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裏岔鎮

鎖定
裏岔鎮,隸屬於山東省青島市膠州市,地處膠州市西南部,南與黃島區膠河經濟開發區、黃島區寶山鎮接壤,西與諸城市林家村鎮為鄰,北與鋪集鎮相連。 [6]  轄區總面積157.64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裏岔鎮户籍人口65178人。 [5] 
清時,屬招賢鄉。1993年,改為裏岔鎮。 [6]  截至2020年6月,裏岔鎮下轄1個社區、76個行政村, [4]  鎮人民政府駐河北村村北。 [6] 
截至2019年末,裏岔鎮有工業企業125個,其中規模以上24個,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76個。 [5] 
中文名
裏岔鎮
行政區劃代碼
370281108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山東省青島市膠州市
地理位置
膠州市西南部
面    積
157.64 km²
下轄地區
1個社區、76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膠州市裏岔鎮裏岔村563號
電話區號
0532
郵政編碼
266324
著名景點
漢代祓國城、牧馬城遺址
車牌代碼
魯B、魯U
人    口
65178人(2019年户籍人口)

裏岔鎮歷史沿革

清時,屬招賢鄉。
清宣統三年(1911年),韓家莊、橫溝、高木寨等22村屬郟城區。
民國十八年(1929年),屬第六區。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後,屬膠高諸邊區辦事處。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劃入膠河縣屬沙河區,境域東部的黃家嶺、遊家屯、郭家窪、林家莊、陡嶺前等村屬第十六區。
1955年,皆屬沙河區。
1958年9月,成立跨進公社。
1959年,更名裏岔公社。
1984年,改為裏岔鄉。
1993年,改為裏岔鎮。 [6] 
2012年12月,撤銷裏岔鎮、張應鎮,設立新的裏岔鎮。 [7] 

裏岔鎮行政區劃

2011年末,轄裏岔、薛家莊、韓家莊、米家莊、高木寨、朱家屯、劉節、橫溝、陡嶺前、崔家莊、槐樹底、董家村、孫家莊、大村、黃家阿洛、肖家、高福莊、沙南莊、後良鄉、良鄉一、良鄉二、良鄉三、薛家河、前溝、後溝、墩泊、孫家窪、南樓、胡家、郭家窪、劉家小莊、譚家一、譚家二、譚家三、譚家四、楊家莊、河北、前觀音堂、後觀音堂、甘溝莊、黃家嶺、林家莊、沙家莊、遊家屯、劉辛莊、王家喬、趙家喬、徐家喬、遠家阿洛、趙家阿洛、王家阿洛、賀家屯、杭埠嶺53個村民委員會。 [6] 
截至2020年6月,裏岔鎮下轄1個社區、76個行政村, [4]  鎮人民政府駐河北村村北。 [6] 
區劃詳情
牧馬城社區
大草泊村
劉辛莊村
西官莊村
徐家喬村
灃年新村
官河村
董家村
大孟慈村
米家莊村
西青楊杭村
薛家莊村
林家莊村
安家河村
墩泊村
東青楊杭村
南樓村
小草泊村
趙家喬村
紅旗新村
埠頭村
甘溝莊村
東張應村
前觀音堂村
辛屯村
白廟子村
大朱戈村
河崖新村
高福莊村
高家莊村
沙家莊村
院後村
西張應村
大河流村民
福河新村
高木寨村
高山溝村
沙南莊村
周家小莊村
臧家莊村
和興村
宋家莊村
韓家莊村
河流董村
孫家莊村
朱戈劉村
槐樹底村
前官莊村
劉家小莊村
杭埠嶺村
河流史村
譚家二村
三和新村
黃家阿洛村
前蘆村
朱陳溝村
後觀音堂村
後蘆村
譚家三村
崔家大村
黃家嶺村
前小河崖村
王家喬村
後良鄉村
集南頭村
譚家四村
河東新村
裏岔村
寺前村
龍王廟村
後朱陳溝村
梁家屯村
譚家一村
良鄉村
河北村
寺西村
胡家村

裏岔鎮地理環境

裏岔鎮位置境域

裏岔鎮地處膠州市西南部,南與黃島區膠河經濟開發區、黃島區寶山鎮接壤,西與諸城市林家村鎮為鄰,北與鋪集鎮相連。 [6]  轄區總面積157.64平方千米。 [5] 

裏岔鎮地形地貌

地圖
地圖(2張)
裏岔鎮境內地勢南高北低,南部為丘嶺,北部為平原,南部有石馬山、堯王山、土山,海拔一般在116.2米。最高點海拔153.6米,最低點海拔73.1米。 [6] 

裏岔鎮水文

裏岔鎮境內屬洋河水系,河流有膠河、黃家河、龍匯河三條河流,由南至北流入王吳水庫,境內河道總長15千米。 [6] 

裏岔鎮氣候

裏岔鎮全年平均氣温為12.8℃,無霜期為190天,年平均日照2785小時,全年平均降水量751毫米。

裏岔鎮土壤

土壤全鎮土地資源分為7個一級類、27個二級類、11個三級類,南部丘陵區到北部平原依次分佈着棕壤、潮棕壤、河潮土、砂姜黑土。南部丘陵地區山體坡度大,土層薄,土壤發育不完全,山嶺頂部沖刷侵蝕嚴重,自然植被少,覆蓋率低。山嶺中部土層厚度一般為20—30釐米,並夾有大量礫石,雨季水土流失嚴重,保水保肥性能差,生態環境比較脆弱。山嶺根部土層較厚,但溝壑縱橫,地塊切割嚴重,耕作不便,農業生產受到一定影響。西部膠河流域土壤肥沃,透水性能好,適宜於蔬菜生長。北部土層深厚,土壤肥沃,但灌溉條件較差。

裏岔鎮自然災害

裏岔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旱、滂、風災、低温、霜凍、冰雹、雷擊等。 [6] 

裏岔鎮自然資源

裏岔鎮境內礦產資源主要有花崗岩、陶土、河沙等;地表水豐富,地下水較缺乏。 [6]  植被森林植被主要有白楊刺槐國槐柳樹等樹種,灌木樹主要有棉槐、臘條等,森林覆蓋率為18%。南部山丘區域馬尾松、灌木、雜草交雜互生,部分地帶為人工造林和果林;北部平原多為人工植樹、人工種植花草形成的人工種植經濟林牧、人工花園和綠地。農業栽培植被中有蘋果、桃、柿、銀杏、葡萄等,糧食作物小麥、玉米、大豆、地瓜、穀子、高粱等,經濟作物主要有花卉、苗木、菜、花生辣椒等。農業栽培覆蓋率達100%。
裏岔鎮土地總面積為11.1萬畝,其中可耕地6.1萬畝。可耕地蔬菜地2萬畝,果園地0.38萬畝,其餘為糧田或其它經濟作物田。尚有150公頃荒山尚待開發利用。地下水資源比較豐富,主要分佈在膠河東側的第四系沖積層,水質良好。
裏岔鎮境內野生動物主要有:野兔、刺蝟、鼠、黃鼠狼、蝙蝠、麻雀、喜鵲、貓頭鷹、蜻蜓、蜘蛛、蟬、螳螂、蛄螻、蟋蟀、、蠅、蝗、螟、青蛙、蟾蜍、蛇、蜥蜴、壁虎等。
裏岔鎮境內野生植物主要有:苦菜、薺菜、灰菜、地膚、雞眼草、野百合、荊條、枸杞、酸棗、車前子、蒲公英、桔梗、蒺藜、艾草、雞冠花、丹蔘、茵陳、路邊谷等。
裏岔鎮水產資源主要有:鯉魚鯽魚、草魚、鱅魚、鰱魚、白鯧、太湖銀魚、泥鰍甲魚、河蝦、河蚌等。

裏岔鎮人口

2011年末,裏岔鎮轄區總人口3200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000人,城鎮化率6.3%。另有流動人口200人。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31995人,佔99.99%;有朝鮮、苗2個少數民族,共5人,佔0.01%。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431人。 [6] 
截至2019年末,裏岔鎮户籍人口65178人。 [5] 

裏岔鎮經濟

裏岔鎮綜述

2011年,裏岔鎮農民人均純收入10417元。 [6] 
截至2019年末,裏岔鎮有工業企業125個,其中規模以上24個,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76個。 [5] 

裏岔鎮農業

裏岔鎮是衣業生產大鎮,盛產小麥、玉米、花生、大豆等農作物,還有大椒、黃煙、蔬菜、果品等經濟作物。以蘋果為主的經濟林有1萬多畝。農業園區有兩處,其中蔬菜種植園區佔地2萬畝,台灣農業園佔地1200畝。該鎮是全國奶山羊生產基地;是國寶”裏岔黑"瘦肉型豬的發源地,”裏岔黑”被列為全國重點推廣品種。2011年,農業總產值14.9億元,比上年增長11%,農業增加值佔地方生產總值的16%。農民人均純收入10417元。 [6] 

裏岔鎮工業

裏岔鎮臨港產業園屬青島市半小時經濟圈,形成以機械、化工、食品、醫藥、建材、輕工等為主的工業體系。2011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8家,職工5900人,實現工業總產值30億元,比上年增長17%,實現工業增加值6.5億元。 [6] 

裏岔鎮商業

2011年末,裏岔鎮有商業網點778個,職工2100人。2011年,城鄉集貿市場5個,年交易額1.5億元。2011年,出口1623萬美元,完成外資到賬722萬美元。 [6] 

裏岔鎮交通運輸

裏岔鎮有青銀高速公路、黃張公路過境,距膠州火車站50千米,距青島流亭機場60千米。2011年末,鎮區有客運站,日發客運汽車30班次,日均客運量600餘人次。 [6] 

裏岔鎮社會事業

裏岔鎮文體事業

1997年開通有線電視,2009年開通數字電視。2011年末,廣播電視站1個,數字電視用户4616户,電視綜合覆蓋率為53%。2011年末,裏岔鎮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53個;各類圖書室75個,藏書30餘萬冊;音樂、美術、攝影等人員65人;2011年末,學校體育場2個。7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達到21%。 [6] 

裏岔鎮教育事業

2011年末,裏岔鎮有幼兒園23所,在園幼兒450人;小學4所,初中1所,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100%。2011年,教育經費達210萬元,比上年增長16%。 [6] 

裏岔鎮醫療衞生

2011年末,裏岔鎮有醫療衞生機構1個,門診(所)10個;病牀65張,每千人擁有醫療牀位2.2張,固定資產總值220萬元,專業衞生人員33人,其中執業醫師4人,助理醫師8人,註冊護士10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3.I萬人,參合率96.9%。 [6] 

裏岔鎮社會保障

2011年,裏岔鎮有最低生活保障户數440户,人數721人,其中五保人員143人。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420人,支出120萬元,比去年增長20%。慈善總會一個,全年接受社會捐款40.1萬元,使330人(次)困難羣眾受益。五項社會保險基金收入合計400萬元,支出60萬元,比上年增長10%。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1萬人,參保率65.6%。 [6] 

裏岔鎮基礎設施

  • 給排水
2011年末,裏岔鎮有自來水公司1座,年供水37萬立方米;排水管道20千米。 [6] 
  • 供電
2011年末,裏岔鎮有供電站1座。 [6] 
  • 園林綠化
2011年末,裏岔鎮有綠化樹木6萬棵,綠化面積12萬平方米。 [6] 

裏岔鎮歷史文化

裏岔鎮名稱由來

裏岔鎮地名因鎮政府駐裏岔村而得名。 [6] 

裏岔鎮文物古蹟

綜述
2011年,裏岔鎮有青島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
漢代祓國城、牧馬城遺址
膠州市裏岔鎮 膠州市裏岔鎮
裏岔鎮境內有漢代祓國城、牧馬城遺址。祓,西漢侯國。譚其驤主編《中國歷史地圖集》標為祓國,徐州刺史部琅琊郡。《爾雅·釋古》:“祓,福也”,是以吉祥命國。其地理位置,在今膠州市裏岔鎮駐地西北約1.5千米處,是一座迄今保存完好的漢代古城遺址。城郭方形,四周均長500米,南牆少長,有東、南、西三門。地處近丘陵之平原,東、西兩側膠水瀠帶,東南方有堯王山列屏,殘垣高達2~3米,夯土堅實清晰。牧馬城即漢之祓國城。《膠州志·古蹟》載:“明擇地養馬,因舊而更新之,猶形勢可觀”。城內時有文物發現。城北牆有一段夾雜漢代瓦陶碎片,證明此城確實“因舊而更新”過。
趙家莊文化遺址
趙家莊文化遺址位於裏岔鎮趙家莊南約100米處,東西南北長約300米,面積約9萬平方米。上世紀80年代發掘發現,文化堆積層厚達2.5米,從暴露地面的鼎足、陶片、陶紡輪、石斧、石杵等,鑑定為龍山文化類型。2005年又進行發掘,不但出土了龍山文化時期的文物,還發現了大汶口文化時期的壕溝和生活垃圾。此外,還有東周時期的水井、戰國時期的墓葬等。趙家莊文化遺址跨越了多個文化時期。

裏岔鎮榮譽稱號

2019年12月24日,入選全國鄉村治理示範鄉鎮名單。 [1] 
2020年12月18日,入選“第四批智慧健康養老示範街道(鄉鎮)”。 [2] 
2021年6月,裏岔鎮黨委被授予“山東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 [3] 
裏岔鎮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