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衣不遮體

鎖定
衣不遮體,漢語成語,拼音是yī bù zhē tǐ,意思是衣服破爛,連身子都遮蓋不住;形容生活貧苦。出自《小五義》。 [1] 
中文名
衣不遮體
拼    音
yī bù zhē tǐ
注    音
ㄧ ㄅㄨˋ ㄓㄜ ㄊㄧˇ
出    處
小五義
近義詞
衣不遮身、衣不蔽體、衣不蓋體

衣不遮體成語出處

清·石玉昆《小五義》第96回:“後來自己落魄,病在店中,衣不遮體,食不充飢。” [2] 

衣不遮體成語用法

作謂語、定語、狀語;指生活貧困。
示例
熊召政《張居正》第二卷第36回:“被燒得衣不遮體毛髮俱焦的官員一個個被抬走,他才登轎離開。” [2] 
烏丙安《民俗學叢話·從“貂蟬”談服飾》:“當人們貧困、衣不遮體的時候,觀賞的意義也就完全喪失了。”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