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衡山莢蒾

鎖定
衡山莢蒾(Viburnum hengshanicum Tsiang ex P. S. Hsu)是五福花科莢蒾屬的植物,為中國的特有植物。分佈於中國大陸的江西貴州湖南廣西安徽浙江等地,生長於海拔650至1,300米的地區,多生長於山谷林中或山坡灌叢中。
中文名
衡山莢蒾
拉丁學名
Viburnum hengshanicum Tsiang ex P. S. Hsu [2]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川續斷目
五福花科
莢蒾屬
衡山莢蒾
分佈區域
中國安徽、浙江、江西、湖南、廣西、貴州

衡山莢蒾形態特徵

衡山莢蒾
衡山莢蒾(14張)
落葉灌木,高達2.5米,除葉下面和花序外,全株無毛;當年小枝淡灰褐色,二年生小枝灰白色,散生皮孔。冬芽長而尖,長8-10毫米,有2對鱗片,外鱗片長為內鱗片之半或不到,頂具小突尖。葉紙質,寬卵形或圓卵形,稀倒卵形,長9-14 (-18) 釐米,頂端急短漸尖或急狹而具1長突尖,有時淺3 (-2) 淺裂,基部圓形或淺心形,有時截形,邊緣疏生不整齊牙齒狀尖齒,齒開展或稍外彎,上面無毛,下面中脈與側脈疏被簡單伏毛或近無毛,脈腋集聚少數簇狀毛,側脈5-7對,最下一對作3出脈狀,連同中脈上面略凹陷,下面明顯凸起,小脈橫列,在幹葉下面稍隆起;葉柄長 (1-) 2-4.5釐米。
復傘形式聚傘花序頂生,直徑5 (-9) 釐米,總花梗長 (5-) 6-10 (-12.5) 釐米,第一級輻射枝 (6-) 7條,各級輻射枝的向軸面均被短細毛,花生於第三至第四級輻射枝上;萼筒圓筒狀,長約1毫米,萼齒寬卵形,頂鈍形;花冠白色,輻狀,直徑約5毫米,筒長約1.2毫米,裂片近圓形,長約1毫米;雄蕊長5-6毫米,遠高出花冠,花葯矩圓狀寬橢圓形;花柱高出萼齒。
果實紅色,長圓形至圓形;核扁,倒卵形,長6-8毫米,直徑5-6毫米,有2條淺背溝和3條淺腹溝。花期5-7月,果熟期9-10月。 [1] 

衡山莢蒾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650-1300米的山谷林中或山坡灌叢中。

衡山莢蒾分佈範圍

衡山莢蒾
衡山莢蒾(5張)
產於安徽南部和西部、浙江西北部、江西北部、湖南(衡山、漵浦)、廣西(陽朔)及貴州(梵淨山)。模式標本採自湖南衡山南嶽。 [1] 

衡山莢蒾本種提示

這是一個特徵明顯的種,表現在其葉大而無毛,頂端有時3淺裂或不規則分裂,冬芽長而尖,外鱗片遠較內鱗片為短,總花梗甚長以及雄蕊突出於花冠之外等方面。可與浙皖莢蒾 V. wrightii Miq. 作比較,但本種葉柄不具托葉,總花梗遠較長,花梗和萼筒均無腺,不難與該種區別。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