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衝山之圍

鎖定
衝山之圍亦稱“衝山二十日”,是太湖游擊隊抗日戰爭中最為慘烈的一次戰鬥。1944年9月9日,中共蘇西縣縣區幹部、游擊隊員、民兵骨幹共55人在衝山島舉辦民兵骨千幹訓練班,因叛徒告密,300多名日偽軍包圍衝山島,企圖一舉撲滅太湖地區的抗日力量。太湖游擊隊和民兵骨幹等在中共蘇西縣委書記薛永輝的指揮下,分散隱蔽在湖邊的蘆葦叢中,與敵人展開殊死鬥爭,31人壯烈犧牲,其他人分批突圍。 [1] 
中文名
衝山之圍
發生時間
1944年

衝山之圍歷史背景

1942年2月起,日軍為繼續實行分割封鎖政策,在太湖地區進行“清鄉”政策。10月,太滆地委決定由薛永輝統一負責縣委和武工隊工作,領導蘇西地區的反“清鄉”鬥爭。
1944年1月,薛永輝任蘇西縣委書記。自此,蘇西地區黨政軍工作均由薛永輝負責。他依靠太湖地區人民開展減租減息、鋤奸反特、反敵徵糧、反抓壯丁、肅清湖匪等工作,深得太湖人民擁戴。在太湖蘇西、錫南、馬山一帶,薛永輝帶領游擊隊狠狠打擊日偽軍,成為令敵人聞風喪膽的“遊擊司令”。他們四處張貼告示,以懸賞萬元的代價,緝拿新四軍“遊擊司令”薛永輝。 [2] 

衝山之圍突圍過程

薛永輝與戰友合影 薛永輝與戰友合影 [2]
1944年下半年,為了更好地開展羣眾性的抗日遊擊戰爭,當時的中共蘇西縣委決定於9月9日在薛永輝等經常去活動的衝山島上,舉辦一個民兵骨幹短訓班。9日上午,50多名縣、區幹部和民兵骨幹到太湖衝山島集訓。下午4時,由於叛徒告密,日偽軍出動300多人乘汽艇包圍了衝山島,登島後即進行梳篦式搜捕,同時封鎖村莊、抓人燒屋、威逼羣眾。面對強敵突然包圍,薛永輝迅即命令短槍隊掩護,分組下蘆葦蕩隱蔽。在找不到船隻和渡水器材的情況下,又組織會水的同志在夜裏游水突圍,最後剩下薛永輝、王堅、嚴月落、張雲和兩名民兵共6人。突圍的同志曾冒險坐船重返蘆葦蕩營救,卻未能找到他們。薛永輝等日夜隱蔽在蘆葦蕩中、刺藜棚裏,風餐露宿,挖蘆根、捋稻穀充飢,強忍蚊叮蟲咬,過着常人難以想象的生活,躲過敵人一次次搜捕。太滆地委聞訊後,即派獨立第二團參謀長三香雄率部到蘇西太湖水域遊弋,相機營救。敵人見我主力前來,又風聞薛永輝已突圍離島,便於29日撒走。 [2] 

衝山之圍歷史意義

在這次被日偽軍圍困中,參加短訓班的55人犧牲了31位,給太湖游擊隊造成了很大的損失。薛永輝和嚴月洛、王堅、張雲、李興根等5位同志,他們在敵人瘋狂搜索和難以想象的困難面前,以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意志和毅力,頑強堅持了20個日日夜夜,最終取得了突圍的勝利,他們無愧為太湖游擊隊的堅強戰士。他們的英勇史績和所體現的崇高精神,極大地振奮了新四軍太湖游擊隊隊員和廣大民兵的士氣,鼓舞了太湖地區人民奪取抗戰最後勝利的信心。 [3] 

衝山之圍後世紀念

衝山之圍紀念碑
衝山之圍紀念碑位於蘇州市吳中區光福鎮衝山村。 衝山是太湖中的一個小島。 1989年吳縣太湖鄉在衝山之圍原址立衝山之圍紀念碑。2005年2月衝山之圍紀念碑被中共吳中區委宣傳部命名為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4] 
參考資料
  • 1.    中共江蘇省委黨史工作辦公室編.《江蘇省革命遺址通覽 上》:中共黨史出版社,2014.01:第462頁
  • 2.    中共蘇州市委黨史工作辦公室編著.《民族脊樑 蘇州抗戰人物傳略》:古吳軒出版社,2015.08:第219頁
  • 3.    沈偉東編著.《蘇州近現代人物瑣記》:古吳軒出版社,2015.07:第63頁
  • 4.    衝山之圍紀念碑 - 蘇州紅色遺址遺蹟 - 蘇州市黨史辦  .中共蘇州市委黨史辦公室[引用日期2022-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