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裂苞艾納香

鎖定
裂苞艾納香(學名:Blumea martiniana)為菊科艾納香屬的植物。產雲南南部、貴州西部和廣西西南部。生於溪流邊或空曠草地上,海拔700-850米。越南北部也有。
中文名
裂苞艾納香
拉丁學名
Blumea martiniana Van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
合瓣花亞綱
桔梗目
菊科
亞    科
管狀花亞科
旋覆花族
艾納香屬
大葉組
亞    族
闊苞菊亞族

裂苞艾納香形態特徵

裂苞艾納香植株

裂苞艾納香

莖直立,粗壯,有分枝,高1.5-2.5米,基部徑10-14毫米,有稜紋,被白色厚棉毛,節間長3-6釐米。

裂苞艾納香

下部葉長達40釐米,寬15釐米,葉柄長5-6釐米;中部和上部的葉長圓狀倒披針形或橢圓狀倒披針形,長15-21釐米,寬5-7釐米,小型的葉僅長4-10釐米,寬1-3.5釐米,全部葉基部漸狹,幾不下延,頂端漸尖,稀鈍,邊緣有點狀或具短尖的細齒,上面中脈下半部被密棉毛,其餘被基部粗腫的疏長毛,下面被白色厚綿毛,中脈在下面多少凸起,側脈約13對,弧形上升或稍平展,不抵邊緣,網脈在上面多少明顯。

裂苞艾納香

頭狀花序多數,徑8-10毫米,排列成緊密的大圓錐花序,具長約1釐米的花序柄,被密棉毛;總苞半球形,長約8毫米;總苞片4層,帶淡紅色,外層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約4毫米,邊緣幹膜質,背面被疏毛或無毛,頂端鈍,呈條裂或撕裂狀,內層和最內層線形,長6-7毫米,幹膜質或邊緣膜質,背面無毛,頂端鈍而反折,呈條裂或撕裂狀;花托蜂窩狀,無毛。
花黃色,雌花多數,細管狀,長約6毫米,檐部4齒裂;兩性花花冠與雌花等長,管狀,向上漸擴大,檐部5齒裂,裂片三角形,被乳頭狀突起。

裂苞艾納香

瘦果圓柱形,有12個條稜,長約2毫米,被疏毛;冠毛糙毛狀,淡黃褐色或污黃色,長約4毫米。

裂苞艾納香花期

花期11-12月。 [1] 

裂苞艾納香生長環境

生於溪流邊或空曠草地上,海拔700-850米。

裂苞艾納香分佈範圍

裂苞艾納香 裂苞艾納香
產雲南南部、貴州西部和廣西西南部。
越南北部也有。
模式標本採自貴州。 [1] 

裂苞艾納香物種區別

本種外形與尖苞艾納香 B. henryi Dunn 十分近似,但以頭狀花序較小,徑8-10毫米;總苞片背面被疏毛或無毛,頂端鈍且反折,具條裂或撕裂狀,與後者不難區別。 [1] 

裂苞艾納香主要價值

全草:用於風濕關節痛 [1] 
【藥 名】:裂苞艾納香
【功 效】:祛風止痛。
【主 治】:用於風濕痹證。
【性味歸經】:辛,平。入肝、腎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一15克。
【別 名】:走馬胎(《廣西藥用植物名錄》)
【考 證】:始載於《植物分類學報》。
【彝藥】那突西,聶蘇諾期:全株用於風濕骨痛;根治抽風《滇省志》。根用於蛔蟲水蠱,食積腹痛《哀牢》。
【傣藥】胖婆娘(德傣):葉用於止血《德傣藥》。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