行預評價,並應按設計文件計算裝配率;
    2  項目評價應在項目竣工驗收後進行,並應按竣工驗收資料計算裝配率和確定評價等級。
3.0.3  裝配式建築應同時滿足下列要求:
    1  主體結構部分的評價分值不低於20分;
    2  圍護牆和內隔牆部分的評價分值不低於10分;
    3  採用全裝修;
    4  裝配率不低於50%。
3.0.4  裝配式建築宜採用裝配化裝修。 [5] 

裝配式建築評價標準裝配率計算

4.0.1  裝配率應根據表4.0.1中評價項分值按下式計算: [5] 
裝配率評價分值計算公式 裝配率評價分值計算公式
表4.0.1  裝配式建築評分表 表4.0.1  裝配式建築評分表
    注:表中帶“*”項的分值採用“內插法”計算,計算結果取小數點後1位。 [5] 
4.0.2  柱、支撐、承重牆、延性牆板等主體結構豎向構件主要採用混凝土材料時,預製部品部件的應用比例應按下式計算: [5] 
預製部品部件應用比例計算公式1 預製部品部件應用比例計算公式1
4.0.3  當符合下列規定時,主體結構豎向構件間連接部分的後澆混凝土可計入預製混凝土體積計算。
    1  預製剪力牆板之間寬度不大於600mm的豎向現澆段和高度不大於300mm的水平後澆帶、圈樑的後澆混凝土體積;
    2  預製框架柱和框架樑之間柱樑節點區的後澆混凝土體積;
    3  預製柱間高度不大於柱截面較小尺寸的連接區後澆混凝土體積。 [5] 
4.0.4  梁、板、樓梯、陽台、空調板等構件中預製部品部件的應用比例應按下式計算: [5] 
  
預製部品部件應用比例計算公式2 預製部品部件應用比例計算公式2
4.0.5  預製裝配式樓板、屋面板的水平投影面積可包括:
    1  預製裝配式疊合樓板、屋面板的水平投影面積;
    2  預製構件間寬度不大於300mm的後澆混凝土帶水平投影面積;
    3  金屬樓承板和屋面板、木樓蓋和屋蓋及其他在施工現場免支模的樓蓋和屋蓋的水平投影面積。
4.0.6  非承重圍護牆中非砌築牆體的應用比例應按下式計算:  [5] 
非承重圍護牆中非砌築牆體的應用比例計算公式 非承重圍護牆中非砌築牆體的應用比例計算公式
4.0.7  圍護牆採用牆體、保温、隔熱、裝飾一體化的應用比例應按下式計算: [5] 
 圍護牆採用牆體、保温、隔熱、裝飾一體化的應用比例計算公式  圍護牆採用牆體、保温、隔熱、裝飾一體化的應用比例計算公式
4.0.8  內隔牆中非砌築牆體的應用比例應按下式計算: [5] 
內隔牆中非砌築牆體的應用比例計算公式 內隔牆中非砌築牆體的應用比例計算公式
4.0.9  內隔牆採用牆體、管線、裝修一體化的應用比例應按下式計算: [5] 
 內隔牆採用牆體、管線、裝修一體化的應用比例計算公式  內隔牆採用牆體、管線、裝修一體化的應用比例計算公式
4.0.10  乾式工法樓面、地面的應用比例應按下式計算: [5] 
乾式工法樓面、地面的應用比例計算公式 乾式工法樓面、地面的應用比例計算公式
4.0.11  集成廚房的櫥櫃和廚房設備等應全部安裝到位,牆面、頂面和地面中乾式工法的應用比例應按下式計算: [5] 
牆面、頂面和地面中乾式工法的應用比例計算公式1 牆面、頂面和地面中乾式工法的應用比例計算公式1
4.0.12  集成衞生間的潔具設備等應全部安裝到位,牆面、頂面和地面中乾式工法的應用比例應按下式計算:
牆面、頂面和地面中乾式工法的應用比例計算公式12 牆面、頂面和地面中乾式工法的應用比例計算公式12
4.0.13  管線分離比例應按下式計算: [5] 
管線分離比例計算公式 管線分離比例計算公式

裝配式建築評價標準評價等級劃分

5.0.1  當評價項目滿足本標準第3.0.3條規定,且主體結構豎向構件中預製部品部件的應用比例不低於35%時,可進行裝配式建築等級評價。
5.0.2  裝配式建築評價等級應劃分為A級、AA級、AAA級,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1  裝配率為60%~75%時,評價為A級裝配式建築;
    2  裝配率為76%~90%時,評價為AA級裝配式建築;
    3  裝配率為91%及以上時,評價為AAA級裝配式建築。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