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表情肌

鎖定
頭肌的一類,能表現出表情多在口裂和眼裂的周圍,如眼輪匝肌、口輪匝肌都是起自顱骨,止於皮膚,收縮時可改變眼裂和口裂的形狀,皮膚出現皺紋,從而表現出喜、怒、哀、樂各種表情,還可以參與語言活動。顱頂肌後方以枕肌起於上項線,中部為帽狀腱膜,前面以額肌止於額部皮膚,作用是牽動頭皮向前後移動,也參與表情動作。
中文名
表情肌
外文名
musculus facialis
別    名
又稱為面肌
作    用
顯示喜怒哀樂等各種表情
特    點
扁薄的皮肌,位置淺表

目錄

表情肌概念

表情肌又稱面肌(facialmuscles),是一類菲薄的皮肌,位置淺表,位於面部淺筋膜面,起始點均為顱骨的不同部位,止點均為面部皮膚。表情肌主要分佈在頭面部的孔裂周圍,如眼裂、口裂和鼻孔周圍,其功能是由環形肌和輻射肌分別行使開大或閉合上述孔裂。表情肌全部由面神經支配。人類有別於動物的喜怒哀樂等細微的面部表情,是由不同組合的表情肌的協同收縮並牽動皮膚來實現的。以下主要敍述眼部周圍肌和口周圍肌。
表情肌
眼部周圍肌主要是眼輪匝肌(orbicularoeulimuscle)。該肌為圓形環狀肌,由眶部、瞼部和淚囊部組成。眶部和瞼部起於瞼內側韌帶,止於皮膚及瞼外側縫。淚囊部起於淚骨和淚囊後壁,連接到瞼部肌束。眶部肌束的收縮是緊閉上、下眼瞼,瞼部肌束作用是閉鎖上、下眼瞼。淚囊部肌束的作用是牽引眼瞼和淚乳頭,並擴張淚囊,促使淚液流入淚囊。眼輪匝肌受面神經顳支、顴支支配。
口部肌肉分為上組、下組、頰肌和口輪匝肌四組。
1、上組肌肉:包括上唇方肌、顴肌和笑肌。①上唇方肌:近似四角形,有三個起點分別是內眥頭、眶下頭和顴頭。內眥頭起於上頜骨額突,止於鼻翼和上唇皮膚。眶下頭起於上頜骨眶下孔上方,止於上唇皮膚。顴頭起於顴骨,止於鼻唇溝內側皮膚。上唇方肌的作用是上提上唇,開大鼻孔,該肌受面神經顴支、頰支支配。②顴肌:呈帶狀,起自顴骨顴顳縫前方,斜向下前方,經咬肌、頰肌及面動脈、面前靜脈淺面,止於口角皮膚和黏膜。顴肌的作用是牽引口角向外上方,受面神經顴支支配。③笑肌:呈帶狀,起自腮腺咬肌筋膜,行向前下,越過咬肌與面動脈、面前靜脈,止於口角皮膚和黏膜。該肌的作用是牽引口角向外上方,受面神經頰支支配。
2、下組肌肉:包括三角肌、下唇方肌和頦肌。①三角肌:又稱口角降肌,呈三角形,起於下頜骨外斜線,止於口角皮膚,作用是降口角,受面神經頰支支配。②下唇方肌:下唇方肌也稱下唇降肌,呈方形,起於下頜骨斜線,止於下唇皮膚和黏膜,作用是下降下唇,受面神經頰支支配。③頦肌:呈圓錐狀,起自下頜中側切牙下方,止於頦部皮膚,作用是上提頦部皮膚,受面神經下頜緣支支配。
3、頰肌:位於深層,起於上頜骨牙槽突的後外側面,翼突下嚥縫,頰肌嵴止於口角皮膚。頰肌的作用是牽引口角向外。該肌受面神經頰支及下頜緣支支配。
4、口輪匝肌:口輪匝肌,呈橢圓形,淺層肌束為固有肌束,中層肌束來自三角肌和尖牙肌的纖維。深層肌束由在口角處交叉或不交叉的至於上、下唇的肌束組成。口輪匝肌的作用是關閉口裂,深部肌束可使唇靠近牙,口唇突出,成為吹口哨樣動作,並可與頰肌共同作用作吸吮動作。此肌受面神經頰支和下頜緣支支配。
枕額肌,覆蓋着顱蓋前、後部,有兩個肌腹,額腹(額肌)位於額部皮下,枕腹(枕肌)位於枕部皮下,兩腹之間以帽狀腱肌相連。額肌收縮可使額部皮膚出現額紋。
人體面部表情肌肉 [1] 
示例 示例 [1]

表情肌臨牀意義

由於表情肌位於皮膚下、淺筋膜和顱骨之間,其止點又均為皮膚,尤其是表情肌纖維排列方面均與面部的皮紋相交錯。因此,臨牀上在面部不同位置施行手術切口時,應沿着肌纖維的排列方向設計,以避免表情肌的橫向斷離。另外,在遇外傷或其他原因切斷表情肌後,由於表情肌的牽引會導致傷口裂開較大,因而應對錶情肌縫合,並儘量準確對位。同時由於表情肌與筋膜關係密切,口腔頜面部因皮膚源性感染、皮脂腺囊腫感染及牙源性感染後,導致間隙感染如眶下間隙感染等需行外科切開排膿時,切口應避免垂直肌纖維方向。另外,內眥動靜脈、眶下神經均在眼輪匝肌的內側和下緣深面走行,上唇動脈在口輪匝肌上唇部穿行,在臨牀上設計手術切口及切開皮瓣時,應注意對其保護或加以結紮。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