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袁承志

鎖定
袁承志,是金庸武俠小説《碧血劍》中的男主角,為明末抵禦滿洲入侵的大將袁崇煥之子,名為“承志”,寓意“續承父親遺志”,武功高超,後來隱退江湖定居浡泥國左近的一座大島嶼開闢了一片新天地。
中文名
袁承志
別    名
「金蛇王」
性    別
登場作品
碧血劍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山海關
出生年份
1623年
父    親
袁崇煥
妻    子
夏青青
岳    父
金蛇郎君
岳    母
温儀
門    派
華山派
師    父
朱安國倪浩羅大千崔秋山穆人清
棋    友
木桑道長
師    兄
黃真歸辛樹
弟    子
何惕守(原名何鐵手
居住地
西嶽華山→渤泥國無名島
主要成就
幫助李自成推翻明朝

袁承志人物生平

袁崇煥枉死後被父親的舊部救出,這時他還只是一個七歲的小孩子。後來朱安國等袁崇煥舊部成員教他讀書寫字,並打好武功根基,好讓他為父親袁崇煥報仇。多年後他從李自成部下的崔秋山學到“伏虎掌”。及後機緣巧合下更拜了“華山派”的掌門“神劍仙猿”穆人清為師,並在華山上從“鐵劍門”的“千變萬劫”木桑道長和“金蛇郎君夏雪宜的金蛇秘笈中學得一身驚人的武功。多年後,袁承志已成了一個武功高強的青年人,下山後,他行俠仗義,結識紅顏知己温青青,並在七省豪傑的支持下成為武林盟主,協助闖王起義並幫助闖軍攻破明王朝首都北京。
後來李自成入京,眼見闖軍腐化,義兄李巖慘死,因而與青青、何惕守和其他朋友們收復一座位於渤泥國(今文萊)附近、荷蘭所殖民的大島嶼,從此隱居海外。

袁承志人物經歷

童年的袁承志義勇聰明,十分可愛,但是長大了的袁承志卻相當乏味,一副正人君子的模樣,動不動教訓人,但有時又過於自負,近乎浮滑,例如挾着雞腿表演“兩儀劍法”就是。這個人物被金庸更好地詮釋出了人的成長變化,心理上的變化。《碧血劍》故事開始便是袁承志的苦兒歷險記。袁承志找不到崔秋山和啞巴的蹤影后,便茫然無主地放聲大哭。他還是個孩子,就太早品嚐到了人生中生離死別的痛苦,太早就彷徨無依。這是他命運和人生的悲劇,這造成他日後並沒有做出大的成績來的原因。袁承志少年失怙,長大後反而消失了許多鋒芒。郭靖還有母親和江南七怪的看護,楊過自己乾脆自生自滅,在社會上討生活,反練出一種狠勁,這與袁承志不相同。苦難有時候反而會使孩子過早地表現出成人堅強的一面,但那並不是他真的提前成熟,那更多的是一種速成的缺乏根基的假象,更能表現出孩子的驚怯和困惑。倪匡先生説袁承志童年義勇精明,十分可愛,長大了反而變得乏味。如果仔細分析,即是以上的道理。袁承志拼着命發蠻發狠與胡老三纏鬥一段,為的是要救安小慧,安大娘心裏稱讚他“小小年紀,居然如此俠義心腸”。這正是少年英雄袁承志的傳神寫照,不過在他少年的俠義中,我們不要忘了其背後的辛酸血淚。少年的袁承志確是資質不錯,聰明伶俐,他一見到穆人清便知道恭恭敬敬地磕頭叫師父,讓這個安大娘所言的“脾氣很古怪,你不聽話,他固然不喜歡,太聽話了,他又嫌你太笨,沒骨氣”的捉摸不透的老頭,對他一見即喜,幾乎是毫不猶豫地收了袁承志為徒。
袁承志到處討人歡喜,安大娘喜歡他不説,崔秋山誇他聰明,連那個啞巴也極喜歡他。看啞巴知道穆人清同意收袁承志為徒,喜得把他拋在空中再接住,接連四五次,其內心的真摯情感流露無遺。 在華山學藝,袁承志所到之處盡是一片掌聲和歡笑聲。這個聰明活潑的孩童,給大家都帶來了歡樂,而他自己也終於有了歸宿,也找到了人生的幸福。袁承志學得聰明,又用功勤奮,武功進境極快。接下來他又遇上木桑道長,又是一個造化良機,他得到了許多的收益。
袁承志如何討人歡喜,僅從木桑道長一見面便送了他極為貴重的護體寶衣一件事便可知,而木桑道長也沒有看錯人,此後袁承志陪木桑道長學棋下棋,讓木桑道長過足了棋癮。
金蛇郎君行事處處透着三分邪氣,死後還想着算計人,若發現他藏身洞穴之人稍有貪心,未能依照他留簡的指示先葬其骸骨再開啓寶盒,即難逃大難。袁承志的性格和郭靖一路,都是至誠君子,厚道老實,所以能遵金蛇郎君留簡的指示所囑而行動,避過了危險。
竇智孔版袁承志劇照
竇智孔版袁承志劇照(23張)
少年聰明伶俐的袁承志在成熟,但這種成熟中卻有了一種青澀的不太協調的意味。武功只是外在的,他幸運地在學到穆人清、木桑道人的高妙武功之後,又通貫了金蛇秘笈的奇異武學,他甚至在三種不同的武功之中,更有領悟和超越。但他內在的轉變卻沒有相應的提高。
這種由蠶蛹到化蝶的過程,最是艱難和不易,看袁承志與李巖紅娘子相識之後,傾慕李巖的書生謀士的儒雅風度,自己也買了一套書生衣巾,學作書生打扮,此處最能剖明袁承志變化的心路歷程。如果説袁承志是陳家洛到郭靖之間的過渡,此時的他更與陳家洛相近。
人物感情
袁承志和温青青認識之初彼此之間是一種輕喜劇的誤會。當温青青的女兒身份未揭露之前,兩人之間的關係讓人看着尷尬,袁承志對温青青處處容讓,寫得有些生硬和牽強,甚至有一點同性戀的曖昧氣氛。長大後的袁承志,似乎確是遲鈍迂腐得多了,缺乏了少年時的靈氣。
温青青終於恢復了俏麗女兒的本色,袁承志是大跌眼鏡,書中説他“以前許多疑慮之處,豁然頓解”,其實也未必,女兒家忽嗔忽喜一悲一笑的心事,他還需有些日子慢慢去琢磨呢。
袁承志大破温家五老五行陣,表現了袁承志的藝高人膽大。袁承志僅用了安小慧頭髮上戴的一枚普普通通的玉簪,便不費多少力氣,破解温家五老的五行陣外加一個鋪佐的八卦陣。此一戰有驚有險,極具戲劇效果和幻想發揮的是,五行陣八卦陣雖厲害無比,袁承志卻優哉遊哉,躺在陣中悶睡大覺。表面上是袁承志託大,全不把眾人放在眼裏,實際上卻是袁承志看出了陣勢的關鍵和弱點所在。以不變應萬變,金大俠寫出高明的武學境界。
與小時候的聰明機靈相反,正所謂小時了了,大未必佳,袁承志對於温青青反覆多次、明白得不能再明白的示愛,還是不可思議地木訥和無動於衷,不無呆氣地愕然不解。郭靖雖也是老實愚魯,但對黃蓉的反應卻是心有靈犀,一點即通,執着而熱烈。袁承志相比之下確是遜色不少,他的老實模樣多了幾分道學氣,總覺不夠本色。正如温青青心中對袁承志的不滿:“他確是個至誠君子,只是也未免太古板了些。”
所以温青青帶着袁承志在秦淮河的槳聲燈影裏虛凰假鳳地吟風弄月一番,袁承志最是尷尬,在這一場遊戲一場夢中,温青青反倒成了袁承志情慾的啓蒙教師,扮演誘惑者的身份,袁承志終於在朦朧中體味到了男女之情中的纏綿,悄然心動。
温青青怒殺馬公子,是其“妖女”的任性和不受世俗禮法所拘之處,她的行事只聽從內心的良心原則,這在袁承志是難以接受的,此一段,讓人想起《倚天屠龍記》中殷素素張翠山的故事。這兩對性情相仿的戀人,都是女方更為尖鋭和個性鮮明奇異,都對生命和社會有一種更深刻的奇異把握,而温文儒雅的男方,都顯出迂腐的一面,被動地提升境界。
個性特點
林家棟版袁承志劇照
林家棟版袁承志劇照(20張)
袁承志本領高人一籌,行棋先人一着,打抱不平,排擾解難,扮演着救苦救難,打抱不平的角色,出道不久,已能獨當一面,有所為而來。但袁承志的光彩,卻總是被從未正面出場的金蛇郎君的獨特神秘魅力所遮過,給我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的,依然不是袁承志的高妙武功,而是金蛇郎君的傳奇的人生。
因為金蛇郎君的出色,袁承志的性格總是內抑和收斂,不能有充分的發揮,他似乎沒有找到自己準確的安身立命的切入點,表現的行為舉止缺乏震撼人心的深度。看已是少年老成的袁承志,竭力在模仿前輩高人的瀟灑風範,他甚至學起大師兄黃真的滑稽行止來,表面化地想揮灑自如,一手舉酒杯,一手拿筷子夾雞腿,模樣實在有些不倫不類,怪模怪樣。從內在的氣質上看,他實在與金蛇郎君或是黃真有本質的差別,他不能像郭靖那樣樸素。
袁承志雖然拜穆人清為師,師出名門正派,但他武功中正派的一路卻遠不如從金蛇郎君那裏學來的亦正亦邪的一路好看、實用和有效。
江湖生涯
袁承志和歸辛樹夫婦的較量,用師門的武功往往捉襟見肘,實在看不出華山派的名門正派武功的風光之處。而袁承志一旦用起金蛇郎君奇妙詭異的武功來,情況就立即能夠改觀,將劣勢變為優勢。如此看來,金蛇郎君確實是一個讓人歎服不已的絕異天才。金大俠暗地裏對金蛇郎君的推崇實在是青眼有加。
袁承志和温青青,按照金蛇郎君留下的藏寶秘圖找到了寶藏,由此引出一段羣盜攔路截寶的鬧劇。袁承志與羣盜鬥智鬥勇,意氣風發,風光十足,其實並沒有襯托出袁承志的真本事來,因為袁承志與羣盜力量的對比實在是太懸殊了,甚至可以説是勝之不武,不足為奇。袁承志的造反,以及與李自成農民起義軍的聯盟,其最內在的基礎,更多的在於家恨,而不是在於國仇。這就決定了袁承志在政治上缺乏遠大志向,對政治問題不夠敏感。
黃日華版袁承志 黃日華版袁承志
袁承志是個英雄,但更多的是個個人主義的英雄,在那個風雲聚會的大變遷大動亂的時代,他的作為不可能太大,他的侷限性非常明顯。
袁承志被眾人推舉為盟主,是被動的,這一點上他更像《倚天屠龍記》裏的張無忌,沒有野心,不是一個政治人物,他身不由己地被歷史的潮流挾裹着向前隨波逐流,他建功立業,沒有明確的目標,只是即興的,時事造就的。與《射鵰英雄傳》中的郭靖相比,袁承志缺乏更為深入的道德和正義的力量。
在這一點上,袁承志也有自知之明,他感嘆自己是除了武功之處,什麼都不如自己的父親。袁承志缺乏的實際上也就是他父親那種文化底藴和巨大的人格力量。
袁承志雖然被推舉為羣豪的領袖,但他們的才情和見識,並不足以在複雜的江湖關係和權力鬥爭中左右逢源。但好人有好報,好人有好的運氣,種種機緣湊巧,使袁承志並沒有費太大的力氣,就輕易地接二連三地收服了人心,他的局面也越來越大。
僅僅是仗着自己的武功高明,出手化解了鐵羅漢和聖手神偷胡桂南兩人的拼鬥,袁承志便得到了有神奇藥效的“朱睛冰蟾”,而且正是有此“朱睛冰蟾”,後面袁承志又進一步有機會大作好人,救死扶傷。
袁承志的身世決定了他的情感取向,決定了在亂世危邦中,他與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站到了同一陣線上。明朝崇禎皇帝這一方,是與袁承志有殺父之恨,而滿清皇太極那一方,則是袁承志之父袁崇煥的死敵。而李自成農民起義軍揭竿而起,一方面要推翻昏庸腐朽的明朝,另一方面又要抗虎視中原的滿州韃虜,袁承志很自然地要成為李自成農民起義軍的同道,很自然地對其抱以極高的期望值。此書最後,袁承志打敗武功高強的玉真子,為木桑道長的鐵劍門清理門户,雖然勝利並不容易,但也沒有多少值得誇耀和讓人興奮的,江湖中善惡難明,正邪難辨,看得只是讓人灰心喪氣,就算是穆人清所主持的名門正派的華山派,也良莠不齊,不明道理,不分輕重緩急,不識大局。清者自清,濁者自濁,憑袁承志一己之獨善,也難有作為。傷心之地,難以久留,袁承志最後帶着温青青及門下眾人離開大陸,到海外去做化外之民,尋找自己理想的樂園。“萬里霜煙回綠鬢,十年兵甲誤蒼生”,一個誤字,為全書的主題劃出了一個休止音。

袁承志人物形象

在舊版之中,似乎還愛賣弄文才,一面寫《兵車行》,一面接招,將他本身既有浩然正氣又不呆板的性格發揮的淋漓盡致。新版把他的文學味道減等,《兵車行》變成了他自幼背熟的父親給皇帝上的奏章,他又謙虛了幾句,説字寫得不好之類,但形象並未受到影響。袁承志最大的好處是對温青青(即夏青青夏雪宜之女)十分温柔諒解,小心呵護。她怎樣刁蠻,他都不介意,只是憐惜呵護。
袁承志這人物不大出色、名氣不大響亮,有兩個主要原因:一是《碧血劍》的故事比較弱,難令人留下深刻印象;其次是他的光芒,輕易被兩個沒出過場的真正主角蓋過,在舊版裏,真正的主角是金蛇郎君,在新版裏,主角是袁崇煥。金蛇郎君是虛構的武俠奇才,袁崇煥是歷史有名的大人物,相形之下,袁承志不過是個平庸的閒角。但以事蹟來説,袁承志空有武林盟主金蛇營主帥的身份,在當時所做的看來轟轟烈烈的大事,似乎在當今民族融合團結的大背景下被弱化。使人覺得卻像沒有做過什麼轟轟烈烈的大事,似乎比陳家洛還差一點。他一開始就是支持闖王李自成(最早是高迎祥),打擊後金軍(即滿清軍),等到發現闖王醜惡的一面,從而發覺自己力挽狂瀾而不得,無力兼濟天下,他就意興闌珊,於是退而齊家,獨善其身,帶着青青及羣雄移居海外去了。舊版時《碧血劍》的人物多花樣,橋段頗弱,袁承志的故事像“少年曆險記”多過英雄揭竿起義,袁承志本人也就分量有限,到了新版,金庸大幅改寫,大大加深了歷史意味,袁承志更加無足輕重。
長大了的袁承志越發沉穩,他以國家大義為己任,出生入死;他以其父為標榜,當仁不讓。
但具備俠義之士的正義凜然之外,還不乏機智,敏鋭。
既做到了英雄千古,治國安邦,又兼顧了生活真情,修身齊家。

袁承志人物評價

成年袁承志 成年袁承志
碧血劍》小説最後一回,已成為民間抗清領袖的袁承志看到反清復明的大勢已去,覺得自己空有一身驚世駭俗的武功,卻無安邦救國的權謀韜略,自己又不願落草為寇,不禁有些心灰意懶。這時,他回想起張朝唐説過浡泥國民風淳樸、人民安居樂業的情景,便產生了避難海外的想法。隨後,他召集一幫同道中人從山東乘船前往東南亞,到達“浡泥國左近大海中的一座島嶼”。他們趕走了盤踞在那裏的紅毛海盜,終於在海外開闢了一個新天地。其實,袁承志避難海外的例子並非金庸獨創。明末清初小説家陳忱曾寫過一部《水滸後傳》,描述了以阮小七李俊為首的一批原梁山好漢,因不堪奸臣惡霸的欺壓,紛紛再次造反,但迫於形勢不得不出逃海外。後來,他們在暹羅(即泰國)成就了一番大業,李俊最終成為暹羅國主。這些情節雖屬虛構,卻同《碧血劍》一樣反映了當時不少中國人避難東南亞的現實。這些中國移民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為當地社會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碧血劍》是《書劍恩仇錄》到《射鵰英雄傳》中的過渡,袁承志這個人物也是陳家洛郭靖中間的一個過渡。袁承志制伏兩頭猩猩,為之取名“大威”、“小乖”,已有了《射鵰英雄傳》中一對白雕妙用的影子。

袁承志武功絕學

伏虎掌法
華山派掌法,這路掌法共一百單八式,每式各有變化,奇正相生相剋,共三百三十四變。八大要訣有勾、 撇、捺、劈、 撕、打、崩、吐、變化多端,運用時愈出愈奇。
破玉拳
華山派拳法,這路拳法招招力大勢勁,一拳打來猶如鐵錘擊巖、巨斧開山一般。
鐵指訣
華山派指法。硬愈鋼鐵,剛猛寸勁,無堅不摧,開磚如泥。
混元掌
華山派掌法,乃是自外而內修練「混元功」之用的掌式,藉由練掌修習內勁, 待「混元功」大成,兩相配合威力更增。
混元功
道家功之法, 講究呼吸吐納,打坐練氣,自外而內,別具蹊徑,於掌法中修習內勁。這門功夫雖然費時甚久,見效極慢,但修習時既無走火入魔之虞,練成後又是 威力奇大。蓋內外齊修,臨敵時一招一式之中,皆自然而有內勁相附,能於不著意間制勝克敵。待得「混元功」大成, 那更是無往不利,無堅不摧了。
攀雲乘龍
鐵劍門輕功,不彎腿作勢,忽然全身拔起,能竄到了大樹之巔,一個倒翻筋斗,又回到原處。雖説只是一 招,可見腰腿之勁,步法眼神身子,都有無數奧妙。
鐵劍門輕功,變化奧妙,須以更深內功作為根底,基本道理卻也與以前所學的輕功無別。這套輕功轉折滑溜,直似游魚一般,與人動手之際,若是但求趨避自保,敵人兵刃拳腳萬難及身。輕靈已極,但似嫌不夠沉厚,始終躲閃而不含反擊伏着,對方不免無所顧忌。
金蛇擒鶴拳
袁承志由《金蛇秘籍》上學得之拳法,招式頗為怪異。
金蛇遊身掌
夏雪宜寫入《金蛇秘籍》的一套掌法,身形便如水蛇般遊走不定,系從水蛇在水中游動的身法中所悟出,掌 法中凌厲怪異,招招險辣。
袁承志由《金蛇秘籍》上學得之劍法,照式練去,初時還不覺甚麼,到後來轉折起伏,刺打劈削之間,甚是不顧,有些招式更是絕無用處,但只要持「金蛇劍」微一舞動,登時明白了「金蛇劍法」的怪異之處,原來劍尖兩叉既可攢刺,亦可勾鎖敵人兵刃,倒拖斜戳,皆可傷敵,比之尋常長劍增添了不少用法,先前「金蛇劍法」 中頗多招式甚不可解,用在這柄特異的「金蛇劍」上,盡成厲害招術。
意假情真拳
袁承志由《金蛇秘籍》上學得之拳法,照金蛇郎君當年創這招時,正自苦念温儀,這一招中藴含了男女間相思繾綣之時兩情真真假假、變幻百端、患得患失纏綿斷腸的諸般心意,其中忽真忽假,似虛似實,到底拳勢擊向何處,連自己也是瞬息生變,心意不定,旁人又是如何得知?
袁承志得到金蛇秘籍之後在洞中研習的過程,這位十三歲的少年絲毫悟不出其中奧妙,這一節十分重要,直到最後一章與玉真子大戰之時,情勢危急之際,兩位所愛的女子之生命懸於一線之下,才悟到其中的奧秘,武功之境界趨於圓滿。
這究竟是怎樣的一招:見秘籍中以墨筆詳述這一招如何似真似幻,説道「人間假意多而真情罕見。種種試探,欲明對方真意所在,而真意殊不易知,此所以惆悵長夜而柔腸百轉欲斷也。」這一招中包含了無數虛招,最後説道:「別道人家有無真情,即令自己,此招終歸何處,自家總亦不知。」最後一擊,似虛似實,心意不定,出招者自己既不知此招擊向何處,對手自然更加不知,只因不知其何來何去,自是難以閃避拆格。這是一招根本不能抵擋的武學招數……

袁承志角色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