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袁濟喜

鎖定
袁濟喜,1956年生,上海人,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市文史館館員。原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副院長。
2016年6月,受聘中國人民大學首批傑出人文學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學美學與美育中心研究員,北京市新世紀理論人才“百人工程”人選、國務院學科評議組通訊評委,國家社科基金中國文學組中國古代文學專業同行專家通信評委。
曾任西南大學特聘教授;中外文藝理論學會理事,北京市美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文心雕龍》學會副會長,中華美學會常務理事等。1990至1992在日本九洲大學文學部研修,曾赴香港大學、台灣大學、銘傳大學、美國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德國萊比錫大學、英國杜倫大學、曼徹斯特大學、意大利那不勒斯東方大學等訪學。
2006年6月,獲北京市教育創新標兵榮譽稱號。2009年獲第六屆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010年獲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高等教育)特等獎。2013年6月,獲北京市優秀教師榮譽。歷任北京市第十、十一、十二屆政協委員。
2013年被國家語委聘為《中華思想文化術語傳播工程》專家委員會委員,任文藝組組長,出版有《中華思想文化術語》十二輯,並譯成多種外語傳播。專著《六朝清音》於2002年獲第五屆國家圖書獎。《漢末三國兩晉文學批評編年》獲2014年全國優秀古籍圖書二等獎。從事的學術專業有:魏晉南北朝文學與中國古代文論、中華美學研究。早在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末出版了專著《六朝美學》,被譽為六朝美學的開拓性著作。 [3] 
中文名
袁濟喜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地
上海
出生日期
1956年2月
畢業院校
中國人民大學
專業方向
文學-中國語言文學
職    稱
教授

袁濟喜個人生平

袁濟喜 袁濟喜
1978年至1982年就讀於中國人民大學本科。
1982年本科畢業後就讀於該系中國文學批評史碩士研究生專業,師從著名學者蔡鍾翔先生。1985年研究生畢業後獲文學碩士學位。1985年至1995年在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美學教研室任教,任講師與副教授。1995年至2005年在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任教,從事中國文學批評史研究與教學。1997年起任教授,2001年起任博士生導師。2005年起在在國學院任職,任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
指導了多名中國古代文論、中國古代文學方向的博士生,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文論、中國美學與魏晉南北朝文學。
1990年至1992年曾赴日本九州大學古代研修。
1994年被選為北京市第一批新世紀人文社科理論“百人工程”成員,申報的《中國傳統美育與人格建構》選題獲得該工程的首批項目資助,後又獲得華夏英才出版基金的資助,以《傳統美育與當代人格》的書名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兩次被中國人民大學推選為教育部跨世紀人才與教育部第三屆青年教師獎候選人。
2003年作為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申報中國古代文學博士點的學術帶頭人取得申報成功。任院學術委員會委員、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副院長,兼中國人民大學孔子研究院學術委員。
2007年8月下旬 ,出席《文心雕龍》國際研討會暨中國文心雕龍第九屆年會並當選為中國《文心雕龍》學會(國家一級學會)的副會長。
2016年受聘中國人民大學首批傑出人文學者。
2018年11月12日,出席青島農業大學國學研究院揭牌儀式,與青島農業大學校黨委書記李寶篤一起為青島農業大學國學研究院揭牌。
撰有《中國古代文論精神》、《古代文論的人文追尋》、《中國古代文藝學》、《魏晉南北朝思想對話與文藝批評》、《漢末兩晉文學批評編年》、《魏晉才子傳箋證》等等,教材《新編中國文學批評發展史》多次再版。在中國美學研究方面,出版有《傳統美育與當代人格》、《中古美學與人生講演錄》、《中國藝術批評通史》(魏晉南北朝卷)等專著。2014年,主持修訂《中國美學範疇叢書》,這套叢書多次再版,對於中華美學範疇與美學精神進行了研究與開掘。在《文學評論》、《文藝研究》、《文學遺產》、《中國人民大學學報》、《清華大學學報》、《復旦學報》等刊物發表論文數百篇。主持並完成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四項,主持並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基地重大項目《魏晉南北朝士人活動與審美範疇構建》,主持並完成中國人民大學重大科研項目兩項。目前主持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魏晉重大事件與文學思潮走向研究》。

袁濟喜研究課題

一、主持國家社科基金“中國文學類”資助一般項目5項:
1.《魏晉重大事件與文學思潮走向研究》(22BZW014)2021年立項,在研。
2.《南朝文學批評形態研究》(15BZW002)2015年立項,已結項。
3.《漢末三國兩晉文學理論批評編年考論》(10BZW005)2010年立項,已結項。
4《魏晉南北朝思想對話與文藝批評》(04BZW007)2004年立項,已結項。
5.《中國古代文論精神價值的現代傳承》(00BZW010)2000年立項,已結項。
二、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的子項目4項:
1、《中華思想文化術語的整理、傳播與數據庫建設》(批准號:15ZDB003)2015年立項,任第一子課題的主持人。
2.《傳承與超越:宋明理學及其美學對原始儒家的傳承與超越及對道釋理論的融合研究》(20&ZD048)2021年立項,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宋明理學與中國美學話語體系建構研究》的子項目;
3.《當代中國美育話語體系構建的歷史遺產和文化譜系研究》(16ZDA110)2016年立項,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當代中國美育話語體系構建研究》的子項目。
4、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古代文論關鍵詞研究的歷史流變及其理論範式構建》(22$ZD258)的第一子項目主持人。
三、主持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魏晉南北朝士人活動與審美範疇構建》(12JJD750018),已結項。
四、主持校級社科基金重大項目2項:
1.中國人民大學科學研究基金重大項目“四部之學與中國文學形態構建”(17XNL012) 2017年立項,已結項。
2.中國人民大學科學研究基金項目持續支持類項目“集部形態與中國文學”(17XNL012)。

袁濟喜代表性著作

1.《兩漢精神世界》,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年。
2.《賦》,人民文學出版社,1995年。
3.《中華美學趣尚》,京華出版社,1995年。
4.《人生交換》,海天出版社,1999年。
5.《中西美學思想比較》(合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6年。
6.《人海孤舟:漢魏六朝士的孤獨意識》,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
7.《六朝美學》(修訂版),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
8.《人生交換》,海天出版社,1999年。
9《華夏審美風尚史·六朝清音》(與盛源合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
10《興:藝術生命的激活》,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1年。
11.《和:審美理想之維》,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1年。
12.《六朝清音》(主撰),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
13.《傳統美育與當代人格》,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年。
14.《古代文論的人文追尋》,中華書局,2002年。
15.《中國古代文論精神》,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
16.《承續與超越---中國傳統美學與當代》,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
17.《中古美學與人生講演錄》,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
18.《文心雕龍品鑑》(與陳建農合作編著)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
19.《魏晉南北朝思想對話與文藝批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
20.《中國古代文藝學》(與蔡鍾翔合著),人民文學出版社,2011。
21.《國學十講》,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年。
22.《新編中國文學批評發展史》(第3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年。
23.《漢末三國兩晉文學批評編年》,遼海出版社,2014
24.《中國藝術批評通史》(魏晉南北朝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15年。
25.《魏晉才子傳箋證》,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年。
26.《南朝學術與文論》,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
[1] 

袁濟喜代表性論文

1.《走向現代的傳統美學》,收入《百年美學》一書,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
2.《神會與妙悟》,《寶雞文理學院學報》,2001年第4期。
3.《傳統美育與美學研究的激活》,《文學前沿》,第三輯,2001年。
4.《美育與人格關注》,《民族藝術》,2001年第1輯。
5.《論傳統美學與當代人文建設》,《思想戰線》,2001年第5期。(收入《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美學》2001年第11期)
6.《論六朝文學精神的演化》,《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1年第1期。(收入《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1年第6期)
7.《論“興”的組合界面》,《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1年第4期。(收入《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1年第11期)
8.《神會與妙悟》,《寶雞文理學院學報》,2001年第4期。(收入《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2年第4期)
9.《興:魏晉六朝藝術生命的激活》,《文藝研究》,2001年第4期。
10.《論儒家審美人格的生成》,《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2年第2期。(收入《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美學》2002年第9期)
11.《論中國古代文論的天賦論》,《寶雞文理學院學報》,2002年第4期。(收入《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文藝理論》2003年第2期)
12.《論“興”的審美意義》,《文學遺產》,2002年第2期。
13.《文藝之美與天地之心》,《求是學刊》,2002年第1期。(收入《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文藝理論》2002年第6期)
14.《論中國傳統美學的生生品格》,《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2年第6期。(收入《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3年第1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美學》2003年第3期)。
15.《論宗白華的魏晉美學解讀》,《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3年第4期。
16.《〈淮南子〉與中國古代文論精神》,《寶雞文理學院學報》,2003年第3期。
17.《中國傳統美學的人文底藴》,《光明日報》,2003年7月29日。(收入《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美學》2003年第8期)
18.《論林語堂的審美人生觀》,《求是學刊》,2003年第6期。(收入《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04年第2期)
19.《詩興鑑賞與中華文藝精神》,《湖南社會科學》,2004年第2期。
20.《詩興活動與中國傳統審美心理》,《江蘇大學學報》,2004年第2期。
21.《六朝文體論的人文藴涵》,《江海學刊》,2004年第5期。(收入《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5年第1期)
22.《從“氣感説”看文藝的生命激活》,《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4年第5期,(收入《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文藝理論》2005年第2期)
23.《郭象與魏晉美學》,《寶雞文理學院學報》,2004年第4期。(收入《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美學》2004年第11期)
24.《論中國古代文論精神的特質》,《求是學刊》,2004年第6期。
25.《中國曆代美學文庫與學術史瞻顧》,《四川師範大學學報》,2004年第6期。
26.《論林語堂對幽默的解讀》,《中國文化研究》,2004年春之卷。
27.《從“神感説”探討古代文論的“神思説”》,《廈門大學學報》,2005年第1期,(收入《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5年第6期)
28.《體大周正,綜賅有方》,《文學評論》,2005年第2期。
29.《<列子>與六朝文士的演生》,《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5年第6期。(收入《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6年第1期)
30.《文學的生生不息與自然的超驗意義》,《學術月刊》,2005年第6期。(收入《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5年第10期)
31.《從人生憂患到審美昇華》,《寶雞文理學院學報》,2005年第5期。
32.《王弼的闡釋智慧與六朝文論》,《江海學刊》,2006年第1期。(收入《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6年第6期)
33.《論六朝佛學對中國文論精神的升化》,《學術月刊》,2006年第9期。
34.《先秦儒家文論的再認識》,《寶雞文理學院學報》,2006年第5期。
35.《兩漢文學批評與心理體驗》,《文學評論》,2007年第2期。(收入《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7年第7期)
36. 《從<世説新語>看思想對話與文學批評》,《中國文化研究》,2007年第2期。
37.《傳統美學的承續與超越》 ,《山東社會科學》,2007年第7期。
38.《老子的獨語與對話》,《長江學術》,2007年第3期。
39.《論梁代皇族蕭氏兄弟的文學對話》,《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4期。(收入《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7年第11期)
40.《廉恥建構與文化本體》,《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7年第4期。
41.《論<文心雕龍>的人文精神與當代意義》 ,《文心雕龍研究》,第八輯,2007年8月。
42. 《國學與現代中國》,《東南學術》,2007年第5期。
43. 《老子的獨語與對話》,《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年第5期。
44. 《博雅教育與文明互動》,《中國文化研究》,2007年第4期。
45.《從孔子<論語>對話風采看文藝批評》,《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8年第3期。(收入《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文藝理論》2008年第8期)
46.《端午與傳統文化之魂》,《北京觀察》,2008年第6期。
47.《“文律運周,日新其業”》,《中國文化研究》,2008年第3期。
48. 《加強實驗區建設,創新國學人才培養模式》,《中國高等教育》,2008年第19期。
49.《志願服務常態化與建設首善之區》,《北京觀察》, 2009年第3期。
50. 《漫談中國古代文論的學術智慧》,《湖南社會科學》,2009年第4期。
51.《從先秦諸子的對話體看漢語批評》,《江漢論壇》,2009年第8期。
52. 《從董仲舒的奏對看漢代士人與帝王之對弈》,《中國文化研究》,2009年第3期。
53. 《建安文學:從思想對話到文學批評》,《江海學刊》,2009年第5期。(收入《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10年第2期)
54. 《從劉勰與梁啓超的文學趣味論審視當代中國文化》,《文心雕龍研究》,第九輯,2009年11月。
55. 《<孟子>中的思想對話和文學批評》,《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9年第6期。(收入《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10年第5期)
56.《“曹操墓”蓋棺定論為時尚早——應在析疑與求實中探索歷史真相》,《探索與爭鳴》,2010年第3期。
57. 《論東晉顧愷之的“痴絕”》,《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2其期。
58.《教育,從何處啓航》,《河北教育(綜合版)》,2011年第1期。
59.《從劉勰與梁啓超的文學趣味論審視當代中國文化》,《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1期。
60.《從劉勰與梁啓超的文學趣味論審視當代中國文化 》,《浙江工商大學學報》,2011年第1期。(收入《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11年第6期)
61.《論北魏後期兩代士人文學旨趣之異同》,《求是學刊 》,2011年第2期。
62. 《<文心雕龍>與集部形態建構》,《文心雕龍研究》,第十輯,2011年3月。
63. 《從對話角度看莊子文藝批評之價值》,《中國文學研究》,2011年第2期。
64.《再論西魏、北周之際文學復古思想的興起與衰落——兼論陳寅恪先生之“關隴文化本位政策”》,《江海學刊》,2011年第3期。
65.《從風俗批評到審美批評——應劭<風俗通義>新探》,《學術研究》,2011年12期。
66. 《從都城與王權觀念重新審視曹魏集團的文學活動》,《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2年第3期。
67.《境界人生》,《北京觀察》,2012年第5期。
68.《從集部形態看文學觀念在中國》,《中國文化研究》,2012年第2期。(收入《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文藝理論》2012年第10期)
69.《<文心雕龍>與集部形態建構》,《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年第4期。
70.《論魏晉南北朝文學批評與藝術批評的互滲》,《中國文學研究》,2012年第3期。(收入《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12年第11期)
71 《南朝與北朝的文學對話及其文學觀念構建》,《江海學刊》,2012年第5期。(收入《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13年第1期)
72.《從對話與融合層面探討魏晉南北朝文學批評之特質》,《黑龍江社會科學》,2012年第5期。
73.《傳統文化中的管理智慧》,《北京觀察》,《北京觀察》,2012年第12期。
74.《荀子與儒家文論精神的再認識》,《邯鄲學院學報》,2013年第1期。
75.《論中國傳統學術的人文精神》,《社會科學戰線》,2013年第4期。
76.《漢魏士人問題與文學批評之演變》,《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3年第4期。(收入《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文藝理論》2013年第10期)
77.《論“七子之冠冕”的形成——試論王粲文學創作中詩禮秩序與情感表現的融合》,《中國文學研究》,2013年第4期。
78.《“説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木齋先生<古詩十九首>主要作者為曹植説商兑》《中國文化研究》,2013年第4期。
79.《中國文論的“問道”與“原道”》,《中國高校社會科學》,2014年第1期。
80.《從<世説新語>看古代文藝批評形態的演變》,《徐州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2期。
81. 《嵇康傳箋證》,《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2期。(收入《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14年第8期)
82.《友善:中國傳統美德之彰顯》,《國家人文歷史》,2014年第19期。
83.《國學經典與人生智慧》,《中國德育》,2014年第19期。
84.《<文選>編選與嵇康形象》,《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6期。(收入《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15年第3期)
85.《論蔡邕與漢魏文學觀念之禪代 》,《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5年第1期。
86.《“正始之音”再解讀》,《文學遺產》,2015年第1期。
87. 《國學與中國夢的實現》,《光明日報》,2015年12月14日。
88.《國學與中國夢的實現》,《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 ,2015年第12期。
89.《漢末魏晉以“清”為美探源》,《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6年第1期。
90. 《皇侃<論語義疏>與南朝文學思想構建》,《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1期。
91.《從文史交匯看南朝蕭子顯文學批評之特質》,《江海學刊》,2016年第2期。
92.《從葛洪<抱朴子>看魏晉士人的個體價值觀》,《中國高校社會科學》,2016年第3期。
93. 《風雅與玄思的天合——嵇康四言詩融匯問題新探》,《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3期。
94.《興:文學生命力的彰顯》,《文史知識》,2016年第7期。
95.《論鮑照的“急以怨”》,《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7年第1期。(收入《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17年第8期)
96.《論中華思想文化與文藝術語的特質》,《甘肅社會科學》,2017年第1期。(收入《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美學》2017年第4期)
97. 《<周易>賁卦對六朝文學理論的啓迪》,《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3期。(收入《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17年第12期)
98. 《中國文藝術語彰顯中華文明獨特性》,《中國文藝評論》,2017年第6期。
99.《騁無窮之路,飲不竭之源——<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的編寫創新》,《中國文學研究(輯刊)》,2017年第1期。
100. 《中國美學的形神二分與審美物化》,《大西南文學論壇》,2017年。
101.《論家訓視野下的文學批評——以<顏氏家訓>為中心》,《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7年第5期。
102. 《論江淹賦作中的文學審美觀念——兼論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對象的學科定位》,《學術研究》,2017年第10期。
103. 《“赤子之心”與中國美學》,《社會科學輯刊》,2017年第6期。
104.《<周易>鹹卦與六朝涉性文學再探》,《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8年第1期。(收入《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18年第5期)
105. 《<中庸>探賾:心性與審美》,《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2期。(收入《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美學》2018年第4期)
106. 《<文選>不錄趙壹<刺世疾邪賦>探研》,《中國文學研究》,2018年第2期。
107.《<蘭亭序>與魏晉生命精神解讀——兼與肖鷹先生商榷》,《學術界》,2018年第7期。
108.《從<尚書·金縢>看周公形象的悲慨之美》,《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9期。
109.《論劉基文學批評的價值》,《温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5期。
110.《“書寫”與“著述”——如何看待中國古典學術的兩種形態》,《中國高校社會科學》,2018年第6期。(收入《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19年第3期)
111.《<大學>及其美學藴含發覆》,《美學(2017卷)》,2018年12月。
112. 《論魏晉南北朝書寫的“同”與“異”》,《江海學刊》,2019年第1期。(收入《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文藝理論》2019年第6期)
113.《“永明體”與永明時代再探》,《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9年第1期。(收入《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19年第7期)
114. 《<樂記>與古代禮樂文明》,《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1期。
115.《論南朝禮學對美學觀念的建設》,《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4期。
116. 《六朝名士與幽明世界》 ,《學術研究》,2019年第9期。(收入《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20年第1期)
117.《“和”與中國文化傳播》,《中華文化與傳播研究》,2019年第2期。
118.《六朝“任誕”與文學批評》,《中國高校社會科學》,2019年第6期。
119.《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人文雜誌》 ,2019年第11期。
120. 《謝朓詩與南朝政治風雲的婉曲寫照——從鍾嶸<詩品>評謝朓“末篇多躓”談起》,《求是學刊》,2019年第6期。
121.《論中國美學的“中和”智慧 》,《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1期。
122.《謝靈運“興多才高”與“繁富”之奧秘解讀》,《學術界》,2020年第3期。
123.《論<文心雕龍>與子學流變》,《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0年第3期。(收入《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20年第9期)
124. 《論六朝文論中的“意”概念》,《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20年第3期。(收入《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文藝理論》2020年第9期)
125.《中國傳統藝術精神的特質及創新性發展》,《中國文藝評論》,2020年第7期。
126.《中國文學批評的奇正互補》,《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6期。
127.《生也有涯,無涯惟智——<黃保真文集>讀後》,《人文》,2020年第2期。
128.《“温柔敦厚”與秦漢審美文化再建》,《中國高校社會科學》,2021年第1期。
129.《張融現象與宋齊文士活動》,《求是學刊》,2021年第1期。
130.《文學論辯與“兼解以俱通”》,《中國文學批評》,2021年第1期。(收入《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文藝理論》2021年第9期)
131.《“温柔敦厚”與華夏審美心理》,《國際儒學(中英文)》,2021年第3期。
132.《論先唐詩文評的流變》,《河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年第3期。
133.《在“負重”與“摛文”之間——論<文心雕龍>對東晉名臣温嶠、庾亮的評論》,《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21年第 3期。
134.《論南朝樂學與審美批評》,《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年第3期 。
135. 《“天文”“人文”之辨與古代美育思想》,《中國文化研究》,2021年第2期。
136.《論“温柔敦厚”與“隱秀”的詩學融合——以<文心雕龍·隱秀>為中心》,《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年第4期。(收入《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21年第11期)
137.《君子豹變——漢魏六朝君子人格美的演變》,《孔學堂》,2021年第3期。(收入《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美學》2021年第6期)
138.《鄭玄<毛詩箋>與“國史”情懷》,《國際儒學(中英文)》,2021年第4期。
139.《玄言詩的衍化問題再研究》,《學術界》 ,2021年第12期。
140.《論清代詩學對“意”範疇的重構》,《中國詩學研究》,2021年第2期。
141.《默:從人生態度到審美心智》,《社會科學戰線》,2022年第1期。(收入《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美學》2022年第2期)
142. 《唐詩與竹林七賢》,《中國高校社會科學》, 2022年第2期。(收入《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22年第6期)
143. 《<公孫龍子文獻撮要>讀罷》,《博覽羣書》,2022年第4期。
144. 《曹植之“愁”與意象創變》,《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年第4期。
145.《論神聖言説與公共言説的嬗代——“言”“語”概念與古代文論》,《社會科學輯刊》,2022年第5期。
146.《“誰是詩中疏鑿手”——古代文藝批評的角色探索》,《中國文藝評論》,2022年第10期。
147.《從<世説新語>看六朝美育風貌》,《藝術廣角》,2022年第6期。
148.《意象摺疊與庾信蕭瑟詩風的生成》,《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年第6期。
149.《清談與感興》,《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3年第4期。
150.《疏野與詩學》,《中國文藝評論》,2023年第4期。
[2] 

袁濟喜所教課程

本科生:1、中國古代文學與文學批評。2、中國文學理論史。3、魏晉南北朝文論選講。4、中國美學史
研究生:1、中國古代文藝學。2、中國古代文學批評方法論。3、中國現代美學研究。4、集部專題研究。
研究方向: 中國古代文學、中國古代文論、中國美學與魏晉南北朝文學

袁濟喜獲獎情況

《六朝清音》(主撰),獲第五屆國家圖書獎。
專著《漢末三國兩晉文學批評編年》,榮獲2014年全國優秀古籍圖書二等獎。
獲北京市政協“2015年優秀提案”表彰。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