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袁徵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

鎖定
袁徵,1968年11月出生於安徽省金寨縣。1999年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獲得國際政治學博士學位。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美國外交優勢學科帶頭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1]  美國研究所美國外交研究室主任、學術委員會委員、職稱評定委員會委員、學位委員會委員、“美國綜合國力變化與國際比較”創新項目首席研究員及《美國研究》雜誌編委。兼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國際關係專業(美國外交方向)博士生導師、和平與發展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主要從事美國對外戰略與中美關係的研究。
擔任中華美國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負責學會日常工作。承擔多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和中國社科院重大或重點課題的研究工作,並完成中辦、國辦、國家安全委員會、中央軍委、中宣部、外交部等委託的課題,多次參加有關部委的座談會。
多次訪美,曾在美國斯坦福大學(1998-1999)、馬里蘭大學(2003-2004)和夏威夷亞太安全研究中心(2011)訪學,走訪美國多個官方和智庫機構。曾作為外交部專家小組成員訪美(2009)、應邀赴美參加“中美青年領袖對話”(2014年)和“中美關係中的台灣問題”二軌對話(2018年)。 [1] 
中文名
袁徵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68年11月
畢業院校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職    稱
研究員
學    歷
博士研究生
出生地
安徽省金寨縣

袁徵人物經歷

1991年於安徽師範大學獲得歷史教育專業學士學位;
1992年——1993年在南京大學—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學習;
1994年於南京大學獲得國際關係史(美國外交)碩士學位;
1998年——1999年在美國斯坦福大學亞太研究中心訪學;
1999年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獲得國際政治學(美國外交方向)博士學位;
2003年——2004年在美國馬里蘭大學(College Park)政治學與政府系訪學;
2007年秋,在中央黨校參加全國哲學社會科學教學科研骨幹理論研修班學習;
2011年5—6月間,在美國夏威夷亞太安全研究中心交流學習;
1999年——至今,就職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曾先後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美國外交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員/美國外交研究室主任。 [1] 

袁徵研究方向

美國對外政策(包括中美關係)、美國國會、美國選舉政治、利益集團政治、美國社會中的槍支問題、美國的腐敗與反腐敗。 [1] 

袁徵主要貢獻

著作
1、《問鼎白宮》(合著,中國青年出版社2000年);
2、《與中國接觸》(合譯著,新華出版社2001年);
3、《登上胡佛塔》(獨著,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年);
4、《誰在恨美國》(合譯著,中國青年出版社2004年);
5、《美國市民社會研究》(合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
6、《意識形態與美國對外政策》(合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7、《國會與美國外交政策》(合著,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
8、《冷戰以來的中美關係》(合著,重慶出版社2006年);
9、《鄉土中國的變遷——美國學者在山東鄒平的社會研究》(本書顧問,並撰寫“奧克森伯格與山東鄒平考察”一節,山東人民出版社2008年);
10、《美國的政治腐敗與反腐敗》(合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
11、 《中國民眾的國際觀》(第1、2、3、4輯)(“中國人看美國”子項目協調人,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2012、2012、2014年);
12、《當代中美關係研究》(1979——2009)(合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年);
13、《美國研究十年回顧 (2001—2010)》(合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年);
14、《美國思想庫與冷戰後美國對華政策》(合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年);
15、《美國年鑑 2014》(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年);
16、《國際多邊機制下的中美互動》(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年)。
論文
在《美國研究》、《當代亞太》、《國際論壇》、《世界歷史》、《史學月刊》、《理論視野》、《國際安全研究》、《台灣研究》、《人民論壇》、《和平與發展》、《中國圖書評論》等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60餘篇,如“利益集團政治與美國對華政策”(2000)、“總統遊説與國會決策”(2001)、“非政府組織與美國對華人權外交”(2002)、“論美國槍支管制運動的發展及前景”(2002)、“論美國政治生活中的槍支管制問題”(2003)、“國會山權力的變遷與美國內外政策的走向”(2007)、“合作抑或對抗——試析美俄關係的未來走向”(2008)、“試論美國的新聞監督與反腐敗”(2009)、“中美關係六十年的思考與展望”(2009)、“艱難的選擇——論杜魯門政府的巴勒斯坦政策(1945-1948)”(2009)、“China-US Relations, Tending Towards Maturity”(合作,2009)、“論奧巴馬政府對外戰略的調整”(2010)、“重返亞洲——奧巴馬政府東亞政策評析”(2010)、“美國對外戰略的調整及對我國的影響”(合作,2010)、“塑造與被塑造——中美在國際多邊機制下的互動”(2012)、“中美關係:在合作與競爭中前行”(2013)、“美國民眾對中國崛起的認知”(2013)、“美國對外政策是如何出台的?”(2014)、“中美新型大國關係構建:理想與現實”(2015)、“論奧巴馬政府的對台政策及其走向”(2015)、“奧巴馬主義與美古關係的解凍”(2016)、“中美互動與世界秩序的變遷——由基辛格《世界秩序》説起”(2016)、“中美戰略博弈進入新階段”(2016)、“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與中國的周邊安全形勢”(2016)、“當前中美相互認知與戰略誤判可能性”(2016)、“從奧巴馬到特朗普:美國對台政策的調整與變化”(2017)、“試論特朗普政府對外政策趨向”(2017)、“西方利益集團何以陷入惡性政治博弈”(2017)、“特朗普政府新亞太戰略與中國應對”(2018)、“美日同盟與中日關係”(2018)、“當前中美關係處在十字路口”(2018)、 “美國單邊主義行為衝擊國際秩序”(2019)、“中美博弈影響下的中國戰略機遇期(2019)”、“‘美國優先’論及其國際影響”(2019)、“美國總統彈劾:歷史與現實”(2020)、“美國危機應對的是與非”(2020)等。
講演
曾在中央黨校、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人民公安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北京林業大學、華僑大學(廈門)、中紀委培訓中心(北戴河)、北京市委黨校、解放軍總參老幹局、湖南人民檢察院、民生銀行、湖北省圖書館(長江講壇)、無錫圖書館及美國伍德羅·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馬里蘭大學、南加州大學美中學院等機構發表講演,闡釋美國對外戰略、中美關係、美國大選、美國政治體制及歐美腐敗等問題。還應約在《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瞭望》、《紫光閣》/《旗幟》、《半月談》、《世界知識》、《同舟共進》、《學習時報》(中央黨校主辦)、《環球時報》、《國際先驅導報》、China Daily、《北京日報》、《中國報道》、《中國投資》、《南方週末》、香港《文匯報》、《明報月刊》、香港《中國評論》、美國《僑報》等30多家報刊上發表國際評論約350篇,並曾接受新華社、《人民日報》(包括海外版、人民網及《環球時報》)、中央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國際廣播電台、中紀委網站、香港鳳凰衞視、香港中國通訊社、北京電視台、北京人民廣播電台、湖北衞視、深圳衞視、新浪網、搜狐網、《中國新聞週刊》、《三聯週刊》、《北京日報》、《解放日報》、《南方日報》及美國、日本、英國和新加坡等多家媒體採訪。 [1] 

袁徵所獲榮譽

合著《意識形態與美國外交》和《美國的政治腐敗與反腐敗》分別於2010年和2013年獲得中國社科院優秀成果二等獎;參著的《美國思想庫與冷戰後美國對華政策》(陶文釗主編)為2014年中國社會科學院重點推薦成果,2017年獲得老幹部科研成果三等獎。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