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袋形動物

鎖定
袋形動物 (Aschelminthes) 系廣義的輪形動物線形動物之合稱,作為原體腔類的一門。亦稱袋蟲類。身體橫切面幾乎呈圓形,體壁和內臟之間為寬大的原體腔(假體腔),間充組織不發達。消化管具肛門(有次生性消失者),排泄器官為原腎管。無循環器和呼吸器。雌雄異體。神經系由腦和自腦向後方走行的2—4對主要神經索構成。
別    名
袋蟲類
中文學名
袋形動物
原生生物界
概    念
廣義的輪形動物和線形動物之合稱

袋形動物輪形動物

(Trochelminthes, Rotifera) 〔1〕廣義的輪形動物(擔輪動物)(Trochel-minrhes)由輪蟲類、腹毛類和動吻類三綱組成一個門,和廣義的線形動物(線蟲類、線形蟲類,鈎頭蟲類)共同組成龐大而複雜的袋形動物。但由於彼此之間有顯著的差異,已分別成為獨立的門。
袋形動物 (Aschelminthes)
袋形動物 (Aschelminthes) (5張)
〔2〕狹義的輪形動物(Rotifera)是把上述的輪蟲類(亦稱車輪蟲類)作為獨立的門。為舊口動物,屬原體腔類,是顯微鏡下的微小動物,身體由1千個左右的細胞組成。主要為淡水(少數海產)浮游生物,很少營固着生活和寄生在其他生物體上。身體左右對稱。體壁和內臟器官之間是原體腔(擬體腔),呈袋狀。分頭、軀幹和尾三部分。體表的角質層在軀幹部最厚,成為被甲,能把頭和尾(足)收縮進去。角質層之下形成合胞體,無皮下肌肉層(和肌足動物相似)。肌肉與原體腔橫切,是體壁和內臟器官之間的結構。排泄器官為原腎管。在頭部有纖毛,輪生或列生,呈輪盤狀,用於運動和捕食。這種纖毛環與球輪蟲的口纖毛環相同。也有的把輪蟲類看成是球輪蟲的幼期成熟型。雌雄異體,除尾盤類( Seison)外,兩性明顯。雄性無消化系統,個體小。行異性生殖。卵較多,分非需精卵(夏卵)、需精卵和休眠卵(冬卵)三種。

袋形動物線形動物

線形動物 Round worms
(1)廣義的線形動物(Round worms)亦稱圓形動物,由線蟲綱、線形綱和棘頭綱3綱合併作為一門。亦有與廣義的輪形動物(輪蟲綱、腹毛綱和動吻綱)一起作為袋形動物。但相互之親緣關係尚屬疑問,故一般認為上述各類羣分別作為獨立的門較為妥當。
(2)狹義的線形動物(Nemas)以上述的線蟲類作為獨立的門。屬原口動物,原體腔類。身體前後呈長圓筒形或細長的線狀。全無體節。內部構造左右對稱,體表角質層中具縱線。皮下肌層僅為縱肌。體表之角質層一般光滑,但有的種類具環輪和棘,無纖毛。在生長過程中出現一定次數(普通4次)的蜕皮(這點與節肢動物相似)。消化管直行,終於靠近體後端之肛門;排泄器不是原腎管,而是在側線上前後方向走行之特有的管系(側線管)。神經系與扁形動物相似。體壁和各內臟之間有寬廣的原體腔。大多為寄生種類。均為雌雄異體,但也有營異型有性世代交替的種類。完全沒有無性生殖
(3)由鐵線蟲類和遊線蟲類構成的小羣,稱為線形蟲類(Nematomorpha,Gordiacea,Gord-ida)。這類動物雖然與線蟲類以及鈎頭蟲類合併組成線形動物門(廣義),但它們之間的類緣關係卻存在很多問題,因此還是和其他類羣分開獨立成為一門較為適宜。幼蟲寄生在昆蟲或海產甲殼類的體內,成熟後離開寄主,在淡水或海水中營自由生活。成體細長,呈圓筒狀,長數釐米以至數十釐米(很少超過1米)。體表角質層發達。口雖位於身體的前端,但消化道卻趨於退化,雌雄異體。雌雄生殖腺輸出管開口在消化道的末端。形成泄殖腔。原體腔明顯,埋於柔軟的組織裏。

袋形動物袋形動物分類

袋形動物亞門1.

無吻袋蟲亞門(Arhynchaschelmin-thes),綱1.輪蟲綱,2.腹毛綱,3.線蟲綱,4.線形綱;

袋形動物亞門 2.

有吻袋蟲亞門(Rhynchasc-helminthes),綱5.動吻綱,6.鰓曳蟲綱,7.刺頭綱。由於各綱相互間的親緣關係不明顯,且鰓曳蟲具真體腔,所以把上述各綱分別作為獨立的門似乎較為妥切。

袋形動物系袋形動物門

袋形動物定義

袋形動物門(Aschelminthes):所有無脊椎動物的通稱。成體具假體腔,不分節,兩側對稱。約17,000餘種,許多是家畜或人的寄生蟲。身體大多數呈長形或圓柱形,兩側對稱,體前端有口和感覺器,但並未形成真正的頭。多有尾,有的體表有角質。輪蟲及自由生活的線蟲有特別的黏附腺,分泌黏液。消化道有口和肛門,幾乎都有一個特化的咽。

袋形動物生活習性

多水生,而且個體很小,所以無呼吸器和循環系。但常有原腎。多數袋形動物有一個奇異的特點,即構成各器官的細胞或細胞核數是恆定的,其數因物種不同而異。一般在胚胎髮育後不再進行有絲分裂,生長只是細胞增大。具假體腔,即相當於胚胎髮育中的囊胚腔。中胚層的衍生部多數在腔的外側,內部器官遊離在假體腔內。

袋形動物綱類

(1)腹毛綱(Gastrotricha)。約有1,800已知種,分佈於海水或淡水。生活在沉積物的間隙、沉水植物或動物的表面及土粒的水膜上。在淡水中雖不及輪蟲多,但在池塘、河流、湖泊中常見。體積小,一般為50∼1,000公忽,亦有達4,000公忽者。瓶形或帶形,腹面平坦,後端有時分叉。腹面有纖毛,或只排列成兩條縱帶。
(2)輪蟲綱(Rotifera)。體前端有一纖毛冠,纖毛擺動時像一個轉動的輪子,因而得名。約1,800種,大部分生活於淡水,數多;有幾種海產或生活在苔蘚中。多數種類大小近似纖毛蟲,是最小的後生動物,體形大者達3公釐。多為單體自由生活,但也有營固著生活的,有幾種為羣體。體透明,由於消化道的顏色而呈現橙、紅或褐色。咽稱為咀嚼囊,內有咀嚼器,是輪蟲的重要特徵。雌雄異體,兩性異形。有直接發育。
(3)動吻綱(Kinorhyncha)。生活在海岸泥底,僅約100已知種。一般不到一公釐長,外形像腹毛類,頭和軀幹區分不明顯,無纖毛。形態的顯著特點是表膜分成明顯的帶,是能大致分出頭部的袋形動物,頭部是第一節,頸是第二節,成體軀幹部都是11節。每一節的表膜又分成一背片,二或三腹片,片與片之間的表膜很薄,可以屈曲,形成關節。口生長在一個可伸縮的圓錐上,頂端和基部圍以小刺。整個頭可以縮入頸或第一軀幹節,因而得名。大部分種類攝食矽藻,其餘種類濾食沉積物,或從泥中獲得有機質。在生長過程中定期蜕皮,雌雄異體,兩性幾乎同形。
(4)線蟲綱(Nematoda)。袋形動物中最大的一綱,已知有13,000餘種,有幾種在多細胞動物中算是分佈最廣而數最多的。自由生活的線蟲見於海水、淡水和土壤中,從兩極到熱帶的各種環境(包括沙漠、温泉、高山和深海)中均有分佈。絕大多數底棲,生活在藻叢和沉積物、泥土的間隙內。一農田中推算有幾億到幾十億線蟲。有許多寄生種類,寄生在各種植物、動物以及人體。體前端有口,周圍有唇。後端一般較尖,肛門在末端稍前處。表皮外面有彈性的角質膜。一般雌雄異體,幼體與成體極相似。其中鞭蟲目(Trichurida)及膨結蟲目(Dioctophymatida)寄生於脊椎動物。
(5)線形綱(Nematomorpha)。約250∼300種,成體自由生活,幼體寄生於節肢動物體內。體極長,達36公分或更長,但直徑不到一公釐。無明顯的頭部,體黑褐色到黑色。體壁與線蟲同,外層角質膜厚,表皮細胞層有一腹索,或背索和腹索各一個,只有一層縱肌纖維。消化道退化,成蟲不取食。雌雄異體,卵產在水中,幼蟲有一可伸縮的帶刺的吻。孵化後幼蟲進入水中或水邊的節肢動物宿主(如甲蟲、蜚蠊、蟋蟀、蚱蜢、蜈蚣和馬陸)體內。幼蟲鑽入宿主體,或成包囊而被宿主吞食。在血腔中完成發育,多次蜕皮,經數週到數月,待宿主靠近水時脱離宿主,到水中自由生活。
(6)鰓成綱(Priapulida)。體小型到中型,長約8公分,圓筒狀,表面有瘤狀突起。有假體腔和原腎管。吻表面有很多縱列小突起,用以捕食。吻的頂端有口,體末端有尾肢,以司呼吸。海產,埋於海底泥沙中。僅兩屬,種類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