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裝卸貨平台設計

鎖定
裝卸貨平台設計是提供設計原則的指導。
中文名
裝卸貨平台設計
主    旨
提供設計原則
重要性
是整個設施流程設計的重要部分
模    式
合併式
穿牆式——卸貨平台 穿牆式——卸貨平台
本文旨在提供設計一個安全、高效的現代化裝卸貨平台的原則;重點
開放式——卸貨平台 開放式——卸貨平台
在於以機動叉車或手動搬運車為主的託板運輸的裝卸貨操作上。典型的現代託板貨物裝卸貨平台包括一個高起的裝卸貨站台,一個作為站台與運輸車輛之間連接浮橋作用的高度調節板和將貨物搬運進出運輸車輛的叉車或手動搬運車。
下挖式泊車區——卸貨平台 下挖式泊車區——卸貨平台
裝卸貨平台的設計是整個設施流程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裝卸貨平台是物料在設施流通程序的起點和終點,它將物料在室內流通與對外運輸結合在一起,所以它必須與整個設施系統的效率相匹配,才能保持整個企業的高生產力。
裝卸貨平台亦是隱藏着許多危險的地方(包括叉車意外墜落平台等),故平台的安全設計必須與該設施的其它系統的高標準相匹配,重點考慮將這些危險降至最低,不能掉以輕心,以保障操作人員與生產安全。
地點的設計考慮
裝卸貨平台位置的選擇
為減少物料搬運成本,平台的位置選擇應考慮儘量縮短搬運工具/車輛在廠內的行駛距離。在建築物外將滿載的運輸車輛調動至指定地點遠比將所載的物料逐託板搬運至室內指定地點容易。
平台位置的選擇應充分考慮廠內生產流程及操作需要。平台的佈置有以下兩種模式:
-合併式:裝貨與卸貨在同一平台(圖一);
-分離式:裝貨與卸貨在不同平台(圖二)。
合併式平台常用於物流量不大的小型廠房,但因這種平台需同時完成兩種功能,所以不可避免地增加了搬運工具/車輛在廠房內行駛的距離。
物料在廠房的一端進入生產線,而生產程序結束於另一端的廠房多設置分離式平台;這樣可最大限度地縮短物料在廠房內流動的距離。
廠區交通流向的設計
車輛轉彎時,應設計使司機駕駛位處於內圈位置,使司機視野良好,便於控制車輛。因此在設計廠內車輛行駛路線時,應使車輛在轉彎時,司機位處於內圈位置。右行道國家,司機位處於駕駛室左部,車輛行駛路線應設計成逆時針方向(圖3)。相反,左行道國家,司機位處於駕駛室右部,車輛行駛路線應設計成順時針方向(圖4)。
設計高效的車輛交通流向,應考慮下列因素:
-進出廠主通道應寬闊至足以滿足最長貨車的轉彎半徑需要;從效率和安全性方面考慮,應使貨車向前駛入廠房,而不是後退進廠。
-進廠通道直角轉彎處,內半徑應至少8米,外半徑應至少16米(圖5)。
-單向道路至少應4米寬;雙向道路至少8米寬(圖5)。
-設計與貨車通道分開的員工專用通道。
-如設計的裝卸貨台不能滿足最高貨流量時的需要,則應考慮設計足以容納所有等候貨車的等候區。
平台外圍區域的設計
平台外圍區域指的是裝卸貨台前至圍欄區(或障礙物區)之間可供貨車使用的區域。它應包括裝卸貨時用於泊車的裝卸區及調動貨車進出裝卸區所必需經過的調動區(圖6、圖7)。
泊車位之間中心線距離建議應至少3.5米(圖7),如要考慮同時開啓車門,泊車位之間中心線距離最好為4米。平台外圍區域的大小取決於泊位中心線間距離、貨車長度及貨車的轉彎角度。同時,如拖車裝卸貨時,拖車頭會暫時脱離開貨櫃(或車廂),則所需平台外圍區域可相應減小。
下表是40英尺標準貨櫃所需的最小平台外圍區尺寸:
中心線間距(米)3.5 4.0 4.5 5.0 5.5
外圍區長度(米) 36.5 35.5 34.5 33.6 32.8
上表是我們建議的最低值,如特長的貨車會經常使用裝卸貨台,則應按比例如長外圍區,例如:對48英尺(14.6米)長的貨櫃拖車,外圍區需相應增加20%。如廠區內車輛行駛路線的設計使貨車轉彎時,司機駕駛位不得不處於外圈位置(右行道國家,貨車順時針轉彎),則外圍區域應額外增加15米。
如廠房沒有設計平台或平台不夠高,泊車區需下挖以使貨車底板與裝卸平台接近同高,這進裝卸區形成了一個向平台方向傾斜的斜坡(圖8)。理想情況下,這一斜坡的坡度不能超過10%。陡坡會使貨車車底板傾斜過大,貨物有倒栽的危險。
有坡度的泊車區應設計完善的排水設施。排水區位於平台前,從平台牆壁向外應有稍許坡度(10-30mm),距離排水道應有500-1000mm(圖9).排水區不能太寬,以減少貨車後軸位置影響貨車車廂與平台之間的高度差。
如泊車區地面沒有鋪設混凝土或鋪設的是瀝青,在平台前適當的距離,與平台牆壁平行處,需鋪設堅固的混凝土支撐台,在拖車退靠在平台前,拖車頭開走後,支撐貨櫃(或車廂)前部的重量(圖10)。標準40尺貨櫃的支撐台位距貨櫃尾端約10000mm;20尺貨櫃車,此距離約為3500mm。支撐台長度如能一直延伸至平台牆壁更佳,且要有足夠寬度以適應不同車種。為支撐滿載的貨車或有叉車開上的貨車,支撐點需有兩個,相距1800mm,各能承重至少12T。
裝卸貨平台類型的選擇
保安的需要、交通控制、安全考慮、工人工作環境、現有空間大小及氣候情況都是決定平台類型的因素。從建築物與貨車的位置關係定義,最常用的平台可分為穿牆式和開放式。
穿牆式平台
這種類型的平台,裝卸貨平台設計在建築物內,而貨車裝卸貨時停靠在建築外(圖11),與合適的門封或門罩配合使用,這種設計可完全不受天氣影響,保安也更容易;其常見的變異形式是冷庫式平台.
設計穿牆式平台時需要將建築物的牆壁從平台邊緣縮進一段距離(圖12).泊車區地面有坡度時,這一點尤為重要,它的作用是:
-防止貨車撞到牆壁
-防止貨車撞到建築物伸出物(如懸掛物或招牌)
-便於安裝門封
-減小人員受傷的危險
貨車尾端與牆壁之間至少要留有20釐米的空隙(在平台平面以上2米處測量),貨車尾端頂部與牆壁之間至少要有15釐米的空間距離(圖12)
冷庫式裝卸貨平台在冷藏間與平台之間設置有回籠間(圖13).回籠間在冷藏間與外界之間起到氣塞的作用,它可最大限度地減少熱空氣和潮濕空氣的滲入.這種平台如設計得當,可減少製冷能耗達50%以上,與開放式平台相比可減少除霜需求達96%.
開放式平台
這種設計中,裝卸貨平台和貨車都處於建築物外(圖14).開放式平台因受天氣因素影響大,故多用在温和氣候地區的變通貨物的倉儲,通常在平台上方加雨篷罩或在平台周圍加垂簾,以作保護用(圖15)
設計開放式平台進注意在建築物牆壁與高度調節板之間,需有足夠空間深度(至少4.5M)供叉車轉彎調動用(須考慮雙向叉車行走情況).同時,有必要在平台邊緣設置水泥柱,安全鏈或其它類似障礙物以減少叉車掉下平台的危險(圖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