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裏格尼茨戰役

鎖定
裏格尼茨戰役是1241年4月9日斡兒答拜答爾兀良合台率領的蒙古軍偏師在離裏格尼茨城約10公里的平原地帶與西里西亞公爵亨利二世率領的波蘭軍隊交戰。在缺乏瞭解對手的情況下,蒙古人以過硬的戰術素質和火藥武器,擊敗了當時才初步進入封建時代的波蘭,大獲全勝,殺死了亨利二世。
裏格尼茨戰役是蒙古第二次西征中的代表戰役之一。此後2天,速不台率領的主力部隊也在賽約河之戰中擊敗了匈牙利人。
名    稱
裏格尼茨之戰
發生時間
1241年4月9日
地    點
離裏格尼茨城約10公里的平原地帶
參戰方
蒙古帝國;波蘭、德意志聯軍
結    果
蒙古獲勝
參戰方兵力
蒙古8000人
波蘭、德意志聯軍12000-13000人
傷亡情況
波蘭軍近乎全軍覆沒
主要指揮官
斡兒答,拜答爾等
亨利二世

目錄

裏格尼茨戰役背景介紹

13世紀的波蘭 13世紀的波蘭
1241年春,西征歐洲的蒙古大軍主帥拔都和速不台率主力軍前往匈牙利,匈牙利是草原地帶延伸的最西端,可以作為蒙古騎兵未來在中歐作戰的絕佳基地;又令拔都之兄斡兒答與察合台的六子拜答爾 [3]  、速不台之子兀良合台同時帶着軍隊北上波蘭用來轉移注意力 [1]  ,速不台希望這一支部隊能夠率軍佔領西里西亞和波蘭,與另一路由合丹統領的軍隊在南北形成牽制,以防波蘭、波希米亞甚至是腓特烈二世在他們發動進攻的時候向匈牙利的貝拉四世伸出援手。兩路軍隊的主要任務是牽制甚至消滅威脅拔都中路軍的有生力量,承擔戰略掩護和輔助作用,通過攻擊潛在的敵人來防止側翼受到威脅是蒙古人的常用戰略。斡兒答和拜答爾接到指示,如果他們佔領了波蘭就不要再繼續深入摩拉維亞,側翼的威脅一旦清除他們就揮師南下與匈牙利的主力會合。
北路蒙古軍於3月10日在桑多米爾附近渡過維斯瓦河,3月18日在赫米爾尼克附近擊敗由波列斯瓦夫率領的波蘭軍隊,3月28日攻陷克拉科夫後將其付之一炬。4月初直取波蘭屬國西里西亞首都弗勞茨拉夫,小波蘭被摧毀之後,在波蘭全國起了極大恐慌。
在圍攻弗勞茨拉夫時蒙古軍得到情報,説西里西亞的亨利二世有一支強大的軍隊駐紮在裏格尼茨,正等待他的岳父波希米亞的瓦茨拉夫一世率軍加入,有人説亨利二世故意留下弗勞茨拉夫來作為誘餌以減緩敵人的速度。於是斡兒答和拜答爾決定在亨利二世得到增援之前發動進攻。
當時的波蘭,遠不是後來那個能和條頓騎士團俄羅斯人爭霸的東歐強國。在遭到入侵之際,波蘭實際上已經被一分為四。四個封君都是皮亞斯特王朝的後裔,大公亨利二世則只是名義上的共主。
抵抗蒙古入侵的亨利二世公爵 抵抗蒙古入侵的亨利二世公爵
真正有實力的,只是擔任波蘭大公的西里西亞公爵亨利二世。隨着波拉斯瓦夫的軍隊和另一些領主的軍隊戰敗,還在使用木質城牆的克拉科夫被蒙古人焚燬。西里西亞就成了最後的抵抗希望。
根據現代研究表明,長子西征的出動兵力總共約10至12萬大軍,大部分用於征服俄羅斯和中亞草原,其中進攻東歐腹地的僅有數萬人。並且由於拔都和速不台率領3萬主力進入匈牙利,在斡兒答等人指揮下入侵波蘭的蒙古軍只有一萬人,再考慮到蒙古人在之前各戰役中遭受的損失,參加裏格尼茨之戰的蒙古軍隊最多隻有8000人。
當代波蘭戰爭史學家對亨利的軍隊規模有不同的估計,大致為12000-13000人。由四股主要勢力組成:亨利本人率領的西里西亞騎士精英、摩拉維亞志願軍、來自聖殿騎士團的部隊;波列斯瓦夫釋放的巴伐利亞農民和日耳曼裔礦工;米埃什科帶領的來自奧波萊的軍隊;還有克拉科夫總督(他本人已死於赫米爾尼克)的兄弟蘇里斯拉夫及其招募的軍隊,其中包括自大波蘭徵募來的軍隊。
波蘭的地形非常平緩,易攻難守。除了維斯瓦河等大河外,基本上沒有其他的山川可以依託。有了這樣的舒適戰場上,蒙古騎兵的機動性和戰術得以充分發揮。當他們得知波希米亞援軍即將到來之時,迅速轉向攔截亨利的隊伍。據説當亨利經過裏格尼茨鎮上的聖母教堂時,一塊石頭從屋頂上掉落下來險些砸中了他的頭,這被認為是不祥之兆。

裏格尼茨戰役經過

克拉科夫被毀後 雙方勢必進入野戰階段 克拉科夫被毀後 雙方勢必進入野戰階段
兩軍在裏格尼茨相遇後,迅速擺開了陣勢。但和南方的匈牙利人不同,波蘭人的封建化進程不足,完全不是後來那個以騎兵著稱的軍事強國。波蘭和東歐的貴族封君可以集結起規模不小的騎兵力量。但軍中真正的騎士卻數目較少。他們的步兵部隊比騎兵更弱。
波蘭軍中最精鋭,也最有戰鬥意志的是聖殿騎士。他們和自己隨從步兵一起,部署在國王本人所在的全軍中心。那裏還有亨利二世的其他直屬部隊,主要就是來自西里西亞和克拉科夫的騎兵。通常會身披鎖子甲或者皮甲,頭戴西歐式的圓頂盔或者東歐式的有鍊甲護面的尖頂盔。護具還包括手持的三角盾、圓盾或者水滴形盾。但是除了少數戰馬有罩袍外,多數騎兵的馬匹是沒有防護裝具的,這一點在戰鬥中顯得非常致命。
波蘭軍中僅有少數人的裝備與蒙古菁英士兵相當 波蘭軍中僅有少數人的裝備與蒙古菁英士兵相當
陣型的兩翼前排是弩兵,後面有從貴族封地徵調來的農民和礦工。這些礦工身材敦實健碩,是後來格林童話中矮人的原型。但他們基本沒有面對大規模東方軍隊的經驗,很多人還是頭一次拿起武器上陣。身上只穿着加固的亞麻衣甲,很難對抗蒙古人的箭矢。
此外,波蘭方面的遠射火力也明顯不如蒙古一方。所以需要以中軍的騎兵迅速突擊,同蒙古人近戰解決戰鬥。否則時間拖得越長,波蘭人的傷亡就會越大。
波蘭步兵大部分是徵召臨時工 僱傭軍也比例很少 波蘭步兵大部分是徵召臨時工 僱傭軍也比例很少
裏格尼茨戰場本身,是河流間一塊足夠大的曠野,非常適合進行騎兵野戰。僅從人數上看,蒙古人比波蘭人戰兵要少。但波蘭方的兩翼僅僅是有弩手保護的無經驗部隊。這些人很容易因為傷亡和敵軍恐嚇而自己混亂。
蒙古一方用輕騎兵構成了第一線,分成左中右三個陣型。後面是石炮和被稱為中國噴火龍的架設式火箭。全軍的最後方還有作為總預備隊的具裝騎兵。由於蒙古人對於斯拉夫人的長相沒有識別能力,因此覺得這次的對手和之前那些羅斯諸國一樣。不過他們也注意到對手有遠多於羅斯人的騎兵。
蒙古人在裏格尼茨施展了經典騎兵戰術 蒙古人在裏格尼茨施展了經典騎兵戰術
戰役以波蘭中軍的第一旗騎兵衝鋒拉開了序幕。在牧師完成了祈禱之後,輕騎兵紛紛出陣,作為全軍的先鋒試探蒙古人的火力。
按照慣用的戰術,蒙古前線的中路輕騎兵開始佯裝後退,與急速衝鋒的波蘭輕騎兵拉開距離。左右兩翼的弓騎兵開始向這些衝鋒的波蘭軍兩翼迂迴。當波蘭騎兵衝鋒到距離蒙古中軍約百步的距離時,蒙古輕騎兵紛紛彎弓搭箭。左右兩翼的騎兵會優先射擊對方的戰馬。波蘭騎兵馬失前蹄,在箭雨之中屍橫遍野。第一波衝鋒就這樣被蒙古人化解。
蒙古人在兩翼不斷射殺脱節的波蘭騎兵 蒙古人在兩翼不斷射殺脱節的波蘭騎兵
在發現騎兵和少數騎士被殲滅之後,亨利二世決定讓步騎兵保持緊密的距離,防止彼此距離太大。於是他命令以前陣的剩下2個旗的騎兵打頭陣,和步兵一起前進。蒙古人看到對方步騎兵陣型緊湊,自知無機可乘,不能做分割包抄和迂迴。所以還是選擇佯裝敗退,在與對手保持距離的過程中,引誘對手因為行軍速度不一而露出破綻。
有的地方騎兵因為錯誤理解軍令而臨陣脱逃,但是波蘭人的陣線大致保持了完整無缺。只是在長時間的行軍後,中路騎兵還是很明顯地拉開了與兩翼步兵的距離。
根據波蘭方面的史料記載,蒙古軍隊的傳令官揮舞着羊頭徽標,指揮陣後的配重投石機和架設式火箭,向着衝鋒中的波蘭騎兵和步兵發射。這些武器是《武經總要》裏記載的火箭和毒藥煙球,裏面混合了石灰、火藥、巴豆、狼毒、瀝青、砒霜等化學物。蒙古軍還順勢點燃了蘆葦和牛糞,加強有毒煙霧的攻擊效果。至於他們自己,則會事先準備濕面具和蘸水護具,所以受到的影響不大。但是缺乏認識的波蘭人認為這是巫術,很多人的衝鋒嚴重受到干擾,更有人眼淚直流、噁心嘔吐或暈倒在地。全軍一片混亂。
更有可能的是,波蘭軍看到蒙古人後撤興奮不已,又發現了中路軍與兩翼間的缺口。於是亨利就派出了米埃什科手下的騎兵前去支援。蒙古軍在佯退的基礎上又施展了新的詭計,他們在煙幕中讓軍中會講波蘭語的人大喊:“快跑,快跑!”米埃什科懷疑中路軍遭到了伏擊,然而卻什麼也看不清楚。於是決定撤退到安全地帶。此時,波蘭的四支隊伍已被分散開來且對現狀一概不明。
波蘭步兵在崩潰後慘遭蒙古輕騎兵追殺 波蘭步兵在崩潰後慘遭蒙古輕騎兵追殺
斡兒答、拜答爾等將領在迷霧之後完成了軍隊調整,他們不僅將重騎兵調到最前排,還將側翼騎兵向前突出,從煙霧中一舉合圍波蘭軍隊。已經混亂不堪的歐洲戰士們完全無法抵擋攻擊,正面的波蘭騎兵沒處在衝鋒狀態也防護不足,直接被蒙古重騎兵碾壓擊殺。蒙古兩翼的弓騎兵則殺向左右兩翼的徵召礦工和農民,他們因缺乏鎧甲而傷亡慘重。波蘭僱傭步兵也被蒙古鐵騎擊潰。
中路的波蘭騎兵還在奮戰,但是在蒙古人的衝擊下猶如困獸之鬥。全軍最後方的聖殿騎士很想幫忙,卻被源源不斷的潰兵擋住了前進的道路。
作為總指揮的亨利二世,發現自己的退路已被切斷,身邊的騎兵也是越打越少。蒙古人咆哮着戰吼殺來,公爵和三位僅存隨從殺出血路突圍。他的坐騎很快受傷倒地,幸而一位部下把馬讓給了他繼續使用,但最後還是被蒙古人俘虜。
他被蒙古人按在地上向蒙古戰死者的屍體下跪,然後像綿羊一般被斬首。據説他左腳的六根腳趾讓其妻辨認出了他的無頭屍體,遂被葬在弗勞茨拉夫的聖文森特方濟會教堂。戰後,蒙古人還不忘將亨利的頭顱插在槍尖上,圍着裏格尼茨城進行遊行。希望以此震懾還在抵抗的守軍。
亨利二世的頭顱被蒙古人用來震懾守軍 亨利二世的頭顱被蒙古人用來震懾守軍
聖殿騎士團的援軍因為被堵在後方,大都在一片混亂之中全身而退,只損失了9名“兄弟”、3名高級騎士和2名軍士以及500名徵召村民。他們大都在一片混亂之中全身而退。後來很多波蘭軍死者的耳朵都被蒙古人切下,裝滿了9大袋子,成為了記功的標誌。
隨後,拜答爾的這路軍隊完成了為主力牽制波蘭軍隊的使命。全軍開始南下與攻擊匈牙利的友軍匯合,參與新一輪的大戰。所以蒙古人即使擊敗了波蘭的野戰力量,也沒有來得及去逐個清除剩下的波蘭堡壘,更沒有清除波蘭的地方組織。得益於封建制的鬆散影響,波蘭沒有在領袖被斬首後陷入全國癱瘓的命運。

裏格尼茨戰役後續

華沙無名烈士祭壇 紀念抵抗蒙古犧牲的將士 作者拍攝於2015年 華沙無名烈士祭壇 紀念抵抗蒙古犧牲的將士 作者拍攝於2015年
裏格尼茨之戰在雖然有時被粉飾為雖敗猶榮的戰役,這一點在柏朗嘉賓的報告中尤為明顯,他聲稱給蒙古軍帶來了巨大損傷。另外由於當時歐洲人的心態和奇怪的邏輯,猶太人被指控與蒙古人相互勾結並煽動了這次入侵。但實際上這一路蒙古軍依然長驅直入波西米亞和奧地利邊境劫掠併成功與拔都軍會師。奧地利已經是匈牙利接壤的西部,此時國土尚未被完全佔領的匈牙利國王貝拉四世曾向奧地利公爵腓特烈二世求援,但後者卻趁火打劫,是以奧地利已不會對蒙古軍攻佔匈牙利造成阻礙,也就是説可以對拔都軍造成威脅的力量已經完全去除。
波希米亞國王瓦茨拉夫一世本來派出了援軍,但在這支騎士們只差兩天的行軍路程時,蒙古軍就已經解決了亨利二世的軍隊。波希米亞軍只能回國以保衞王國的北部邊界。瓦茨拉夫一世從遠方派來數支小規模的部隊,試圖引誘蒙古人進入埋伏圈,不過他低估了蒙古人獲取情報的水平,計劃終告失敗。
斡兒答和拜答爾軍隨後進駐卡恰瓦河附近之奧德穆霍夫。4月15日,又蹂躪了拉齊布日 [2]  。於次日離開該城,由於無法越過保護良好的波希米亞山區邊界,蒙古人進一步向東移動,從奧帕瓦進入摩拉維亞,於4月底就抵達匈牙利北疆的特倫欽附近,雖然該城堡本身未被攻下,但周圍地區遭到嚴重破壞。蒙古軍並沒有試圖佔據摩拉維亞的任何一個據點更沒有發生任何大戰,只分作數隊攻掠村莊,全數在一兩個星期裏通過其境,前往匈牙利與拔都會合。
參考資料
  • 1.    (英)道森 著;呂浦 譯,周良霄 注.出使蒙古記: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10:26
  • 2.    [瑞典]多桑 著;馮承鈞 譯.多桑蒙古史:中華書局,1962-6:217
  • 3.    [波斯]拉施特.史集 第2卷:商務印書館,198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