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袁譚

(漢末青州刺史、袁紹長子)

鎖定
袁譚(?-205年),字顯思(《東光世系》中字顯恩,一説顯忠),東漢汝南汝陽(今河南商水西北)人。大將軍袁紹長子,東漢末年人物。 [19] 
袁譚早年隨父征戰,為青州刺史。袁紹死後,逢紀等矯稱遺命立少子袁尚為嗣。乃自稱車騎將軍,出軍黎陽,與袁尚相爭。兵敗後聯合曹操,與曹氏結為婚姻。曹操圍鄴城時,袁譚攻取冀州四郡,擊袁尚於中山,收降其眾。曹操寫信責其負約,兩人斷絕關係,袁譚退保南皮。 [19-20] 
建安十年(205年),曹操攻破南皮,袁譚被髮奔走,墮馬而被追兵所殺。 [9]  [19] 
全    名
袁譚
顯思(一説字顯恩、顯忠)
所處時代
東漢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汝南郡汝陽縣(今河南商水
逝世日期
205年
主要成就
攻破田楷、孔融,佔據青州
官    職
車騎將軍、青州刺史

袁譚人物生平

袁譚管制青州

袁譚在袁紹平定河北的過程中屢建戰功。袁紹將袁譚過繼給哥哥為繼子 [38]  [39]  ,並讓袁譚出守青州為都督,後曹操拜其為青州刺史。 [2]  袁譚到青州之時,所控制地盤只有平原。於是,袁譚向北驅逐公孫瓚所設的青州刺史田楷 [40]  又在建安元年(196年)春季,東攻孔融,戰至夏季,袁譚大獲全勝。 [1] 
袁譚又曜兵海隅,終於佔有整個青州,之後便據守此地。袁家素來寬厚,百姓為袁譚的勝利感到欣喜。但後來,袁譚重用羣小,喜歡聽信近言,縱情奢淫,不明白耕織收穫的艱難。華彥、孔順都是奸佞小人,袁譚信任他們,把他們當心腹;而王脩等人都是有才之人,在袁譚手下不過充官數而已。袁譚曾讓小舅子領兵在內,導致他監守自盜,販賣公物,擄掠田野百姓。袁譚又讓手下兩位將領到各縣募兵,交財物的免徵,不交的充軍,而貧弱之人很多,他們不得已逃到山野之中。袁譚發兵搜捕隱匿山野百姓,就像獵捕鳥獸一般。當時青州户口一萬的縣,登記在案的不滿幾百户,税收不足實際的三分之一。袁譚又喜歡接待賓客,敬慕名士。他招賢納士時,此人不願前來,或者沒有按時赴任,先安頓好同族親屬的,袁譚也不會怪罪。 [2] 
建安四年(199年),割據淮南的袁術形勢窘迫,打算投靠袁紹。袁譚遣人迎接袁術,袁術欲從下邳北上青州,但曹操命令劉備前往下邳阻截,袁術不得通過,只得退往壽春。 [21-22] 
建安五年(200年),劉備兵敗,逃奔青州。袁譚曾被劉備舉為茂才,於是親自率領步騎迎接劉備。袁譚與劉備一同到平原,之後又派人將事情報告給袁紹。 [33] 
同年,袁譚隨袁紹參加官渡之戰,曹操襲擊烏巢時,袁紹對袁譚説:“趁着曹操攻擊淳于瓊時,我攻佔曹操的軍營,他必然無處可回了。”於是派高覽張郃等人進攻曹操軍營,攻不下來。二將聽説淳于瓊等人戰敗,就投奔曹操。這時袁紹軍中驚恐慌亂,徹底潰敗。袁紹和袁譚等人頭戴幅巾,騎着馬,與八百名騎兵渡過黃河,到達北岸的黎陽,進入其將領蔣義渠的軍營。 [3]  [37] 

袁譚聯弟攻曹

建安七年(202年),袁紹憂憤而死。之前袁紹以袁尚美貌及後妻劉氏所喜愛而欲立為繼承人,但未正式表態,眾人認為袁譚為長子應為繼承人,但逢紀審配一派與辛評郭圖、袁譚一派不和,審配等人害怕袁譚即位以後辛評等人為害自己,就偽造袁紹的遣命,擁戴袁尚作為繼承人。 [41]  袁譚不能繼位,自號車騎將軍,兵進駐黎陽。袁尚給他的兵力很少,而且派逢紀跟隨他。袁譚請求增派軍隊,審配等人商議不給,袁譚發怒,一怒之下殺了逢紀,兄弟二人漸生嫌隙。 [4] 
同年,曹操渡過黃河進攻袁譚,袁譚向袁尚告急,袁尚於是留審配把守鄴縣,自己率軍隊援助袁譚,與曹操在黎陽對峙。 [5] 
建安八年(203年),曹操攻黎陽,大敗袁尚、袁譚,二人退守鄴城。曹操進軍攻擊鄴城,袁尚堅守城池,曹操不能取勝(一説為袁尚所敗),於是收割其麥田,引軍回許都,並派兵攻克陰安。曹操又用郭嘉之計,率兵南向荊州,等待袁譚、袁尚自相殘殺。 [5]  [23-25] 

袁譚與弟爭位

戰後,袁譚對袁尚説:“我方鎧甲不精,所以上次被曹操打敗。眼下曹操撤退,人人想着回家,趁着他們沒有遇河,出其不意發兵進攻,可以徹底擊潰曹軍,這個計策不可失去。”袁尚因懷疑而沒有同意,既不給袁譚增派兵力,又不更換鎧甲。袁譚大怒,郭圖、辛評藉此機會對袁譚説:“要將軍的父親把將軍過繼給哥哥做後代的,都是審配用來構陷您的。”袁譚覺得有道理,就率兵攻打袁尚,雙方在外城城門交戰,袁譚戰敗,率領部隊退回南皮(今滄州南皮縣)。 [5] 
袁譚兵敗後,別駕王脩率領官吏百姓從青州前來救援,袁譚高興,説:“保全我軍隊的人,正是王別駕啊。”當時袁譚部下劉詢在漯陰叛變,諸郡響應,袁譚嘆道:“如今舉州背叛,是我不修德行導致的啊。”王脩説:“東萊太守管統雖然在海表,但此人不會反叛,必定會前來。”十多日後,管統果然拋棄妻兒到南皮支持袁譚,袁譚以他為樂安太守。袁譚想回去再攻打袁尚,王脩勸道:“兄弟相爭,是敗亡之道。”袁譚不高興,但仍然明白王脩的志節。後又問王脩:“您有什麼主意?”王脩説:“兄弟好比左右手,假如一個人準備同人格鬥而弄斷自己的右手,説‘我一定勝你’,像這樣行嗎?丟掉兄弟情分而不相親,天下還有誰同他親近?近來有人從中挑撥離間造成爭鬥,用來謀取一時的利益,希望您堵住耳朵不要聽。要是殺掉幾個阿諛奉承的手下,兄弟重新親近和睦,來抵擋四方的敵人,可以橫行天下。”袁譚拒絕;劉表亦寫信給袁譚勸他與袁尚和好,但袁譚仍不接受。 [6]  [27] 
及後袁尚大舉進攻,袁譚兵敗退回平原。袁尚駐兵於館陶,袁譚進軍擊破袁尚,袁尚據險固守。袁譚追擊,被袁尚所設伏兵大破,死屍不可勝計,袁譚逃回平原,袁尚窮追不捨,猛攻平原。 [16]  [25] 
當初,袁譚在外門戰敗,郭圖對他説:“如今將軍國小兵少,糧匱勢弱,袁顯甫攻來,長久下去必然不敵。我認為可請曹操前來攻擊袁顯甫。曹操來,必定攻擊鄴城,袁顯甫回軍救援,則將軍引兵向西,便能將鄴城之北全部吞併。如果袁顯甫軍敗,手下兵眾逃散,又可以把他們召過來抵禦曹操。而曹操遠道而來,糧餉不足,必定逃走,等到那時,趙國以北皆屬於我們,也足夠應對曹操了。若不用此計,難以成功。”當時袁譚不從,直到被困平原時才決定採納,問郭圖:“誰可為使者?”郭圖回答:“辛佐治可以。”袁譚於是令辛毗前去向曹操求助。 [17]  但辛毗見曹操時反而建議曹操應以此機會吞併河北,曹操於是率大軍北上,到達黎陽。 [31] 
袁尚聞訊,立即退兵回救鄴城。此時袁尚部下呂翔呂曠叛變歸順曹操,袁譚卻暗中刻將軍印綬送給他們二人。呂曠把將軍印送給曹操,曹操説:“我自然知道袁譚會耍些小聰明。他想讓我攻擊袁尚,然後趁機略民聚眾,自以為破袁尚後,實力足以自強,可趁我軍疲敝來與我抗衡。但擊破袁尚後,我的勢力更加強盛,哪可能會疲敝,讓他有機可乘呢?”曹操為了使袁譚暫時安心,讓其子曹整娶袁譚女兒為媳婦,之後引軍退還。 [7]  [34-35] 

袁譚決戰曹操

建安九年(204年),袁尚再攻平原,審配寫了一封信給袁譚,袁譚看到書信後登城而泣。但郭圖堅持交戰,袁尚、袁譚此前也多次交兵,因此戰火不能停止。 [8] 
曹操趁袁尚出征時攻打鄴城,袁尚立即率兵回援。曹操攻鄴期間,袁譚略取冀州北面的甘陵、安平、勃海、河間四郡,又攻袁尚於中山,袁尚敗走故安,投靠袁熙,袁譚吞併他的部眾。曹操寫信給袁譚,責備他負約,並與袁譚斷絕婚姻,歸還他的女兒,然後進兵討伐。袁譚拔平原,並南皮,屯於龍湊。十二月,曹操征討袁譚,在城門口紮下營寨,袁譚不敢出戰,連夜逃往南皮,靠近清河邊駐守。 [20]  [26]  烏桓峭王欲領五千騎援助袁譚,但為牽招所説服而不出兵。 [28] 
建安十年(205年)正月,曹操進攻南皮,袁譚率兵出戰,曹軍多死傷,曹操本打算緩攻,因曹純的建議而急攻南皮。當時曹軍從天亮開始進攻,到中午時仍不能取勝,曹操於是親自敲打戰鼓,士卒奮力一戰,終於攻破南皮。袁譚披頭散髮,死命打馬逃跑,曹純麾下的騎兵當時看見袁譚,料想他不是一般人,加緊追趕。袁譚從馬上掉了下來,回過頭來説:“喂,放我過去,我能夠使你富貴。”話沒説完,頭已落地。曹操又殺了郭圖等人,並將袁譚、郭圖等人的妻小處死。 [9]  [29-30] 
據《南皮縣誌》記載:“譚本敗軍,已是驚弓之鳥,士無鬥志。曹操趁機發起猛攻,破南皮城,袁譚敗逃,被曹操所殺。袁譚葬於李保民村東,其墓已洇。”
袁譚死後,王脩將他的屍體收斂安葬。 [36] 

袁譚主要成就

袁紹時代,袁譚擊敗孔融、田楷,攻取青州。
曹操攻打鄴城袁尚時,袁譚略取甘陵、安平、勃海、河間,攻擊袁尚於中山,吞併袁尚部眾,控制了大部分的冀州。

袁譚人物評價

劉表:“青州天性峭急,迷於曲直。” [10] 
新三國 袁譚 新三國 袁譚
審配:“將軍忘孝友之仁,襲閼、沈之跡,放兵抄突,屠城殺吏,冤魂痛於幽冥,創痍被於草棘。又乃圖獲鄴城,許賞賜秦胡,其財物婦女,豫有分數。”
曹操:“譚有小計。” [11] 
《典論》:“譚長而惠。” [12] 
九州春秋》:“譚始至青州,為都督,未為刺史,後太祖拜為刺史。其土自河而西,蓋不過平原而已。遂北排田楷,東攻孔融,曜兵海隅,是時百姓無主,欣戴之矣。然信用羣小,好受近言,肆志奢淫,不知稼穡之艱難。華彥、孔順皆奸佞小人也,信以為腹心;王脩等備官而已。然能接待賓客,慕名敬士。使婦弟領兵在內,至令草竊,巿井而外,虜掠田野;別使兩將募兵下縣,有賂者見免,無者見取,貧弱者多,乃至於竄伏丘野之中,放兵捕索,如獵鳥獸。邑有萬户者,著籍不盈數百,收賦納税,參分不入一。招命賢士,不就;不趨赴軍期,安居族黨,亦不能罪也。” [12] 
毛宗崗:“彼袁氏者,紹與術既相左於前,譚與尚復相爭於後,各自矛盾,以貽敵人之利,豈不重可惜哉!”“善處人骨肉之間者,其惟王脩乎!若執從父之見,則當以袁尚為嗣;若執立長之説,則當以袁譚為嗣。然使譚而能為泰伯,則尚可受之;譚而不能為泰伯,則尚不宜受之矣。使尚而能為叔齊,則譚可取之;尚而不能為叔齊,則譚不宜爭之矣。故審配之助弟以攻兄者,非也;郭圖之助兄以攻弟者,亦非也;惟王脩之言,為金玉之論雲。” [13] 

袁譚親屬成員

袁譚父母

父:袁紹
母:劉夫人 [14] 
嗣父:袁紹之兄(史書並未明確記載此人姓名 [38]  [39] 

袁譚妻子

文氏

袁譚

袁氏,嫁予曹整,後被退回。

袁譚

袁買 [12] 

袁譚軼事典故

郭緣生《述徵記》載,黎陽城西有“袁譚城”,城南又有一城,是曹操攻袁譚時所築。 [18] 

袁譚史料記載

《三國志》、《後漢書》均將袁譚、袁尚的事蹟附在了《袁紹傳》中。
《三國志·卷六·魏書六·董二袁劉傳第六》 [10] 
《後漢書·卷七十四上·袁紹劉表列傳第六十四上》 [14] 
《後漢書·卷七十四下·袁紹劉表列傳第六十四下》 [32] 

袁譚藝術形象

袁譚文學形象

在小説《三國演義》裏,袁譚生平與正史大體相當,但增加辛評因被袁譚猜忌出言刺激而被氣死,袁譚後悔莫及,以及袁譚被曹洪所殺的情節。 [15] 

袁譚影視形象

央視三國中的袁譚(鄧曉光飾)
央視三國中的袁譚(鄧曉光飾)(16張)
1994年《三國演義》:鄧曉光飾演袁譚;
2010年《三國》:柳龍飾演袁譚;
2013年《新洛神》:馬凱飾演袁譚;
2013年《曹操》:陳又寧飾演袁譚。
參考資料
  • 1.    《後漢書·卷七十·鄭孔荀列傳第六十》:建安元年,為袁譚所攻,自春至夏,戰士所餘裁數百人,流矢雨集,戈矛內接。融隱几讀書,談笑自若。城夜陷,乃奔東山,妻、子為譚所虜。
  • 2.    《九州春秋》:譚始至青州,為都督,未為刺史,後太祖拜為刺史。其土自河而西,蓋不過平原而已。遂北排田楷,東攻孔融,曜兵海隅,是時百姓無主,欣戴之矣。然信用羣小,好受近言,肆志奢淫,不知稼穡之艱難。華彥、孔順皆奸佞小人也,信以為腹心;王脩等備官而已。然能接待賓客,慕名敬士。使婦弟領兵在內,至令草竊,巿井而外,虜掠田野;別使兩將募兵下縣,有賂者見免,無者見取,貧弱者多,乃至於竄伏丘野之中,放兵捕索,如獵鳥獸。邑有萬户者,著籍不盈數百,收賦納税,參分不入一。招命賢士,不就;不趨赴軍期,安居族黨,亦不能罪也。
  • 3.    《後漢書》:初,紹聞操擊瓊,謂長子譚曰:“就操破瓊,吾拔其營,彼固無所歸矣。”乃使高覽、張郃等攻操營,不下。二將聞瓊等敗,遂奔操。於是紹軍驚擾,大潰。紹與譚等幅巾乘馬,與八百騎度河,至黎陽北岸,入其將軍蔣義渠營。
  • 4.    《後漢書》:譚自稱車騎將軍,出軍黎陽。尚少與其兵,而使逢紀隨之。譚求益兵,審配等又議不與。譚怒,殺逢紀。
  • 5.    《後漢書》:曹操度河攻譚,譚告急於尚,尚乃留審配守鄴,自將助譚,與操相拒於黎陽。自九月至明年二月,大戰城下,譚、尚敗退。操將圍之,乃夜遁還鄴。操軍進,尚逆擊破操,操軍還許。譚謂尚曰:“我鎧甲不精,故前為曹操所敗。今操軍退,人懷歸志,及其未濟,出兵掩之,可令大潰,此策不可失也。”尚疑而不許,既不益兵,又不易甲。譚大怒,郭圖、辛評因此謂譚曰:“使先公出將軍為兄後者,皆是審配之所構也。”譚然之。遂引兵攻尚,戰於外門。譚敗,乃引兵還南皮。
  • 6.    《後漢書》:別駕王脩率吏人自青州往救譚,譚還欲更攻尚,問脩曰:“計將安出?”脩曰:“兄弟者,左右手也。譬人將鬥而斷其右手,曰‘我必勝若’,如是者可乎?夫棄兄弟而不親,天下其誰親之?屬有讒人交鬥其間,以求一朝之利,願塞耳勿聽也。若斬佞臣數人,復相親睦,以御四方,可橫行於天下。”譚不從。尚復自將攻譚,譚戰大敗,嬰城固守。尚圍之急,譚奔平原,而遣潁川辛毘詣曹操請救。
  • 7.    《後漢書》:曹操遂還救譚,十月至黎陽。尚聞操度河,乃釋平原還鄴。尚將呂曠、高翔畔歸曹氏,譚復陰刻將軍印,以假曠、翔。操知譚詐,乃以子整娉譚女以安之,而引軍還。
  • 8.    《典略》:譚得書悵然,登城而泣。既劫於郭圖,亦以兵鋒累交,遂戰不解。
  • 9.    《後漢書》:十二月,曹操討譚,軍其門。譚夜遁走南皮,臨清河而屯。明年正月,急攻之。譚欲出戰,軍未合而破。譚被髮驅馳,追者意非恆人,趨奔之。趨音促。譚墯馬,顧曰:“咄,兒過我,我能富貴汝。”言未絕口,頭已斷地。於是斬郭圖等,戮其妻子。
  • 10.    三國志·魏書六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12-06]
  • 11.    三國志 魏書 武帝紀一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07-10]
  • 12.    後漢書 ·卷七十四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2-06-29]
  • 13.    匯評三國志演義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3-12-06]
  • 14.    後漢書·卷七十四上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12-06]
  • 15.    曹丕乘亂納甄氏 郭嘉遺計定遼東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3-12-06]
  • 16.    《後漢書 卷七十四下 袁紹劉表列傳第六十四下》李賢注引《獻帝春秋》:譚尚遂尋干戈,以相征討。譚軍不利,保於平原,尚乃軍於館陶。譚擊之敗,尚走保險。譚追攻之,尚設奇伏大破譚軍,殭屍流血不可勝計。譚走還平原。
  • 17.    《三國志 卷二十五 魏書二十五 辛毗楊阜高堂隆傳第二十五》裴松之注引《英雄記》:譚、尚戰於外門,譚軍敗奔北。郭圖説譚曰:"今將軍國小兵少,糧匱勢弱,顯甫之來,久則不敵。愚以為可呼曹公來擊顯甫。曹公至,必先攻鄴,顯甫還救。將軍引兵而西,自鄴以北皆可虜得。若顯甫軍破,其兵奔亡,又可斂取以拒曹公。曹公遠僑而來,糧餉不繼,必自逃去。比此之際,趙國以北皆我之有,亦足與曹公為對矣。不然,不諧。"譚始不納,後遂從之。問圖:"誰可使?"圖答:"辛佐治可。"譚遂遣毗詣太祖。
  • 18.    《後漢書 卷七十四下 袁紹劉表列傳第六十四下》李賢注引郭緣生《述徵記》曰:“黎陽城西袁譚城,城南又有一城,是曹公攻譚之所築。”
  • 19.    鄭天挺,吳澤,楊志玖主編;翁獨健,蔡美彪,李學勤等副主編.中國歷史大辭典下卷.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第2368頁
  • 20.    《三國志 卷一 魏書一 武帝紀第一》:公之圍鄴也,譚略取甘陵、安平、勃海、河間。尚敗,還中山。譚攻之,尚奔故安,遂並其眾。公遺譚書,責以負約,與之絕婚,女還,然後進軍。譚懼,拔平原,走保南皮。
  • 21.    《後漢書 卷七十五 劉焉袁術呂布列傳第六十五》:術因欲北至青州從袁譚,曹操使劉備徼之,不得過,復走還壽春。
  • 22.    《三國志 卷一 魏書一 武帝紀第一》:袁術自敗於陳,稍困,袁譚自青州遣迎之。術欲從下邳北過,公遣劉備、朱靈要之。會術病死。
  • 23.    《三國志 卷十七 魏書十七 張樂於張徐傳第十七》:從討袁譚、袁尚於黎陽,有功,行中堅將軍。從攻尚於鄴,尚堅守不下。太祖還許,使遼與樂進拔陰安,徙其民河南。
  • 24.    《三國志 卷十四 魏書十四 程郭董劉蔣劉傳第十四》:又從討譚、尚於黎陽,連戰數克。諸將欲乘勝遂攻之,嘉曰:"袁紹愛此二子,莫適立也。有郭圖、逢紀為之謀臣,必交鬥其間,還相離也。急之則相持,緩之而後爭心生。不如南向荊州若徵劉表者,以待其變;變成而後擊之,可一舉定也。"太祖曰:"善。"乃南征。
  • 25.    《三國志 卷六 魏書六 董二袁劉傳第六》:太祖渡河攻譚,譚告急於尚。尚欲分兵益譚,恐譚遂奪其眾,乃使審配守鄴,尚自將兵助譚,與太祖相拒於黎陽。自二月至九月,大戰城尚敗退,入城守。太祖將圍之,乃夜遁。追至鄴,收其麥,拔陰安,引軍還許。太祖南征荊州,軍至西平。譚、尚遂舉兵相攻,譚敗奔平原。尚攻之急,譚遣辛毗詣太祖請救。
  • 26.    《三國志 卷六 魏書六 董二袁劉傳第六》:太祖之圍鄴也,譚略取甘陵、安平、勃海、河間,攻尚於中山。尚走故安從熙,譚悉收其眾。太祖將討之,譚乃拔平原,並南皮,自屯龍湊。十二月,太祖軍其門,譚不出,夜遁奔南皮,臨清河而屯。
  • 27.    《三國志 卷十一 魏書十一 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第十一》:紹死,譚、尚有隙。尚攻譚,譚軍敗,脩率吏民往救譚。譚喜曰:"成吾軍者,王別駕也。"譚之敗,劉詢起兵漯陰,諸城皆應。譚嘆息曰:"今舉州背叛,豈孤之不德邪!"脩曰:"東萊太守管統雖在海表,此人不反。必來。"後十餘日,統果棄其妻子來赴譚,妻子為賊所殺,譚更以統為樂安太守。譚復欲攻尚,脩諫曰:"兄弟還相攻擊,是敗亡之道也。"譚不悦,然知其志節。後又問脩:"計安出?"脩曰:"夫兄弟者,左右手也。譬人將鬥而斷其右手,而曰'我必勝',若是者可乎?夫棄兄弟而不親,天下其誰親之!屬有讒人,固將交鬥其間,以求一朝之利,願明使君塞耳勿聽也。若斬佞臣數人,復相親睦,以御四方,可以橫行天下。"譚不聽,遂與尚相攻擊,請救於太祖。
  • 28.    《三國志 卷二十六 魏書二十六 滿田牽郭傳第二十六》:太祖將討袁譚,而柳城烏丸欲出騎助譚。太祖以招嘗領烏丸,遣詣柳城。到,值峭王嚴,以五千騎當遣詣譚。又遼東太守公孫康自稱平州牧,遣使韓忠齎單于印綬往假峭王。峭王大會羣長,忠亦在坐。峭王問招:"昔袁公言受天子之命,假我為單于;今曹公復言當更白天子,假我真單于;遼東復持印綬來。如此,誰當為正?"招答曰:"昔袁公承製,得有所拜假;中間違錯,天子命曹公代之,言當白天子,更假真單于,是也。遼東下郡,何得擅稱拜假也?"忠曰:"我遼東在滄海之東,擁兵百萬,又有扶餘、濊貊之用;當今之勢,強者為右,曹操獨何得為是也?"招呵忠曰:"曹公允恭明哲,翼戴天子,伐叛柔服,寧靜四海,汝君臣頑嚚,今恃險遠,背違王命,欲擅拜假,侮弄神器,方當屠戮,何敢慢易咎毀大人?"便捉忠頭頓築,拔刀欲斬之。峭王驚怖,徒跣抱招,以救請忠,左右失色。招乃還坐,為峭王等説成敗之效,禍福所歸,皆下席跪伏,敬受敕教,便辭遼東之使,罷所嚴騎。
  • 29.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一 魏書一 武帝紀第一》:十年春正月,攻譚,破之,斬譚,誅其妻子,冀州平。【魏書曰:公攻譚,旦及日中不決;公乃自執桴鼓,士卒鹹奮,應時破陷。】
  • 30.    《三國志 卷九 魏書九 諸夏侯曹傳第九》:初以議郎參司空軍事,督虎豹騎從圍南皮。袁譚出戰,士卒多死。太祖欲緩之,純曰:"今千里蹈敵,進不能克,退必喪威;且縣師深入,難以持久。彼勝而驕,我敗而懼,以懼敵驕,必可克也。"太祖善其言,遂急攻之,譚敗。純麾下騎斬譚首。
  • 31.    《三國志 卷二十五 魏書二十五 辛毗楊阜高堂隆傳第二十五》:太祖將徵荊州,次於西平。毗見太祖致譚意,太祖大悦。後數日,更欲先平荊州,使譚、尚自相弊。他日置酒,毗望太祖色,知有變,以語郭嘉。嘉白太祖,太祖謂毗曰:"譚可信?尚必可克不?"毗對曰:"明公無問信與詐也,直當論其勢耳。袁氏本兄弟相伐,非謂他人能間其間,乃謂天下可定於己也。今一旦求救於明公,此可知也。顯甫見顯思困而不能取,此力竭也。兵革敗於外,謀臣誅於內,兄弟讒鬩,國分為二;連年戰伐,而介冑生蟣蝨,加以旱蝗,饑饉並臻,國無囷倉,行無裹糧,天災應於上,人事困於下,民無愚智,皆知土崩瓦解,此乃天亡尚之時也。兵法稱有石城湯池帶甲百萬而無粟者,不能守也。今往攻鄴,尚不還救,即不能自守。還救,即譚踵其後。以明公之威,應困窮之敵,擊疲弊之寇,無異迅風之振秋葉矣。天以袁尚與明公,明公不取而伐荊州。荊州豐樂,國未有釁。仲虺有言:'取亂侮亡。'方今二袁不務遠略而內相圖,可謂亂矣;居者無食,行者無糧,可謂亡矣。朝不謀夕,民命靡繼,而不綏之,欲待他年;他年或登,又自知亡而改脩厥德,失所以用兵之要矣。今因其請救而撫之,利莫大焉。且四方之寇,莫大於河北;河北平,則六軍盛而天下震。"太祖曰:"善。"乃許譚平,次於黎陽。
  • 32.    卷七十四下 袁紹劉表列傳第六十四下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10-22]
  • 33.    《三國志 卷三十二 蜀書二 先主傳第二》:五年,曹公東征先主,先主敗績。曹公盡收其眾,虜先主妻子,並禽關羽以歸。先主走青州。青州刺史袁譚,先主故茂才也,將步騎迎先主。先主隨譚到平原,譚馳使白紹。紹遣將道路奉迎,身去鄴二百里,與先主相見。
  • 34.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一 魏書一 武帝紀第一》:八月,公徵劉表,軍西平。公之去鄴而南也,譚、尚爭冀州,譚為尚所敗,走保平原。尚攻之急,譚遣辛毗乞降請救。諸將皆疑,荀攸勸公許之,公乃引軍還。冬十月,到黎陽,為子整與譚結婚。尚聞公北,乃釋平原還鄴。東平呂曠、呂詳叛尚,屯陽平,率其眾降,封為列侯。【魏書曰:譚之圍解,陰以將軍印綬假曠。曠受印送之,公曰:"我固知譚之有小計也。欲使我攻尚,得以其間略民聚眾,尚之破,可得自強以乘我弊也。尚破我盛,何弊之乘乎?"】
  • 35.    《三國志 卷六 魏書六 董二袁劉傳第六》:尚聞太祖北,釋平原還鄴。其將呂曠、呂翔叛尚歸太祖,譚復陰刻將軍印假曠、翔。太祖知譚詐,與結婚以安之,乃引軍還。
  • 36.    《三國志 卷十一 魏書十一 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第十一》:太祖既破冀州,譚又叛。太祖遂引軍攻譚於南皮。脩時運糧在樂安,聞譚急,將所領兵及諸從事數十人往赴譚。至高密,聞譚死,下馬號哭曰:"無君焉歸?"遂詣太祖,乞收葬譚屍。太祖欲觀脩意,默然不應。脩復曰:"受袁氏厚恩,若得收斂譚屍,然後就戮,無所恨。"太祖嘉其義,聽之。
  • 37.    《三國志 卷一 魏書一 武帝紀第一》:紹初聞公之擊瓊,謂長子譚曰:"就彼攻瓊等,吾攻拔其營,彼固無所歸矣!"乃使張郃、高覽攻曹洪。郃等聞瓊破,遂來降。紹眾大潰,紹及譚棄軍走,渡河。
  • 38.    《後漢書·卷七十四上·袁紹劉表列傳第六十四上》:紹後妻劉有寵,而偏愛尚,數稱於紹,紹亦奇其姿容,欲使傳嗣。乃以譚繼兄後,出為青州刺史。
  • 39.    裴松之注《三國志·卷六·魏書六·董二袁劉傳第六》:【漢晉春秋載審配獻書於譚曰:"春秋之義,國君死社稷,忠臣死王命。苟有圖危宗廟,敗亂國家,王綱典律,親疏一也。是以周公垂泣而蔽管、蔡之獄,季友歔欷而行針叔之鴆。何則?義重人輕,事不得已也。昔衞靈公廢蒯聵而立輒,蒯聵為不道,入戚以篡,衞師伐之。春秋傳曰:'以石曼姑之義,為可以拒之。'是以蒯聵終獲叛逆之罪,而曼姑永享忠臣之名。父子猶然,豈況兄弟乎!昔先公廢絀將軍以續賢兄,立我將軍以為適嗣,上告祖靈,下書譜牒,先公謂將軍為兄子,將軍謂先公為叔父,海內遠近,誰不備聞?】
  • 40.    《後漢書·卷七十五·劉焉袁術呂布列傳第六十五》:乘勝而南,攻下郡縣,遂至平原,乃遣其青州刺史田揩據有齊地。紹復遣兵數萬與揩連戰二年,糧食並盡,士卒疲睏,互掠百姓,野無青草。紹乃遣子譚為青州刺史,揩與戰,敗退還。
  • 41.    《後漢書·卷七十四上·袁紹劉表列傳第六十四上》:未及定嗣,逢紀、審配宿以驕侈為譚所病,辛評、郭圖皆比於譚而與配、紀有隙。眾以譚長,欲立之。配等恐譚立而評等為害,遂矯紹遺命,奉尚為嗣。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