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袁勃

(雲南省委宣傳部原副部長)

鎖定
袁勃(1911—1967),當代作家、文藝評論家。河北廣宗縣人。1937年奔赴延安,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八路軍西北戰地服務團通訊員,漢口、重慶《新華日報》助理編輯,晉冀魯豫解放區《人民日報》編輯主任,華北《人民日報》副總編,北平《解放報》總編。在此期間,他寫過大量的通訊報道、社論和文藝評論,並參與過一些地區黨報的創建工作。建國後到雲南工作,曾任雲南省新聞出版處處長、中共雲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部長,雲南省委常委,《雲南日報》社社長,全國文聯委員,中國作家協會昆明分會主席等職。到雲南工作後,積極挖掘和整理民間文學遺產,熱心培養少數民族作家、演員、歌手。先後出版有詩集《詩風》、《給太陽》,發表文學評論論文《一部優秀生動的敍事詩》、《談民族民間文學》。整理出版過長詩《逃到甜蜜的地方》。為許多作者和作品寫過序和跋。1981年雲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袁勃詩文選》,收散文作品70餘篇。 [3] 
中文名
袁勃
別    名
何風文
出生日期
1911年
逝世日期
1967年
出生地
河北廣宗

目錄

袁勃人物生平

袁勃(1911~1967),原名何風文,曾用名何苞久、何丹楓。河北省廣宗縣刁家營村人。
袁勃於民國15年(1926)在家鄉小學畢業後即到邢台、保定、北平上學,後到中國學院學習。“九·一八”事變爆發,他與王亞平等在北平創辦《紫微星》,發表詩歌,反對日寇侵略和蔣介石出賣東北的罪行。“九·一八”事變二週年,他參加了反帝大同盟的救亡運動。在北平街頭集會遊行,寫標語,散傳單,抨擊時政,揭露日帝陰謀。此後,勇敢熱情地投入新詩歌運動,在北平、青島等地與王亞平、孟英、方殷一起創《新詩歌》、《詩歌雜誌》等,1936年出版詩集《真理的船》。“七·七”事變後,毅然離開北平,投奔革命。1937年10月,在太原參加西北戰地服務團,次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隨部轉戰南北,曾任八路軍西北戰地服務團通訊員,武漢、重慶《新華日報》助理編輯、記者、特派員,曾到晉綏、晉冀魯豫等革命根據地進行採訪、深入生活。28年參加作家戰地訪問團,到西北、華北戰區訪問。發表《一支筆的故事》、《小號兵》等富於激情的文章。
後來到太行山抗日根據地,歷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宣傳幹事,太行《新華日報》副總編輯、晉冀魯豫《人民日報》編輯部主任、華北《人民日報》副總編輯。寫了許多社論、評論、通訊報道,鼓舞后方軍民。北平解放,調任《北平解放日報》總編輯。
1950年2月,袁勃隨軍南下雲南。先後擔任中共雲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雲南日報》社社長、總編輯,省委宣傳部部長、省委常委、中國文聯第三屆委員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昆明分會主席。
1956年9月鄭伯克調京,袁勃出任部長。50年代初期,中國經歷了一場急風暴雨的階級鬥爭,在複雜尖鋭的鬥爭中,袁勃堅持黨性原則,經常深入第一線,每年下鄉、下廠都在兩個月以上。為了鍛鍊幹部,他還要求機關幹部下鄉、下廠參加清匪反霸、減租退押、土地改革、合作化等社會變革和羣眾運動。
在宣傳工作中,認真宣傳和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全省城鄉廣泛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思想、社會主義道路和社會主義優越性的宣傳教育,激發廣大工農羣眾、幹部和知識分子的積極性,同時,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教育幹部、羣眾,深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重視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
袁勃長期從事新聞工作,在新聞和報業方面的實績頗豐。他於1950年和1955年兩度出任《雲南日報》社社長、總編輯。他經常強調全黨辦報,羣眾辦報,強調報紙是黨聯繫羣眾的重要紐帶。他十分關心讀者來信,每隔一段時間,要親自過問來信情況,指示在報紙上開設“讀者來信”、“批評建議”、“人民之聲”、“答讀者問”等專欄,他認為讀者來信反映的問題,常常是黨的工作的“晴雨表“、“温度計”。要求報社工作人員要多想羣眾,對羣眾的疾苦,要感到切膚之痛,要賦予高度的熱情,不能認為照轉來信就是完成了任務。他重視新聞工作者的培養工作,對編輯部的人員在思想上、工作上和業務上既關心又嚴格要求。思想上倡導思想互助,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工作;工作上啓發獨立思考,放手讓大家大膽工作,遇到困難和問題時,他總是耐心幫助,熱情鼓勵;業務上對有些報道應該怎樣採訪,怎樣組織材料,突出什麼,怎樣落筆等等,開展了業務討論和互相學習。他培養了一批在新聞事業上卓有成效的編輯、記者,後來成為雲南新聞戰線的骨幹力量。
他在指導新聞事業健康發展的同時,曾親率幾萬人的文藝大軍,深入民族民間蒐集發掘,積極從事雲南文學藝術創作和民族民間文藝整理的組織領導工作,熱心培養作家、演員、民族民間歌手等文藝工作者。在50年代和60年代初期,雲南湧現出一批在全國有影響的作品,如小説《橋》、詩《流沙河之歌》、電影《五朵金花》,敍事長詩《阿詩瑪》等。
袁勃在這一時期也創作了《撒梅人的歌》、《一支新的讚歌》等詩歌,整理了彝族民間長詩《逃到甜蜜的地方》;在《人民日報》、《文藝報》、《人民文學》、《邊疆文藝》等報刊上發表了《雲南民族民間文學工作的新發展》、《東風吹放花千樹》、《談民族民間文學》等文藝論文;為《橋》、《雲南歌謠》、《彩虹》、《流沙河之歌》、《娥並與桑洛》等書作序。
袁勃對工作勤勤懇懇,認真負責,熱情洋溢,平易近人,誠懇,坦率;他愛憎分明,勇於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從不隱瞞自己的觀點。
1962年10月,袁勃患腦血栓症,久卧病榻。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衝擊迫害,憂國憂民,心情鬱悶。1967年6月6日在昆明逝世,終年56歲。
到1978年8月,中共雲南省委為袁勃平反昭雪,為他舉行追悼會。1981年雲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袁勃詩文選》1冊。 [2] 
20世紀50年代在北京合影,左起:袁勃、張磐石、李莊、安崗 20世紀50年代在北京合影,左起:袁勃、張磐石、李莊、安崗 [1]
參考資料
  • 1.    人民日報創刊68週年 戰火淬鍊的那些黨報總編輯們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9-03-22]
  • 2.    李景煜主編;雲南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總纂;雲南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辦公室人物誌編輯組編撰. 雲南省志 卷80 人物誌[M]. 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2002.12,第214-216頁
  • 3.    馬良春,李福田總主編.中國文學大辭典 第七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71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