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ōng]
汉语文字
展开14个同名词条
收藏
0有用+1
0
冲(拼音:chōng、chòng)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 [3]。“冲”原写作“沖”,始见于商代甲骨文,由水(氵)、中两部分组成,表示水的涌动。“冲”本来是“沖”的俗字,现代以“冲”为规范字,“沖”是“冲”的异体字。“冲”又是“衝”的简化字。“衝”原写作“𧘂”,从行童声,表示通途、要道。“冲”有两个来源,因而有两个本义,一是表示水流涌动,另一个是交通要道。冲(衝)从交通要道引申出道路交叉的地方,即交叉路口,又引申为很快地向前直闯,后又由此引申出对别人的思想感情有很大的冒犯、猛烈地撞击的意思。“冲(衝)”又读作chòng,由冲撞引申为对、向着,又引申为针对、凭借。“冲(沖)”由水流流动的冲,又有了水的冲击、冲洗的意思,引申为劲头猛、气味浓、有刺激。“冲(沖)”在古代又表示人的年龄尚幼。 [25]
中文名
拼    音
chōng、chòng
繁    体
部    首
[5]
五    笔
UKHH(86、98) [1]
仓    颉
IML [1]
郑    码
TDJ [1]
笔    顺
点、提、竖、横折、横、竖 [5]
字    级
一级(编号:0511) [3]
平水韵
上平二冬(衝,chōng、chòng),上平一东(冲,chōng) [4]
总笔画
2+4(部首+部首外)
四角码
3510₆ [1]
统一码
51B2
笔顺编号
412512
注音字母
ㄔㄨㄥ
造字法
衝:形声字;冲:会意字
字形结构
左右结构
异体字
𧘂、𢖜、沖

文字源流

播报
编辑
【甲组】“冲(沖)”字形演变流程图 [26]
“冲、衝”是一组简繁字。“冲”本有其字,原来的字形写作“热组沖”,是形声字。沖是形容水流激荡的样子,故形旁是“水”,表示与“水”相关;而“中”是表示读音的声旁。“沖”在甲骨文中已经出现,一例两旁是“水”,中间为糊仔壳“中”(甲组1)海立盼;一例左部为“水”,右部为“中”(甲组2)。“冲”是在“沖”的基础上产生的俗体字,其形旁“氵”简化为“冫”。新中国淋糠桨成立后整理汉字,以“沖”为异体字,“冲”为规范字。 [25-26] [31]
从“冲(沖)”的本义出发,可以延伸出许多意义,词性不同,意义也不同。“沖”由水流涌动这一意义引申为被大水撞击或卷走。比如“冲破堤防”。又引申为“以水冲洗”,这个字义强调冲洗的过程,而前者强调冲洗的结果。日常生活中,人们用水沏茶也称“冲茶”;用水或酒将药调匀也叫“冲”。“冲”在这里除指冲激以外,还有混合、颈战调和之意。
“冲”还有“幼小”的意思,这一意义系假借“童”而来(“冲”与“童”上古音同属定母、东部),所以过去把幼主称为“冲帝”。顾炎武《日知录·冲帝》:“幼主谓之冲帝。”有的帝王也谦称自已为“冲人”。《尚书·盘庚下》:“肆予冲人,非废厥谋。”孔传:“自称冲人,言己幼小无知,故为谦也。”
在江河的中下游,往往都有较广雅桨船葛阔的平原,这种平原往往是水流从上游冲带的泥沙淤积而成的,所以叫冲积平原。在山区,山洪冲带下来的土石也会渐渐淤积下来开成平地,这种平地,因为是水流冲击形成的,所以也叫“冲”,如毛泽东的家乡韶山冲就是韶山山洪冲击而成的平地。 [25]
【乙组】“衝”字形演变流程图
繁体字“衝”在小篆中写作“𧘂”,也是形声字。字形两旁合成一个“行”字,“”的古字形是十字路口的形象,作形旁;中部是“童”字,指示读音。大约到汉代,声旁演变为“重”。“童”与“重”古音相同,同属定母、东部。 [28]
“衝”有“chōng”和“chòng”两个读音,不同的读音对应的字义也不同。“衝”的本义是交通要道。交通要道一般是畅通的大道,大道可以一往无前,故“衝”引申为朝某一方向直行,后又由此引申出对别人的思晚提想感情有很大的冒犯、猛烈地撞击的意思。由朝某一方向直行引申,“衝”又有朝、向的意思,这一意义今读为“chòng”。 [27]
冲(热察慨沖)与衝虽然来源和本义不同,但是二者的引申义多有交叉,且读音相近,所以“衝”在现代简化为“冲”。 [28] [31]

详细释义

播报
编辑
读音
词性
释义
英译
例句
例词
chōng
动词
很快地朝某一方向直闯,突破障碍
rush;shoot up;
dash
汉·蔡琰《胡笳十八拍》:“杀气朝朝冲塞门,胡风夜夜吹边月。”
宋·孙升《孙公谈圃》卷中:“隋开汴河,其势正冲今南京,至城外,迂其势以避之。”
朱自清《温州的踪迹》:“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
冲刺;俯冲;横冲直撞;气冲霄汉
水流撞击或用水洗涤
rinse;
wash out
《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后来文七爷的管家到后头冲水,说起来,船家纔晓得他是统领大人的师爷;所以连忙补了碗燕窝汤。”
老舍《二马》第二段九:“石碑前面的花圈已经叫雨水冲得没有什么颜色了。”
冲刷;冲洗;大水冲了龙王庙
用开水等浇
pour
冲茶;冲剂
猛烈地撞击
charge
《六韬‧敌武》:“敌人逐我,发我车骑冲其左右。”
冲撞
言语或行为与对方抵触,冒犯了对方
conflict;
give offense
宋·计有功《唐诗纪事‧贾岛》:“岛赴举至京,骑驴赋诗……不觉冲大尹韩愈。”
冲突;冲犯
刺;穿过
《汉书·贾谊传》:“白公为乱,非欲取国代主也,发愤快志,剡手以冲仇人之匈,固为俱靡而已。"
清·王韬《田玉梅小传》:“伪参护门楼上,惊而垣,玉梅以矛冲其喉,掷头于城外。"
抵消;使抵消
cancel out
《红楼梦》第十一回:“你也该将一应的后事给他料理料理,冲一冲也好。”
冲帐;冲销;冲喜
冒着,顶着(多指不顾危险或恶劣环境而向前行进)
唐·王建《七泉寺上方》:“晨起冲露行,花枝茸茸。”
宋·苏轼《送赵寺丞寄陈海州》:“若见孟公投辖饮,莫忘冲雪送君时。"
杨朔《英雄时代》:“她把那同志从土里挖出来,背到身上,冲着炸弹往外跑。”
破除;突破
break
宋·叶适《新书》:“本朝以律为经,而敕令格式随时修立……以后冲前,以新改旧。”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三:“该剐的朱老虎,你逼得我们好苦,害得我们冲了家。”
把已经拍摄的胶片进行显影、定影等
develop
冲胶卷
唐·周繇《津头望白水》诗:“晴江暗涨岸吹沙,山畔船冲树杪斜。”
调和
《淮南子‧诠言训》:“聪明虽用,必反诸神,谓之太冲。”
晋·傅元《傅子‧检商贾》:“夫商贾者,所以冲盈虚而权天地之利,通有无而一四海之财。”
冒充;充当
《西游记》第九二回:“你这府县,每年家供献金灯,假冲诸佛降祥者,即此犀牛之怪。”
处于要道
清·顾炎武《与熊耐荼书》:“三峰之下,弟所愿栖迟而卒岁者,而土瘠差烦,地冲民贫,非所以为后人计。”
名词
〈方言〉山区里的平地
flatland
严阵《牡丹园记》:“以往在这条冲里,住着小夫妻俩,男的叫长庚,女的叫白妹。”
冲田;韶山冲
交通要道;通行的大道
thoroughfare
宋·苏辙《六国论》:“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
要冲;首当其冲
天文学名词。太阳系中,地球轨道外的某一行星(如火星、木星等),运行到跟地球、太阳成一直线,而地球正处在直线的中间位置时,叫做冲
opposition
古代用以冲击敌阵或敌城的战车
《诗经‧大雅‧皇矣》:“以尔钩援,与尔临冲,以伐崇墉。”
《左传‧昭公十三年》:“晋荀吴自着雍以上军侵鲜虞,及中人,驱冲竞,大获而归。”
古代五行家称相对应、相反为“冲”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周楚恶之”晋杜预注:“岁星所在,其国有福,失次于北,祸冲在南。”
《淮南子·天文》:“岁星之所居,五谷丰昌;其对为冲,岁乃有殃。”
《史记·天官书》:“故八风各以其冲对,课多者为胜。"
中医名词。冲脉。“奇经八脉"之一
《难经·二十七难》:“‘脉有奇经八脉者,不拘于十二经,何也?’‘然。有阳维、有阴维、有阳蹻、有阴蹻、有冲、有督、有任、有带之脉。凡此八脉者皆不拘于经,故曰奇经八脉也。’”
形容词
(年龄)幼小
inmature
《汉书‧叙传下》:“孝昭幼冲,冢宰惟忠。”
三国魏·嵇康《管蔡论》:“逮至武卒,嗣诵幼冲。”
冲龄;幼冲
虚心;空虚
empty;
humble
《老子》:“道冲,而用之久不盈。”
《后汉书‧党锢传‧刘佑》:“微妙玄通,冲而不盈。”
冲逊;冲谦
突出;凸起的样子
《庄子·天道》:“而目冲然。"郭象注:“冲,出之貌。"
南朝梁·张缵《南征赋》:“跳巨石以惊湍,批冲而骇浪。"
深远
deep
北周·庾信《羽调曲》:“冲深其智则厚,昭明其道乃尊。"
唐宋之问《自衡阳至韶州谒能禅师》:“物用益冲旷,心源日闻细。"
淡泊;谦和
晋·陶潜《五月旦作和戴主簿》:“居常待其尽,曲肱岂伤冲。”
晋·陆机《辩亡论下》:“宽冲以诱俊乂之谋,慈和以结士民之爱。”
动摇的样子
《诗经·小雅·蓼萧》:“鞗革冲冲。"毛传:“冲冲,垂饰貌。”
通“忡”
汉·荀悦《汉纪‧高帝纪一》:“天下之郡,陈留当冲,四通五达之郊也。”
chòng
(旧读chōng)
动词
向着;对着;当着
face;towards
《山海经‧海外北经》:“台四方,隅有一蛇,虎色,首冲南方。”
北周·庾信《象戏赋》:“应对坎而冲离,或当申而取未。”
向前突出
唐·韩愈《雉带箭》诗:“地形渐窄观者多,雉惊弓满劲箭加,冲人决起百余丈,红翎白镞随倾斜。”
唐·柳宗元《憎王孙文》:“跳踉叫嚣兮,冲目宣龈。”
用冲(chòng)床(一种机床)在金属板上打孔或使金属板成型
punch
冲压;冲模(mú)
形容词
劲头足;力量大
strong;vigorously
陈建功《丹凤眼》:“伙计,咱平常挺冲的啊,这会儿还等什么呢!”
浩然《艳阳天》第十三章:“‘土地分红’这件事儿,他们背后闹得挺冲,一叫真的,一讲理由,就虚了,就露底了。”
气味浓烈
strong
闻一多《一个白日梦》:“我问我自己,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气味?怎么那样冲人?”
介词
凭;根据
according to;considering
老舍《二马》第三段十三:“西门爵士说着,向那个小罐子一指:‘那个是真的吗?’‘冲你这一问,我还敢说那是真的吗?’李子荣的脸笑得真像个混糖的开花馒头。”
王国祥《壶、鸡蛋》相声:“冲你这么一说,我就不参加,好嘛!”
介绍地点或对象,相当于“朝、向”
face to;
towards
南朝宋·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
元·掲傒斯《冲山县晓渡》:“鸟冲行客过,山向野船开。"
注:在需要使用繁体字的场合,必须根据不同的表达需要选择“冲”或者“衝”。“冲”有三个基本义:水动的样子、空虚、幼小。由水动的样子发展出冲刷和冲(茶)、冲(账)等义。这些义项不能使用“衝”。 [29]
(表格信息来源:《汉语大词典》 [10-11]《现代汉语词典》 [12]《汉语大字典》 [13]

古籍训释

播报
编辑

说文解字

【卷十一】【水部】直弓切(chóng,今读chōng)
沖,涌摇也。从水、中。讀若動。 [8]
【卷二】【行部】昌容切(chōng)
衝,通道也。从行,童聲。《春秋傳》曰:“及𧘂,以戈擊之。” [9]

说文解字注

【卷十一】【水部】
“(沖)湧繇也”注:繇、摇古今字。湧,上湧也。摇,旁摇也。《小雅》曰:“攸革沖沖。”毛云:“沖沖,垂飾貌。”此湧摇之義。《豳風》傳曰:“沖沖,鑿冰之意。”義亦相近。《召南》傳曰:“忡忡,猶衝衝也。”忡與沖聲義皆略同也。凡用沖虚字者,皆盅之假借。《老子》:“道盅而用之”,今本作沖是也。《尚書》沖人,亦空虚無所知之意。
“从水,中聲。讀若動”注:直弓切,九部。 [7]
【卷二】【行部】
“(衝)通道也”注:衝、通叠韵,引伸之義爲當也,向也,突也。
“从行,童聲”注:昌容切,九部。今作衝。
“《春秋傳》曰:‘及𧘂,以擊之。’”注:《左傳·昭元年》文。各本以下有戈字,李燾本無。按,上云子南執戈逐之,則云以擊之,不再出戈是也。今傳作擊之以戈,亦是淺人所改。 [6]

广韵

直弓切,平東定 ‖ 中聲終部(chóng,今读chōng)
沖,和也。深也。
尺容切,平鍾昌 ‖ 重聲東部(chōng)
𧘂,當也。向也。突也。《説文》曰:“通道也。”尺容切。十一。
衝,上同。 [17]

康熙字典

【子集下】【冫部】冲;部外笔画:4
(chōng)《正韻》昌中切,音充。同沖。《韻會》:沖或省作冲。和也,深也。
又稚也。《書·金滕》:昔公勤勞王家,惟予冲人弗及知。註:冲,幼也。
又《謚法》,幼小在位曰冲。
又鑿冰聲。《詩·豳風》:鑿冰冲冲。
又垂貌。《詩·小雅》:鞗革冲冲。
又《韻補》叶仲良切,音長。《道藏歌》:鬱鬱對啓明,圓華煥三沖。飆粲麗九天,天綠繞丹房。 [14]
【巳集上】【水部】沖;;部外笔画:4
(chōng)《唐韻》直弓切。《集韻》《韻會》持中切。並音蟲。《説文》:涌摇也。
又《玉篇》:虚也。老子《道德經》:大盈若沖。
又《廣韻》:和也,深也。《蕭慤詩》:重明豈凝滯,無累在淵沖。
又飛也。《史記·滑稽傳》:一飛沖天。
又幼小也。《書·盤庚》:肆予沖人。傳:沖,童也。
又垂飾貌。《詩·小雅》:䩦革沖沖。
又聲也。《詩·豳風》:鑿冰沖沖。
又姓。明洪武中香山縣丞沖敬。
(dòng)又《集韻》杜孔切。音動。涌也。
又《韻補》叶仲良切,音長。《道藏歌》:鬱鬱對啓明,圓華煥三沖。飇粲麗九天,天綠繞丹房。 [15]
【申集下】【行部】衝;康熙笔画:15;部外笔画:9
(chōng)《唐韻》尺容切。《集韻》《韻會》昌容切。並音𥍽。《説文》:通道也。《前漢·酈食其傳》:夫陳留,天下之衝,四通五達之郊也。
又《博雅》:動也。
又《廣韻》:當也,向也,突也。
又車也。《詩·大雅》:以爾鉤援,與爾臨衝,以伐崇墉。疏:兵書有作臨車、衝車之法。
又蒙衝,船名。《吳志·賀齊傳》:齊性奢綺,蒙衝鬭艦之屬,望之若山。
又折衝。《淮南子·說山訓》:國有賢君,折衝萬里。
又官名。《綱目》:唐更號統軍別將爲折衝都尉。《集覽》:折衝者,所以折兵衝也。
又天衝,星名。《晉書·天文志》:歲星之精,流爲天衝。
又中衝,脈也。《素問》:心出于中衝。中衝,手中指之端也。
又《博雅》:衝衝,行也。
(chǒng)又《集韻》蠢勇切。音喠。《類篇》:衝蓯,相入貌。司馬相如《大人賦》:騷擾衝蓯。
(chòng)又昌用切,讀去聲。要也。
又《韻補》叶陽韻。《道藏歌》:引領囂庭內,開心機穢衝。一靜安居若,試去視滄浪。《説文》:本作𧘂。徐曰:南北東西各有道相𧘂也。《前漢·律歷志》:林鍾未之𧘂丑爲地正。司馬相如《上林賦》:披巖𧘂擁。 [16]

字形书法

播报
编辑

字形对比

字形对比(楷体)

书写提示

“冲”书写笔顺
“冫”窄“中”宽,顶部“冫”低,底部“中”高。“冫",两笔分写在横中线上下。“中”,扁“口”在横中线部位,首笔竖在竖中线左侧,末笔竖起笔高收笔低,写在竖中线右侧。 [5]

书法欣赏

音韵集成

播报
编辑

中上古音

时代
字头
声韵系统名称
韵部
声母
韵母
先秦
高本汉系统
高本汉系统
ȶʰ
i̯uŋ
王力系统
d
ǐuŋ
董同龢系统
joŋ
董同龢系统
ȶʰ
juŋ
周法高系统
d
iəwŋ
周法高系统
jewŋ
李方桂系统
d
rjəngw
李方桂系统
th
jung
西汉
东汉
jong
jong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东冬钟江
jwoŋ
宋北魏前期
东冬钟江
joŋ
北魏后期北齐
冬钟江
jwoŋ
北魏后期北齐
juŋ
齐梁陈北周隋
juŋ
齐梁陈北周隋
冬钟
jwoŋ
隋唐
拟音/高本汉系统
ȡʰ
i̯uŋ
拟音/高本汉系统
tɕʰ
i̯woŋ
拟音/王力系统
ȡ
ǐuŋ
拟音/王力系统
tɕʰ
ǐwoŋ
拟音/董同龢系统
ȡʰ
juŋ
拟音/董同龢系统
tɕʰ
juoŋ
拟音/周法高系统
ɖ
iuŋ
拟音/周法高系统
tɕʰ
iuoŋ
拟音/李方桂系统
jung
拟音/李方桂系统
tśh
jwong
拟音/陈新雄系统
ȡʰ
ǐoŋ
拟音/陈新雄系统
tɕʰ
ǐuŋ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21-24]

韵书集成

韵书
字头
小韵
韵摄
声调
韵目
声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平声
上平一东
合口呼
全浊
直弓切
ȡʰjuŋ
𧘂
平声
上平三钟
合口呼
次清
尺容切
tɕʰjuoŋ
集韵
平声
上平一东
合口呼
全浊
持中切
ȡiuŋ
上声
一蕫
合口呼
全浊
杜孔切
duŋ
礼部韵略
平声
持中切
平声
昌容切
增韵
冲、沖
平声
持中切
中原音韵
冲、衝
阴平
东钟
穿
合口呼
次清
ʈʂʼiuŋ
中州音韵
平声
东钟
初戎切
平声
东钟
初戎切
洪武正韵
冲、沖、衝
平声
一东
穿
次清
昌中切/持中切
tʃ‘yuŋ
切韵
平声
一东
合口呼
全浊
直隆切
分韵撮要
冲、沖、衝
阴平
第六东董冻笃
穿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18-20]

方音集成

注意:下表所列为“冲锋”之“冲”训读。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方言类别
方言点
声母及韵母
调值
调类
官话(北京官话)
北京
tʂʰuŋ
55
阴平
官话(冀鲁官话)
济南
tʂʰuŋ
213
阴平
官话(中原官话)
西安
pfʰəŋ
21
阴平
官话(西南官话)
武汉
tsʰoŋ
55
阴平
官话(西南官话)
成都
tsʰoŋ
44
阴平
官话(江淮官话)
合肥
tʂʰəŋ
212
阴平
官话(江淮官话)
扬州
tsʰoŋ
21
阴平
晋语
太原
tsʰuŋ
11
平声
吴语
苏州
tsʰoŋ
44
阴平
吴语
温州
tɕʰyoŋ
44
阴平
湘语
长沙
tsʰən
33
阴平
湘语
双峰
tʰan
55
阴平
赣语
南昌
tsʰuŋ
42
阴平
客家话
梅县
tsʰuŋ
44
阴平
粤语
广州
tʃʰʊŋ
53/55
阴平
粤语
阳江
tʃʰʊŋ
33
阴平
闽语
厦门
tsʰiɔŋ
55
阴平
闽语
潮州
tsʰoŋ
33
阴平
闽语
福州
tsʰyŋ
44
阴平
闽语
建瓯
tsʰœyŋ
54
平声
(参考资料:《汉语方音字汇》 [32]

社会影响

播报
编辑
2021年11月19日,“冲”在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等联合主办的“汉语盘点2021”活动启动仪式上,入选年度推荐字词的国际字。 [2]
2022年11月21日,“汉语盘点2022”启动仪式上,主办方推荐“冲”等为国际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