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袁克勤

(革命烈士)

鎖定
袁克勤,貴州省紫雲縣龍場人,1921年出生在一個貧苦農民家庭,父親袁光武,勤勞樸實,心地善良。由於軍閥連年混戰和封建地主勢力的殘酷壓榨,儘管終年操勞,仍難以擺脱困境。他幼年從父奔波,隨着年齡的增長,深感生活艱難,世道不公,在心裏埋下了仇恨舊社會的種子。父親見他忠厚篤實,勤學好問,不顧處境維艱,盡力扶持唸書。他不負父輩願望,勤耕苦讀,決心改變這不合理的世道。
中文名
袁克勤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21年
逝世日期
1949年11月11日
畢業院校
紫雲縣師訓班
出生地
貴州省紫雲縣龍場
人物生平
1939年秋,袁克勤小學畢業後,以優異的成績考取紫雲縣師訓班,結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青年朋友。安紫邊區地下黨把師訓班作為培養革命骨幹的據點,在學生中宣傳黨的抗日主張,傳播革命思想,進行愛國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啓蒙教育。袁克勤與同學高崇德、高克昌、王起科等一道,積極參加地下黨領導的學生抗日救亡宣傳活動。
安紫邊區黨組織對袁克勤非常器重,把他作為培養重點對象。地下黨領導成員劉英泰常與他談論時政,探討青年抱負,介紹閲讀《新華日報》、《大眾哲學》、《社會發展史》等革命書報。經黨組織的培養和教育,他逐步認識到,只有實現共產黨的抗日主張和革命宗旨,才能拯救國難,解民倒懸。
國民黨紫雲當局對學生的愛國活動非常敵視,千方百計地阻撓和破壞。縣黨部公開下令禁止學生宣傳抗日,不準參與政治活動。袁克勤沒有屈服於反動派的壓力,相反,他加緊串聯同學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在學校佈告欄上張貼“團結抗戰是民族英雄,破壞抗戰是民族罪人。”“驅逐日寇,還我河山”等標語,縣黨部書記長張廷樞誣告袁克勤為“危險分子”,強令學校以維護“校規”的名義,將其開除學籍。袁克勤由此進一步看清了國民黨反對派腐朽的本質,憤然離開師訓班,回鄉組織農民運動。他以鄉村去教師為掩護,到紫雲與鎮寧兩縣交界地帶發動羣眾,建立農民武裝,為以後黨在這一區域開展武裝鬥爭打下了基礎。袁克勤對革命事業的赤膽忠心,贏得了黨組織的信任。1940年秋,經張恆茲、劉英泰介紹,袁克勤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實現了他盼望已久的夙願。
1941年1月發生“皖南事變”,國民黨頑固派加緊推行反共賣國的政策。這時,經黨組織聯繫,袁克勤被推薦到安順縣師訓所學習,協同劉英泰、傅文華(中共地下黨員)開展學生運動,他經常出入於安順幾所中學,宣傳黨的抗戰綱領,動員抗日救亡,團結了一批進步學生。在“三八婦女節”期間,黨組織決定發動一次學潮。袁克勤事前進行了緊張的準備工作,他聯絡部分女同學,用“國際婦女協會”的名義,趕印出300多份革命傳單,連夜在大街小巷張貼散發,揭露蔣介石真反共假抗日的罪行,動員民眾起來抗戰救國。3月8日,安順6所中學和部分小學的數百名師生,結隊上街遊行。袁克勤一直走在遊行隊伍的前列,領頭高呼抗日口號,大聲歌唱救亡歌曲。遊行隊伍聲勢浩大,震動了安順山城。
同年4月,地下黨負責人朱桂林在貓營暴露,被敵特追捕,星夜潛入安順,危急中來不及將住地的秘密文件和部分人員名單帶走。袁克勤得知後,不顧個人安危,深夜趕到貓營,迅速將文件取出銷燬,地下黨避免了一次重大損失。
1941年夏,袁克勤的活動引起了安順特務的密切注意,時值紫雲縣黨部又將他“嫌疑分子”的情況通報安順。根據黨組織的指示,袁克勤暫時離開安順師訓所,轉到紫鎮邊界一帶,宣傳工農革命道理,籌組黨的地下武裝。這段時間,劉英泰和傅文華也常到邊界活動。經過共同努力,培養了一批農民領導骨幹,聯絡了部分地方進步武裝,使紫鎮邊界成為地下党進行軍事活動的重要基地。是年秋,地下黨組織在罵柱塘會議上決定,為對付國民黨頑固派的武力鎮壓,將工作重點轉向農村,在紫鎮連界建立革命基地,開展抗日反蔣武裝鬥爭,袁克勤出席了這次會議,並參與制定了開闢邊界工作的行動計劃。會後,他同劉英泰以青岡林為據點,在邊界兩側宣傳動員農民,聯絡人槍,大力發展革命武裝。因袁克勤是本地人,親朋故友多,到年底,就發展了200多人槍的武裝力量。
1942年農曆六月初六,地下黨在青岡林召開會議,到會的有劉英泰、傅文華、袁克勤等20多人,成立了“安紫關鎮工農革命委員會”,組建了工農革命軍,由王國清任總隊長,袁克勤任參謀長。與會人員一致通過了抗日反蔣宣言,飲雞血酒盟誓,表明與反動勢力鬥爭到底的決心。這年秋,反動當局調遣保安部隊和地主武裝進駐江龍、貓營等地,企圖鎮壓邊界的革命力量。地下黨在分析了當時形勢後,認為敵我力量懸殊,不宜貿然舉事。為了保存力量,決定留下袁克勤就地堅持鬥爭,其餘人員轉移到外線活動。在極端險惡的環境中,袁克勤沉着鎮定,堅守邊界工作,沒有辜負黨組織的重託。
同年10月,工農革命軍總隊長王國清被貓營鄉長李達安殺害,散佈“王國清是其堂弟王正忠收買土匪殺掉”的謊言,妄圖離間王氏弟兄的關係,挑起革命軍內部不和。袁克勤悲憤交集,當即開會決定攻打貓營鄉公所,除掉李達安,為死難者報仇。他還深入瞭解,查清王國清被害的真相,揭穿了李達安的陰謀,從而消除了王氏弟兄之間的猜疑。王正忠如釋重負,更加堅定了鬥志。
1943年春,袁克勤到鎮寧縣的六馬活動,聯絡鄰近的進步武裝。適逢貞豐縣農民起義首領範淳五暴動失利,帶領20多名武裝轉移到六馬。袁克勤聞訊前往拜訪。在交談中見範淳五豪爽正直,具有強烈的愛國之心,對反動勢力痛恨入骨,遂邀請範淳五參加攻打貓營鄉公所。範淳五欣然應允,隨即一起進入紫鎮邊界。
1943年4月,袁克勤在小河干丈召開領導骨幹會議,根據範淳五的建議,將“工農革命軍”易名為“救國扶民軍”,範淳五任軍長,袁克勤任參謀長,商定了攻打貓營的行動方案。4月下旬,救國扶民軍200餘人在小魚窪舉行誓師大會,袁克勤在會上作了戰鬥動員,闡明瞭抗日反蔣的暴動宗旨,規定了紀律。部隊士氣高昂,羣情激奮,當夜冒着滂沱大雨,向貓營進發,分兩路進行攻擊。因敵人早有防範,進攻未能得手,只好撒回邊界。攻打貓營震驚了反動勢力,國民黨貴州當局調集保安隊和兩縣保警隊數百人,對邊界進行圍攻。他們軟硬兼施,招撫與鎮壓並舉。游擊隊在袁克勤和範淳五的率領下,化整為零,聲東擊西,不斷伏擊騷擾敵人。後因寡不敵眾,戰鬥失利,範淳五等一批領導骨幹不幸犧牲。這次鬥爭失敗了,革命力量受到重大損失,袁克勤雖然深感痛心,但並不氣餒,他懷着悲憤的心情,清理了範淳五的遺物,然後轉到與望謨縣接界的大營鄉活動。
他到大營後,與打入該鄉公所任文書的中共地下黨員洪鼎取得聯繫,繼續發動農民進行武裝鬥爭,在大營小學校長羅鬥庭的配合下,聯絡了曾攻佔望謨縣城的農民起義首領王小書,組織60多名農民抗暴武裝攻打大營鄉公所,戰鬥兩個多小時,因兵力不足未能攻進。
袁克勤的革命活動,使紫雲反動當局惶恐不安,多次派出特務緝捕未得逞。後來,猴場區長餘恕銘採取卑鄙伎倆,利用與袁克勤的親戚關係,將他騙到猴場逮捕,轉押於紫雲監獄。後經黨組織營救,越獄脱險,化名袁禹錫,潛往納雍隱蔽。他身在異地,時刻不忘家鄉人民的革命鬥爭。1944年夏返回紫雲,到邊遠的火烘、平寨等地活動,並組織了一支少數民族武裝,準備攻打紫雲縣城。地下黨領導人張恆茲認為時機尚未成熟,立即派人專程到火烘,勸阻了攻城的行動。此後數年間,他一直紮根農村,往來於長順、望謨、鎮寧等地邊界一帶,籌組武裝,積蓄力量,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
1948年初,紫雲反動當局再次懸賞通緝袁克勤。同年4月,他到縣城瞭解情況,不幸被捕,送往貴陽軍統監獄關押。在獄中,雖經受嚴刑拷打,但他仍堅貞不屈,表現了共產黨員的錚錚鐵骨。1949年11月11日,袁克勤在貴陽南郊馬家坡英勇就義,年僅28歲。 [1] 
參考資料
  • 1.    袁克勤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縣人民政府網[引用日期2015-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