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裘曉輝

鎖定
裘曉輝,男,中科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2000年在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獲得博士學位。之後在美國加州大學Irvine分校、美國IBM公司T J Watson中心研究部及俄亥俄州立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 2005年入選中科院百人計劃。當前研究重點是探索和發現材料在納米尺度上表現出的新奇的物理特性,使之功能化,並集成應用到微器件中。
中文名
裘曉輝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性    別
職    務
納米表徵研究室主任
職    稱
研究員

裘曉輝人物生平

裘曉輝,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中科院“百人計劃”。1992年畢業於吉林大學化學系物理化學專業,1997年、2000年在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分別獲得理學碩士、博士學位,研究生期間利用掃描隧道顯微鏡系統地研究了固體表面有機分子吸附自組裝結構的熱力學及動力學行為。2000年8月至2006年3月期間先後在美國加州大學Irvine分校、美國IBM公司研究中心、俄亥俄州立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研究領域涉及低温超高真空掃描隧道顯微技術及其在單分子振動和分子光譜研究中的應用,碳納米管場效應器件的光電導及光電效應等。2005年10月入選中科院“百人計劃”。2006年3月進入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工作,被聘為研究員、博士生導師。2007年6月獲“百人計劃”擇優支持。近年來在國際有影響力的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多篇,其中包括 Science,Phys. Rev. Lett.,J. Am. Chem. Soc.等。
開展的研究方向包括: (1) 單分子光譜-低温超高真空掃描隧道技術。掃描探針顯微技術的發展使得人們具有了在原子和分子尺度上探索微觀世界的能力,並迅速成為推動納米材料的結構和性質研究的重要技術手段。利用掃描探針顯微鏡的高分辨空間成像、局域電子譜和力譜測量、原子分子操縱等功能,可以在金屬、半導體、氧化物等多種固體表面構築一個對單個原子、分子、或原子/分子團簇體系的量子態和物理化學性質進行系統研究的獨特試驗平台,相關的研究工作為探索分子納米結構的新奇物性、設計和構造微納器件提供了重要的實驗依據。 (2) 納米結構材料電學性質的靜電力顯微測量方法。與納米結構表徵技術(如TEM、XRD)相比,對納米材料的物性研究手段有待進一步發展和完善。由於研究中所使用的傳統檢測設備不具有空間分辨率,對於樣品中納米顆粒的尺寸差異和複雜結構的各向異性不能準確測量,因而所獲得的結果往往是顆粒集合體的統計平均性質。發展對納米結構的光學、電學、磁學等性質的精確實驗測量技術不僅是探索納米材料的結構和性質關係的基礎,也是建立納米相關理論、推動納米材料應用研究的關鍵步驟。 (3) 納米顆粒表界面物理化學(電子/光學)性質研究。納米顆粒的獨特光學和電學性質使其在光電器件、發光材料及生物熒光探針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納米晶體的性質不僅是量子尺寸效應的體現,而且顯著地依賴於納米粒子的表面狀態。對納米顆粒表界面物理化學性質和電子過程的微觀研究不僅可以推動納米可控合成理論的發展,也將為納米材料在電子、光電器件中的應用奠定基礎。

裘曉輝研究領域

表面物理化學

裘曉輝獲獎榮譽

獲2000年度中國科學院院長獎學金特別獎,2002年度全國百篇優秀論文獎
2022年1月,入選“中國化學會第七屆(2021-2023年度)青年人才託舉工程遴選專家”名單。 [2] 

裘曉輝代表論著

1. Li, Q; Wang, J; He, YJ; Liu, W*; Qiu, XH*Growth of nearly monodisperse MnO nanocrystals in a two-size distribution systemCrystal Growth & Design
2. Chen, YM; Xu, YQ; Deng, K; Yang, R; Qiu, XH*; Wang, C*Defect-induced tert-butylamine molecular chains on Cu(111) surface observed with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
3. Qi, GC; Yang, YL; Yan, H; Guan, L; Li, YB; Qiu, XH*; Wang, C*Quantifying surface charge density by using an electric force microscope with a referential structur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
4. Guan, L; Peng, KW; Yang, YL; Qiu, XH; Wang, C*The nanofabrication of polydimethylsiloxane using a focused ion beamNanotechnology
5. Qi, GC; Yan, H; Guan, L; Yang, YL; Qiu, XH*; Wang, C*; Li, YB; Jiang, YPCharacteristic capacitance in an electric force microscope determined by using sample surface bias effect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6. Qiu, XH*; Qi, GC; Yang, YL; Wang, C*Electrostatic characteristics of nanostructures investigated using electric force microscopyJournal of Solid State Chemistry
7. Ma, XJ; Zhang, R; Shen, YT; Qiu, XH; Yang, YL; Wang, C*Electric-field dependence of molecular conformations observed by using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Nano
8. Fu, YS; Ji, SH; Chen, X; Ma, XC; Wu, R; Wang, CC; Duan, WH; Qiu, XH; Sun, B; Zhang, P; Jia, JF; Xue, QK*Manipulating the Kondo resonance through quantum size effectsPhysical Review Letters
9. Qiu, XH; Freitag, M; Perebeinos, V; Avouris, P*Photoconductivity spectra of single-carbon nanotubes: Implications on the nature of their excited states
Nano Letters
10. Nazin, GV; Qiu, XH; Ho, W*Vibrational spectroscopy of individual doping centers in a monolayer organic crystal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11. Nazin, GV; Qiu, XH; Ho, W*Charging and interaction of individual impurities in a monolayer organic crystal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2. Qiu, XH; Nazin, GV; Ho, W*Vibronic states in single molecule electron transport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3. Qiu, XH; Nazin, GV; Ho, W*Mechanisms of reversible conformational transitions in a single molecule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4. Wu, SW; Nazin, GV; Chen, X; Qiu, XH; Ho, W*Control of relative tunneling rates in single molecule bipolar electron transport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5. Nazin, GV; Qiu, XH; Ho, W*Visualization and spectroscopy of a metal-molecule-metal bridgeScience
16. Nazin, GV; Qiu, XH; Ho, W*Atomic engineering of photon emission with a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

裘曉輝承擔項目

1.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海外引進傑出人才項目(主持)
2.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重要方向項目(課題負責人)
3.科技部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計劃(課題負責人)
4.中國科學院重大科研裝備研製項目(主持)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