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裁缝
- 外文名
- tailor
dressmaker
- 拼 音
- cái feng
- 注 音
- ㄘㄞˊ ㄈㄥˊ
- 出 处
- 《周礼·天官·缝人》
词语概念
播报编辑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裁循旬柜剪缝缀衣服。
⒉做衣服的工匠。
基本含义
播报编辑
裁缝工,是指专业从事裁剪、缝纫进行服饰制作的工人。清代顾张思《土风录》载:“成衣人曰裁缝……盖本为裁剪缝缀之事,后逐以名其人。”也叫“缝衣匠”、“成衣匠”,古代叫“缝人”、“缝子”、“缝工”、“成衣人”等,崇奉行业祖师爷为轩辕、嫘祖、黄帝、有巢氏、针神(宋)。
西周时的《尚书》、《诗经》等资料中记载有多种衣名,如玄衣、衮衣、黄裳、绣赏等名目,朝廷设有掌管王宫缝纫之事的“缝人”。汉代时,服饰制作已达到很高的水平,经过几千年的进步发展,形成了内容十分广博精彩的中华服饰文化。
发展历程
播报编辑
当地球经过最后一次严寒的冰期——大理冰期之后,迎来了全新世冰后期温暖的气候环境,中华祖先继承了漫长的旧石器时代积累的经验,开始了农耕畜牧,改变被动向大自然觅取食物为主动生产繁殖生活资源,他们营造房屋,改变穴居野处的居住方式,男子出外狩猎、打制石器、琢玉;女子从事采集、制陶、发明纺麻、养蚕缫丝、纺织毛、麻、丝布、缝制衣服。改变了原始的裸态生活,进步为戴冠穿衣、佩戴首饰的文明生活。在中国已公布的全国7000余处较大规模的新石器遗址中均有石纺轮出土,如山西芮城县西王村仰韶文化遗址晚期地层原始工具石纺轮、陶纺轮的发现,湖北天门石家河发现的大量陶纺轮,形式不下10种,多数还绘有花纹。在河姆渡文化遗址及龙山文化遗址都发现过织布的工具骨梭、木机刀及机具卷布轴等。
裁缝是一个古老的职业,拥有几千年的历史。尽管如今的制衣、家纺行业已发展成为高度机械化产业,但成衣、床上用品等的设计制作依然离不开裁缝,而高级品牌的产品设计制作和面向国家领导人等特殊人物提供产品定制服务的裁缝,更是位尊薪优。
据称,如果定制服装包含刺绣等特殊工艺,收费6000-8000元;一般的服装定制收费2000-4000元。一般来说,私人裁缝不需要准备面料,那么制作费就是所赚的全部收入。一个月里,私人裁缝只要接5个以上的大客户,收入就会高达万元以上。
分类
播报编辑
旧时缝制服装,大多是个体独自将量体、裁剪、缝纫、熨烫、试样等各项工序,一人完成,即俗称“一手落”。对这以些缝制衣服为职业的人也称为“裁缝”。由于缝制服装的品种不同,又有中式裁缝、西式裁缝、本帮裁缝等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