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補湯

鎖定
補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九。具有補腎之功效。主治腎陽不足、氣衰神疲、畏寒肢冷、腰腿怯弱、小便白濁等。
中文名
補湯
出    處
《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九
功    用
補腎
主    治
腎陽不足、氣衰神疲、畏寒肢冷、腰腿怯弱、小便白濁

補湯組成

防風、桂心各二兩,車前子二兩,五加皮三兩,丹蔘、鹿茸、巴戟天、乾地黃、枸杞皮各五兩。

補湯用法

上㕮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次服。

補湯功用

補腎。

補湯主治

腎陽不足,氣衰神疲,畏寒肢冷,腰腿怯弱,小便白濁等。

補湯方義

本方專以温補腎臟之真陽為功,故用肉桂、巴戟天、鹿茸温腎陽,養精血,通經脈。真陽之化,化於陰精,故以生地、枸杞滋肝腎,補陰血,填精髓,以陰中求陽。五加皮辛苦而温,強肝腎,壯筋骨,為肉桂之匡佐;防風走督脈,利腰脊,為鹿茸之外使;丹蔘達心包,行血脈,為地黃之內助;車前子分清濁,澀精氣,為補腎之首推。諸藥合用,温腎益氣,補精強骨。

補湯運用

可用於冠心病、慢性腎功能衰竭、腰椎增生等所致之腎臟虛損屬腎陽不足者。

補湯加減化裁

神疲乏力甚者,加熟地、山藥。小便白濁者,加萆薢、覆盆子、山萸肉。

補湯使用注意

本方藥性偏温,夏季慎用或忌用。

補湯附方

黃芪湯
組成:黃芪二兩,麥門冬(去心)二兩,大棗(擘)三十枚,芍藥二兩,乾地黃二兩,黃芩一兩,桂心二兩,生薑二兩,當歸二兩,甘草(炙)二兩。
功用:益氣補腎,滋陰養血。
主治:虛勞腎虧,少氣,小便過多。
出處:《外台秘要》卷十七引《小品方》
[1] 
參考資料
  • 1.    歐陽兵,柳長華.《虛勞病實用方》:人民衞生出版社,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