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天穿是中国民间纪念女娲补天的传统节日,源于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节日多在农历正月二十日,又称天穿节、填仓节等。主要习俗包括用烙饼或煎饼象征补天,以红丝线系饼投于屋顶、井中,寓意补天补地,祈求风调雨顺。该习俗盛行于关中地区及客家人群落,由家中长辈主妇主持仪式 [1-3]。
- 日 期
- 农历正月二十日 [1-3]
- 别 称
- 天穿节、天仓节 [1-2]
- 起 源
- 女娲补天神话 [1-3]
- 主要活动
- 煎饼补天补地 [1-3]
- 盛行地区
- 关中、客家人 [3]
- 主持者
- 家庭主妇 [2-3]
起源与传说
播报编辑
补天穿源于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 [1-3]。民间为纪念其功绩,将正月二十定为“补天穿”,部分地区视为女娲诞辰。该节与祈求丰收的填仓节融合,形成小填仓(正月二十)、大填仓(正月廿五) [1-2]。
习俗活动
播报编辑
节日当天,由家中主妇用面制作圆薄煎饼(补天饼),以红丝线系饼抛于屋顶象征“补天”,另一块饼放入院内或井中象征“补地” [1-3]。仪式后全家分食补天饼,寓意五谷丰登 [2-3]。
地区差异
播报编辑
补天穿习俗在关中地区及客家人中尤为盛行 [3]。部分地方将节日扩展至正月廿五,与大填仓节合并庆祝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