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袁賦誠

鎖定
袁賦誠(1617—1680),字一倩,一字與參,小字東居,號楚雄。明書畫鑑賞家袁樞長子,兵部尚書袁可立孫。明崇禎十七年(1644)拔貢,南明弘光元年二十八歲以貢生考授雲南融縣知縣,未及任而南明亡(錢海嶽《南明史·卷四十四·列傳第二十·袁樞傳》載”子賦誠,歲貢。融縣知縣。降於清“之説不確,史實是袁賦誠從未來得及赴任融縣知縣而遇南明亡國,既無官牒,也談不上”融縣知縣降於清“一説。明末清初降官要麼加官要麼平敍赴任,降官由”知縣“降為”教諭“當時絕屬少見,而明清由貢生入府縣學教諭則屬科選常例) [1-2]  。事實是南明亡國後袁賦誠既遇國難又遭家變,其父袁樞不仕滿清憂鬱絕食而殉於南京,運返靈柩阻隔千山萬水,當時水陸路程不下兩千裏,各處兵亂迭起,運輸之艱難似上青天,在此情境下,袁賦誠以貢生身份選官蘇州府吳縣教諭,旋即(即1645年九月)丁父喪去官留職,有一個官身對轉運靈柩是大有裨益的。清順治六年(1649)補確山縣教諭,期間變賣家產修葺學舍,以治行優異遷山西沁源縣令。在沁七年,用家資代民完逋賦,其祖大司馬袁可立產業為之盡。招集流民還鄉,鼓勵農耕生產,所至以清約勤敏著稱。
本    名
袁賦誠
別    名
東居
一倩,一字與參,小字東居
號楚雄
所處時代
明末清初
民族族羣
出生地
河南睢州(今睢縣)
出生日期
1617年
逝世日期
1680年
主要作品
《袁賦誠詩集》
主要成就
收藏《宋拓淳化閣帖》、《松桂堂帖》、趙孟頫《臨蘭亭序》、《臨洛神賦圖》等

袁賦誠仕途坎坷 投牒歸裏

順治十七年(1660)升廣西南寧府新寧州知州,康熙二年(1671)補雲南楚雄府通判。康熙十二年(1681)進京師朝覲,值吳三桂起兵反清於雲南。因是前明大臣子,終為清庭所不容,遂投牒歸裏。居家“論古今,商詩文或品評書畫”。著有《袁賦誠詩集》。生子昌、山、遠、定。女三,長嫁州庠生楊端,次嫁同裏兵馬袁十世孫太學生袁賢,三嫁同裏户部侍郎王紳。
家富收藏。
袁賦誠作為明末收藏大家袁樞長子這個身份,在清初雲譎波詭的那個時代日子並不好過。要知道清初鑑藏交往的主流集中在有權勢的貴宦階級之間,而袁賦誠作為前朝抗清中堅力量袁可立的後代,在階層劃分上屬於破落户,且其父祖正遭受滿清“文字獄”封殺打擊中。石守謙在《石濤、王原祁合作〈蘭竹圖〉的問題》一文中寫道:“如果僅就繪畫的範圍來看,清初的大收藏家及重要的美術贊持者幾乎全為這種人物(貴宦階級)。宋犖在其《論畫絕句》中點到的當代重要鑑賞家如孫承澤(侍郎)、梁清標(相國)、卞永譽(中丞)、高士奇(詹事)、周亮工(侍郎)、曹溶(侍郎)都是政府的高官權臣,連他自己亦是久任地方大吏,頗得皇帝的寵信,這種現象實在是明代時無法想象的。清時的畫家也確實與這班文化權貴有密切的來往。” [3] 
當時在董鉅作品的收藏家中,有一個叫王長安的人物是頗為重要的一位。此人喜好古書畫,聞有名跡不惜重金購買。王長安與王時敏、王鑑這些與睢州袁家藏品至關密切的人都有往來。“這個王長安又名王永寧,為吳三桂女婿,後因“滇黔逆作,永寧懼而先死”。而袁賦誠最後的為官地也是雲南,這是與“吳逆”三桂關聯的重要證據線索,所以吳三桂事變後袁賦誠就被流放罷官回家,或與此不無關聯。
王長安的收藏見於劉體仁記載的有“顏魯公《鹿脯帖》真跡在常州一舊家,今為王長安購得”,“褚河南《兒寬贊》真跡,為王長安所得。歲丁未(康熙六年,1667)見之京師”,“王額駙長安又出一玉杯⋯⋯ ”[34]惲壽平見過王長安所藏燕文貴《長江圖》,“向在王長安家見燕文貴《長江圖》,其山嵐汀渚,樹林籬落,人煙樓閣,水村漁舍,帆檣舟楫,曲盡其妙。石谷取意作江岸圖致佳,千里江山收之盈尺,可謂能工遠勢者矣”[35]
當時王長安居住在吳門拙政園,王時敏曾前往其所居的蘇州拙政園觀賞巨然《煙浮遠岫圖》[36],王鑑也曾有前往拙政園觀畫的記載。

袁賦誠史料記載

教諭。袁賦誠,睢州人。選貢,順治二年八月任。”(清 同治《蘇州府志》
袁賦誠,河南睢州人。貢士,順治十一年任。(《欽定四庫全書·山西通志卷八十二·職官十》)
“由選貢初授江南蘇州府吳縣儒學教諭,二任河南汝寧府確山縣儒學教諭。”(清 順治十八年(1661)袁賦誠等修《睢陽袁氏家譜》)
睢陽袁氏珍貴書畫圖籍的繼承者,曾藏有《宋拓淳化閣帖》(泉州本,今藏上海圖書館)、南宋《松桂堂帖》、錫博本趙孟頫《臨蘭亭序》、祝允明行書《正德興寧志序》、王鼎臨、袁樞書《洛神賦圖》(現藏美國波士頓藝術博物館)等。
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松桂堂帖》,明末清初經袁樞和袁賦誠父子精心收藏,後傳入清代宰相翁同和之手,得以流傳至今。
董其昌課徒稿 袁賦誠印信 美國波士頓美術館 董其昌課徒稿 袁賦誠印信 美國波士頓美術館

袁賦誠袁賦誠收藏印

睢陽袁氏珍貴書畫圖籍的繼承者,曾藏有《宋拓淳化閣帖》(泉州本,今藏上海圖書館)、南宋《松桂堂帖》、錫博本趙孟頫《臨蘭亭序》、祝允明行書《正德興寧志序》等。
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松桂堂帖》,明末清初經袁樞和袁賦諶父子精心收藏,後傳入清代宰相翁同和之手,得以流傳至今。
袁賦誠印(款一、上圖《淳化閣帖》重五、故宮《武岡帖》)、袁賦誠印(款二、上圖《淳化閣帖》重三、美國波士頓藝術博物館《洛神賦圖》、故宮《松桂堂帖》、故宮《武岡帖》、錫博趙孟頫臨《蘭亭序》)、明袁賦誠珍賞(錫博趙孟頫臨《蘭亭序》)、賦誠(美國波士頓藝術博物館《洛神賦圖》、錫博趙孟頫臨《蘭亭序》)、袁一倩珍藏圖書(故宮《武岡帖》)東居”(故宮《武岡帖》)、東石居(上圖《淳化閣帖》一次)、“雙剣室”(上圖《淳化閣帖》一次)、“瀟湘館”(上圖《淳化閣帖》重二)、“景池園主”(上圖《淳化閣帖》一次)、濯錦池上漁父(上圖《淳化閣帖》一次,本帖睢陽尚書袁氏印章總計48枚次)、喬龕(故宮《松桂堂帖》、錫博本元趙孟頫臨《蘭亭序》)等。

袁賦誠《奉訓大夫雲南楚雄府通判袁公墓誌銘》

(清)田蘭芳
袁賦誠鑑藏印
袁賦誠鑑藏印(4張)
公姓袁氏,諱賦誠,字與參,世睢陽衞百户。祖可立,前萬曆已醜進士,歷官兵部尚書。父樞以户部正郎榷滸關。僉謂才可御亂,特授本省布政司參政,分守大梁道。母任淑人。
公生有異徵,十三烏程潘昭度校士歸德,愛公文撥置膠庠。十四賓興於鄉,十八餼於三十人。壬午(1642)州陷於寇,時公年二十六,隨父於蘇。逾明年,為甲申(1644),貢於庭。乙酉(1645)考授(通過考試始授給官職)融縣知縣,未任(未來得及赴任)豫王下金陵、改任吳縣教諭。丁外艱,扶櫬還裏。戊子(1648年)服闋,己丑補確山教諭。亂後,邑無弦誦聲,公自出己資,葺學舍,日夕與諸生講貫其中,文學由是興起。
袁賦誠印(董其昌課徒稿) 袁賦誠印(董其昌課徒稿)
甲午,升山西沁源知縣,縣在萬山中,田瘠不可耕。濱於沁者尤善潰,户多流亡,於是積逋莫辦。公為招輯流移,使復其所。更請丈踏久荒田地,除其虛額,歲減無慮二千金,窮民為之少。蘇縣境北際,界平兩山對峙,疊嶂復崖,莾為盜藪。土人李虎等潛踞其中,時出侵略。公密請巡撫奏發太原滿兵,公為之導入東山雕窩溝,追剿四十餘日,數十年地方隱憂一朝蕩定,公之力也。
松桂堂帖·袁賦誠印 松桂堂帖·袁賦誠印
已亥奉命變賣王產。初,兩山流移與土著爭田不勝,遂獻之晉王而歲輸其租,名雖王產實與各藩自置有殊。公曆陳開荒投獻之由,且言兩山用兵之後,村落成墟,雖西山有數家存,皆朝不保夕,無力承買。急之恐生他變,屢請必報,罷而後已,沁民尤以為德。公在沁七年,一切服食器用,供應大兵,代完逋賦,皆取給於家,先業為之幾盡。
庚子,升廣西新寧州知州。州當孫李焚掠之餘,城中止存衙舍,終日行不見一人,虎豹蟲蛇雜居之。公嘗有詩曰:‘牆頭虎過風腥入,屋裏蛇行穴亂穿。”蓋可想其荒寂之概矣。未幾以給由單過限降一級去。
辛亥補雲南楚雄府通判。雲南距家萬里,舟車屢易而後至。然郡土平曠,士人多知讀書,公顧而樂之忘其為異境也。久之,署定邊事,縣賦不滿千,訟者稀少。猓猓則冬夏披羊皮耕田,語言雖不相通,而畏官懼刑,有太古風。公尤謂與已相宜甫代還。
承檄入覲至都,而吳逆之變作。吏部請雲貴覲員改補。奉旨在京支俸,俟蕩平復任。四月,雲貴總督請滇黔朝覲官員俱赴荊州,軍前所開地方擇便隨宜委用,乙卯赴荊。是歲以隨軍員多題請別補,於是又自荊赴部,投牒歸,而待次於家。久之,卒。
公跋涉所至,幾盡朔南。其間惡巖駭浪,瘴雨蠻煙,無不飽嘗。雖雲仕宦,實則無異投荒。故其自序曰:“先祖方築東舍,夢蘇明允先生來謁,東坡從之。明允顧問先祖曰:“渠來居是。比覺,則生餘。先祖喜為前賢所託,冀以有成,因命小字曰:“東居”。而鍾愛甚篤。詎知一身蹇劣,半世落拓。宦業文章萬不足與東坡為役。獨是跡遍炎徼,若或似之,以此徵夢,殆可羞矣。”
公生於前萬曆丁已六月十八日辰時,卒子康熙庚申六月十九日戍時。初娶李氏,貴州都勻府知府夢星公女也,次安、次劉、側室康與盧。劉出子二、女三。康氏、盧氏子各一,昌、山、遠、定。女長適州庠生楊端,次適太學生袁賢,(袁賢乃睢州兵馬袁氏十世裔孫,其妻袁賦誠二女為睢州尚書袁氏十一世孫女,生於順治四年(1647)二月二十二日卯時,卒於康熙十五年(1676)十一月初一日酉時,享年三十歲。),三(1648—1678)適壬戍進士兵科掌印給事中王紳,皆先公卒。公卒時止一孫在,蓋山子也,名士元,未久亦殤。今乃以其弟賦諶孫景朱為山後。嗚呼!亦可悲也。公生於華膴,酣習富貴者久,疑當嬌侈脆惰不任淡泊勞瘁。乃服官所至,皆以清約勤敏著稱。而孝友高簡,尤足為後進法。
公早失恃,事繼母劉淑人如已母。家居之日,每晨盥漱畢,必登堂揖問“夜安否”,立而待命,命之坐則坐。與之言愉色承之。語竟,揖而退。夕亦如之,終身如一日。
視其弟尤友愛,而督課則不少寬。及其有立喜甚。暇日相聚一室。論古今,商詩文,或品評書畫,玩嘗銅玉,極歡而後罷。公善奕,未嘗一當弟,或問之曰:“奕有爭道焉。”
公性惡凌雜,率常閉户。晚年多病,出入愈簡,數月座無一客。或臨池,或復古人之譜,於枰間以自娛。今世士大夫多鄙內則少儀,為細事不足道,竟以豪侈相尚往來,酬酢無暇晷,睹公遺事,亦當取以自飭矣。
公將卜以己已十一月葬祖塋右方,其弟賦諶來請銘,故敍而銘之。銘曰:腴於家,瘠於官,人以為難,公則安篤於親。閒於禮,公視若常人,則佹有善宜樂,無兒何悲。人亦有後,家聲用隳疇昔,公降夢來告,淑儋耳海康坡遊未足。
河南省圖書館藏 清·田蘭芳《逸德軒文稿·墓誌銘》、《碑傳集·國初守令》)

袁賦誠個人作品

袁賦誠南澗冬日偶題

清·袁賦誠
選自《楚雄歷代詩文選》 [4] 
古詩拾遺
南澗冬日偶題① 明·(佚名)
其一:
參差嶺岫水漫漫,南澗風光不忍看②。
野草偏能霜裏綠,茅檐若向谷間攢③。
深冬雷動山為雨,日暮陰生夜始寒④。
地迥時殊頻復病,中懷怨結幾時寬⑤。
其二:
河頭凝望立高灘,上下幾家煙光殘①。
邑為流亡廛市少,地因戰草萊茺寬②。
蕭條窮巷邊城暮,迢遞荒原濮境寒③。
睹此遺黎須補救,莫將五日當閒看④。
註釋一:
①南澗:南澗彝族自治縣(簡稱南澗縣)位於雲南省西部,大理白族自治州南端,地處大理、臨滄、普洱三州(市)五縣的結合部。
偶:⑴雙;成對。如:偶數;無獨有偶。⑵偶爾;偶然。如:偶一為之。《列子·揚朱》:“鄭國之治,偶耳。”⑶遇。綦毋潛《春泛若耶溪》詩:“幽意無斷絕,此去隨所偶。”
題:⑴書寫;署。如:題字;題詩。張籍《送元八》詩:“明日城西送君去,舊遊重到獨題名。”⑵品評。《後漢書·黨錮傳序》:“激揚名聲,互相題拂。”
②岫(xiù):⑴山穴。《爾雅·釋山》:“山有穴為岫。”陶潛《歸去來辭》:“雲無心以出岫。”⑵峯巒。謝眺《郡內高齋閉望》詩:“窗中列遠岫。”
③攢:⑴(cuán)聚集;集中。《文選·張衡·<西京賦>》:“攢珍寶之玩好。”薛綜注:“攢,聚也。”《三國演義》第十五回:“四枝箭齊齊的攢在紅心裏。”⑵(zuān)通“鑽”。《禮記·內則》:“木且梨曰攢之。”孔穎達疏:“恐有蟲,——攢看其中蟲孔也。”
④陰陰:幽暗;陰濕。王維《積雨輞川莊作》詩:“漠漠水田飛向鷺,陰陰夏木囀黃鸝。”《聊齋志異·天宮》:“[郭生]以手捫壁皆石,陰陰有土氣。”
⑤迥:⑴遠。曹植《雜詩》:“之子在萬里,江湖迥且深。”袁賦誠故鄉河南睢州(今睢縣)距離雲南楚雄2000多公里,按當時的交通條件離家極遠。⑵形容差別很大。如迥異;迥然不同。南北兩地,氣候水土差別大,造成袁賦誠身體多病。
怨結:袁賦誠祖袁可立為前明一代名臣,父袁樞風流倜儻享一時盛名。明末清初國變家難後,袁賦誠以貢生選授蘇州府吳縣教諭起官,初曾抱有遠大抱負,丁憂復官後,捐輸家產為官任,本想步父祖之跡成一代名卿,可滿人高壓政策對漢人極其嚴苛,尤其對其祖袁可立抗金磯大興文字獄進行封殺,袁賦誠受累不升反貶,日積月久,心中成疾。
寬:⑴寬闊。張木古《送韋整慰長沙》詩:“雲水洞庭寬。”⑵鬆緩。柳永《鳳棲梧》詞:“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⑶寬大;寬容。如寬嚴結合;從寬處理。《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
註釋二:①凝:專注;凝聚。鮑照《蕪城賦》:“凝思寂聽。”張泌《浣溪沙》詞:“馬上凝情憶舊遊。”
②廛(chán):⑴古代城市平民的房地。《周禮·地官·廛人》鄭玄注:“廛,居民區域之稱。”⑵市房。《禮記·王制》:“市,廛而不鋭。”班固《西都賦》:“闐城溢郭,旁流百廛。”三古代一家之居,即二畝半。見《説文·广部》:“廛”字段玉裁注。《詩·魏風·伐檀》:“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
萊:⑴草名。即藜。《詩·小雅·南山有台》:“北山有萊。”⑵原指郊外輪村的田。《國禮·地官·縣師》:“辨其夫家人民田萊之數。”也指田荒廢生滿雜草。《詩·小雅·楚茨序》:“政煩賦重,田萊多荒。”毛傳:“田萊多荒,茨棘不除也。”⑶除草。《周禮·地官山虞》:“若大田獵,則萊山田之野。”
③迢遞(tiáo dì):亦作“迢遰”。⑴遠貌。左思《吳都賦》:“曠瞻迢遞,迥眺冥濛。”杜甫《送樊侍御赴漢中》詩:“居人莽牢落,遊子方迢遰。”形容袁賦誠為官之地地偏路遠迢遞不便。⑵高貌。謝眺《隨王鼓吹曲》:“逶迤帶綠水,迢遞起朱樓。”《水經注·洛水》:“迢遰層峻,流煙半垂。”
④五月:此係“五月京兆”的省略,漢代京兆尹張敞,因揚惲案被牽連,將受處分。敞叫賊捕掾絮舜辦理案件,舜以為敞行將免職,遷延不辦,私自歸家。家人勸他不可這樣,舜説:“吾為是公盡力多矣,今五日京兆耳,安能復案事!”見《漢書·張敞傳》。後遂稱職時間很短或即將去職為“五日京兆”。
黎:⑴通“旅”。眾多。《詩·大雅· 疊柔》:“民靡有黎,具禍以燼。”王引之《經義述聞》卷七:“黎者,眾也,多也。﹍﹍言民多死於禍亂,不復如前日之眾多。”⑵通“耆”。見“黎老”。老人。《國語·吳語》:“今王播棄黎老。”按王引之《經義述聞》卷三十一:“黎老者,耆老也。古字黎與耆通。”⑶通“邌”。徐徐。見黎明:天漸亮之時。《史記·高祖本記》:“黎明,圍宛城三匝。”按黎,本作“邌”。徐徐。《説文》:“邌,徐也。”
(選自《南澗《偃月公園》考》)

袁賦誠螺盤山

清 袁賦誠
石磴盤旋下,嵯峩偶一過。
深山人跡少,古木鳥聲多。
草積迷荒徑,雲蒸出遠阿。
昔年征戰事,久已付樵歌。
選自 雲南巍山彝族自治縣委宣傳部編《古今世人詠巍山》
參考資料
  • 1.    田蘭芳.奉訓大夫雲南楚雄府通判袁公墓誌銘.河南睢州:田蘭芳,1683:乙酉(1645)考授(通過考試始授給官職)融縣知縣,未任(未來得及赴任)豫王下金陵、改任吳縣教諭。
  • 2.    睢陽尚書袁氏家族.睢陽尚書袁氏家譜.河南睢州:睢陽尚書袁氏家族,1661:由選貢初授江南蘇州府吳縣儒學教諭,二任河南汝寧府確山縣儒學教諭。
  • 3.    朵雲編輯部.清初四王畫派研究論文集.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3年:“如果僅就繪畫的範圍來看,清初的大收藏家及重要的美術贊持者幾乎全為這種人物(貴宦階級)。宋犖在其《論畫絕句》中點到的當代重要鑑賞家如孫承澤(侍郎)、梁清標(相國)、卞永譽(中丞)、高士奇(詹事)、周亮工(侍郎)、曹溶(侍郎)都是政府的高官權臣,連他自己亦是久任地方大吏,頗得皇帝的寵信,這種現象實在是明代時無法想象的。清時的畫家也確實與這班文化權貴有密切的來往。”
  • 4.    楚雄彝族自治州舊方誌整理出版委員會編 .楚雄歷代詩文選.雲南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