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補陀

鎖定
補陀,讀音bǔ tuó,漢語詞語,意思是普陀。
中文名
補陀
拼    音
bǔ tuó
注    音
ㄅㄨˇ ㄊㄨㄛˊ
出    處
《雲麓漫鈔》

目錄

補陀解釋

即普陀。 [1] 

補陀出處

宋·趙彥衞《雲麓漫鈔》卷二:“ 補陁落迦山 自 明州 定海縣 招寶山 泛海東南行,兩潮至 昌國縣 ,自 昌國縣 泛海到 沉家門 ,過 鹿獅山 ,亦兩潮至山下。”亦省作“ 補落迦 ”、“ 補陁 ”、“ 補陀 ”。
宋·陸游《海山》詩:“ 補落迦山 訪舊遊,菴摩勒果隘中州。” 錢仲聯 校注:“
《普陀洛迦新志》卷二:‘ 普陀洛迦山 ,在 浙江 定海縣 治東百里許海中,為《華嚴經》 善財 第二十八參 觀世音菩薩 説法處。’”
金·元好問《雲巖》詩:“世外元無 種香國 ,海內真有 補陁巖 。”
清·黃宗羲《蒼水張公墓誌銘》:“公之小校降,欲生致公以為功,與其徒數十人,走 補陀 ,偽為行腳僧。”參見“ 普陀 ”。參閲《普陀洛迦新志》卷二。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