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袋衣蛾

鎖定
袋衣蛾,Tinea pellionella,是指谷蛾科衣蛾屬的一個物種。成蛾體長6mm。前翅暗黃色,各有3個很弱的斑點(看起來像兩個)。幼蟲長達10mm。生活在繭絲織成的管中,一般與其吃的紡織物顏色相同。蛹形成於封閉幼蟲殼中。為害紡織物,造成規則的孔洞。比普通衣蛾更加罕見。動物製品或獸皮類的進口物品需要格外注意。
中文學名
袋衣蛾
拉丁學名
Tinea pellionella
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
亞    門
六足亞門
昆蟲綱
亞    綱
有翅亞綱
鱗翅目
谷蛾科
衣蛾屬
袋衣蛾

袋衣蛾名稱與分類地位

學名:Tinea pellionella Linne
俗名:負袋衣蛾
分類地位:鱗翅目衣蛾科 [1] 

袋衣蛾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45—7毫米,展翅寬10-13毫米。下顎須長,絲狀。前翅背面淡灰褐色,前翅室末端的三個斑點形成三角形。後翅黃褐色,有光澤,後緣着生細長鱗片。雄蟲較小,善飛翔;雌蟲遲鈍,僅能作短距離飛翔。
幼蟲:成熟幼蟲體長約8毫米。身體近於白色至乳白色。頭部褐色,有單眼對,前胸的盾片褐色,沿背中線無色素。右上顎末端有齒5個,第一個齒的基部有一個小突起。趾鈎16-17個,單序,排列成橢園形。第9節的趾鈎排列成半園形 [1] 

袋衣蛾生活習性

一年發生4-5代,以幼蟲越冬。雌蟲羽化後1-6天,開始產卵。產卵平均48粒左右。蟲能作一個帶着爬行的袋。這個袋以它所吐的絲和食物內的纖維連接而成,袋的兩端都有開口。做一個袋約需24小時。隨着生長,而袋不斷護大。幼蟲能在袋內轉身,所以能從兩端取食而不改變袋的位置。幼蟲在黑暗環境比在明暗交替的環境為害較大,在温度較大的環境為害也較大。幼蟲成熟後,先把袋固定起來,然後把袋的一端封住,在其內化羽化。耐寒力強,能耐-6℃低温 [1] 

袋衣蛾為害性

為害兔毛、羊毛、雞毛等含角質蛋白的物品。倉貯兔毛受到此蟲和幕衣蛾為害的情況:被害兔毛呈一團團僵毛,裏面混雜蟲袋、蟲糞及蟲殼,嚴重影響兔毛柔軟、潔白的性能,從而失去“優質”的經濟價值 [2] 

袋衣蛾分佈

主要分佈在華中地區和北京、西藏等地 [3] 
參考資料
  • 1.    北京商學院儲運系編,商品生物學,北京商學院儲運系,1982.09,第217頁
  • 2.    陳小鈺 林樹青 李妙金,家庭害蟲與健康,浙江大學出版社,1992年04月第1版,第9頁
  • 3.    馮惠芬 李景仁 趙秉中,檔案圖書害蟲及其防治,檔案出版社,1985年12月第1版,第7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