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袁市區

鎖定
袁市區(向陽區),是四川省鄰水縣下轄的一個區級行政單位,存在至1993年
中文名
袁市區
存在至
1993年
性    質
區級行政單位
上    屬
四川省鄰水縣
發展歷史
  • 1951年6月鄰水縣行政區劃時,縣人民政府決定增設第六區公所。駐地設在福星鄉(現長灘鄉)高堰埂,下轄福星、人大、袁市、雙龍4鄉。1952年8月,第六區公所改稱第七區公所,駐地遷到福星鄉書坊(現長灘鄉讀書壩村),下轄袁市、福星、人大3個鄉。1953年2月,增轄關河鄉。4月.第七區公所管轄袁市、關河、大石、人和、長灘5個鄉,9月,增轄新房、柏林兩個鄉。1954年6月,又增轄沙石鄉。1955年3月,縣政府決定將第六區(九龍區)公所所轄的黃陵、雙龍兩個鄉劃歸第七區公所管轄。1956年1月,第七區公所撤銷,柏林、關河兩個鄉併入袁市鄉,為縣直屬鄉;其餘鄉分別劃歸九龍區公所和豐禾區公所管理。1961年4月24日,縣委決定將豐禾區公所所轄的雙河人民公社、九龍區公所所轄的雙龍人民公社和縣直屬的袁市人民公社劃出,設置袁市區公所。駐地設在袁市人民公社場鎮,1962年1月,增轄關河人民公社。1966年5月“文革”開始後,袁市區公所工作受到干擾。1967年1月,為了破“四舊”,袁市區公所改稱向陽區公所。上海“一月風暴”後,區公所無法堅持正常工作,處於半癱瘓狀態。3月,在區人武部主持下.建立了向陽區生產辦公室。代行區公所職能。“文革”初期.向陽區公所工作受到干擾。其職能被區生產辦公室代替。1969年12月29日.經達縣地革委批准.向陽區革命領導小組成立.實行。一元化”領導。1973年5月12日,經地革委批准.向陽區革組改稱袁市區革命領導小組。“文化大革命”剛結束時,各項工作還未完全理順,袁市區革組仍然履行着行政領導職能。1978年5月,經地委批准,撤銷袁市區革組,建立袁市區公所.並任命了正、副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