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裏坊制

鎖定
在中國,城市居住區經歷了閭里制、裏坊制、街巷制、鄰里單位制、社區制5種形態。
裏坊制承是中國古代主要的城市和鄉村規劃的基本單位與居住管理制度的複合體。
中文名
裏坊制
特    點
基本單位與制度的複合體
確立期
春秋至漢
極盛期
三國至唐
結束期

裏坊制確立由來

鐵器時代的到來、封建制的建立、地方勢力的崛起,促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城市發展高潮,新興城市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千丈之城,萬家之邑相望也”(《戰國策》)。
把全城分割為若干封閉的“裏”作為居住區,商業與手工業則限制在一些定時開閉的“市”中。統治者們的宮殿和衙署佔有全城最有利的地位,並用城牆保護起來。“裏”和“市”都環以高牆,設里門與市門,由吏卒和市令管理,全城實行宵禁。

裏坊制發展概況

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網格化佈局,開啓裏坊制度的先河
二里頭遺址已持續發掘60年,取得的成果舉世矚目,尤其是近20年可謂碩果累累。作為夏朝晚期都城的遺址,它的佈局規劃是研究的重要內容。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考古領隊趙海濤介紹,考古發現表明,二里頭的中心呈現“九宮格”式的佈局,祭祀區、手工作坊區等分佈在中心宮殿區的周圍;而考古人員新近發現了多條道路和牆垣,將二里頭都城分為多個方正、規整的網格區域,之前發現的不同等級的建築和墓葬都分別位於不同的區域內。這些發現表明,二里頭都城極可能已出現了分區而居、區外設牆、居葬合一的佈局。
各種跡象表明,夏都有嚴整的規劃。不僅是宮城居中,而且周圍還有用圍牆圍繞起來的區域。而這些區域中既有遺址又有墓葬,所以我認為很可能是“聚族而居、聚族而葬”的社會單位。商代有族邑,就是有親緣關係的人住在一起、葬在一處。二里頭的網格化佈局,有可能是漢以後的裏坊制度的先河。 [1] 
漢代的棋盤式的街道將城市分為大小不同的方格,這是裏坊制的最初形態。開始是坊市分離,規格不一。坊四周設牆,中間設十字街,每坊四面各開一門,晚上關閉坊門。市的四面也設牆,井字形街道將其分為九部分,各市臨街設店。到唐代後期,在如揚州等商業城市中傳統的裏坊制遭到破壞。坊市結合,不再設坊牆,由封閉式向開放式演變,此外夜市也逐漸興盛。
裏坊制的極盛時期,相當於三國至唐。三國時的曹魏都城——鄴城開創了一種佈局嚴整、功能分區明確的裏坊制城市格局:平面呈長方形,宮殿位於城北居中,全城作棋盤式分割,居民與市場納入這些棋盤格中組成“裏”。
裏坊制 裏坊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