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囊是由神經末梢包裹的結締組織,種類較多,最常見的有觸覺小體及環層小體。
- 中文名
- 被囊
- 外文名
- tunica
- 性 狀
- 透明而堅硬
- 分 類
- 觸覺小體、環層小體
被囊基本含義
編輯被囊釋義:1、被囊(tunica)是海鞘類體表所包裹的一層厚的構造,富有液胞,因含有屬於纖維素的一種被囊素而較堅硬。2、被囊(encystation,encystment)亦稱包囊形成。系原生動物自其外質或低等後生動物自其體表的細胞分泌堅固的膜(包囊)包裹身體的現象。這種膜透明而堅硬。非滲透性,不同種類具有各自固有的形狀,故常被作為分類學上的特徵。具被囊的生物體稱為囊體。
[1]
被囊分類
編輯被囊觸覺小體
又稱麥氏小體,分佈於皮膚真皮乳頭的結締組織中,尤以觸覺靈敏的口唇、指尖、顏面等處分佈密度最高。小體呈圓柱形,與表皮相垂直,長約100微米,寬約30微米,有結締組織被囊包裹在外,中心有許多橫列的扁平細胞(觸覺細胞)。有髓鞘神經纖維進入被囊時失去髓鞘,然後盤曲行進在橫列的細胞間,同時發出細網狀分支。觸覺小體的機能為感受觸覺。
被囊環層小體
又稱帕氏小體,分佈廣泛,在手掌、腳掌、手指、腳趾的真皮深層分佈較多,也分佈於胸膜、腹膜、腸繫膜、外生殖器、乳頭、骨膜、韌帶、關節囊等處。環層小體呈橢圓形,寬約150微米,長可達2毫米,故肉眼可見為一透亮白色小體。小體中心為一條棍狀的圓柱體,周圍為扁平的細胞與少量纖維組成多層板層樣被囊,各層之間充滿膠樣物質。有髓鞘神經纖維從小體一端進入,在小體內尚有最後一節郎飛氏結,然後髓鞘及郎飛氏鞘膜消失,神經纖維軸柱進入被囊中軸的桿狀圓柱體內,形成神經末梢。由於小體是飽滿的和幾乎不被壓縮的,因此當一機械刺激施加於其表面時,就只能使神經末梢感受到小體成分的不同位移,從而獲得壓覺。故環層小體的機能為感受壓力和振動刺激。
被囊被囊動物
編輯被囊一般特徵
1、除有尾綱以外,成體一般沒有脊索的結構,但在幼體,其尾部卻有脊索存在。所以,這類動物也稱為尾素動物。
2、成體呈囊狀或圓桶狀,被一由其皮膚分泌的、近似植物纖維質的被襄所包圍。因而,也稱為被囊動物。
3、成體以鰓裂進行呼吸。
被囊化石研究
- 參考資料
-
- 1. 被囊-生命經緯
- 2. 浮游被囊動物的分類及其生態學研究進展 .萬方數據庫[引用日期2017-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