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衝元村

鎖定
衝元村,隸屬於廣東省東莞市虎門鎮南柵社區,位於虎門鎮西南部,距虎門鎮政府約4.2千米,總面積1.59平方千米。該村坐落於丘陵地帶,地勢南高北低。境內有象山,海拔47.2米。東至連升路,南與西頭村以象山分隔,西以太沙路為界,北與東風村為鄰。2015年末,衝元村户籍人口1094人。 [1] 
衝元村始建於宋代。明代,屬東莞縣歸城鄉第七都。清末,屬缺口司。民國時期,屬第十一區南寧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屬東莞縣第六區、第十區南柵鄉,虎門人民公社南柵生產大隊,虎門區南柵鄉,東莞市虎門鎮南柵管理區,虎門鎮南柵行政村、南柵社區。 [1] 
2015年,衝元村集體經營行業涉及電子、五金、印刷、玩具、文具、製衣、食品、鞋業、紙品包裝、塑料、家居、木器等。是年,村集體有廠房面積13.72萬平方米,總收入1828萬元,總支出1167萬元,村集體資產總額5946萬元。村民主要收入來源有商業經營、工資收入、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等。 [1] 
中文名
衝元村
行政區類別
自然村
所屬地區
廣東省東莞市虎門鎮南柵社區
地理位置
虎門鎮西南部
面    積
1.59 km²
電話區號
0769
人口數量
1094 人(2015年末户籍人口)
車牌代碼
粵S

衝元村歷史沿革

衝元村始建於宋代。
明代,屬東莞縣歸城鄉第七都。
清末,屬缺口司。
民國時期,屬第十一區南寧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屬東莞縣第六區、第十區南柵鄉,虎門人民公社南柵生產大隊,虎門區南柵鄉,東莞市虎門鎮南柵管理區,虎門鎮南柵行政村、南柵社區。 [1] 

衝元村行政區劃

衝元村為東莞市虎門鎮南柵社區轄自然村,行政區劃代碼沿用南柵社區行政區劃代碼為441900121023。 [1-2] 

衝元村地理環境

  • 位置境域
衝元村位於虎門鎮西南部,距虎門鎮政府約4.2千米,總面積1.59平方千米。該村坐落於丘陵地帶,地勢南高北低。境內有象山,海拔47.2米。東至連升路,南與西頭村以象山分隔,西以太沙路為界,北與東風村為鄰。 [1] 

衝元村人口

2015年末,衝元村户籍人口1094人,其中男530人,女564人;80歲以上21人,最年長者94歲(女);海外留學人員2人。外來暫住人口1800人。祖籍該村的港澳台同胞176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106人。 [1] 
衝元村 衝元村

衝元村經濟

1952年,虎門農村信用合作社南柵分社(含衝元村)成立,是成立最早的村級金融機構。1961年,虎門公社在南柵(含衝元村)成立農業技術推廣站,負責推廣引進農業新品種、新技術。1980年,南柵(含衝元村)引進外資開辦第一家“三來一補”企業南柵藤廠。1985年,南柵(含衝元村)興建第一工業區。1987年工業區建成並引進7家企業。
傳統經濟以種植水稻為主,花生、甘蔗、橙橘、荔枝、番荔枝、龍眼、黃皮、龍眼、青梅也有大面積種植。1980年,開始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大力發展多種經濟,建有水果和水產養殖基地。後隨工業和城市化的發展,農業經濟逐漸衰退。
2015年,衝元村集體經營行業涉及電子、五金、印刷、玩具、文具、製衣、食品、鞋業、紙品包裝、塑料、家居、木器等。是年,村集體有廠房面積13.72萬平方米,總收入1828萬元,總支出1167萬元,村集體資產總額5946萬元。村民主要收入來源有商業經營、工資收入、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等。 [1] 

衝元村社會事業

衝元村教育事業

民國元年(1912年),南柵(含衝元村)設立高等小學和國民學校(即高小和初小)。民國十九年(1930年),南柵(含衝元村)開辦象山學校(即後來的南柵小學)。1968年,南柵(含衝元村)小學附設初中班,開始有中學。1984年,虎門區在南柵小學左側興建虎門第三中學。
2015年末,衝元村內有南柵小學和南柵幼兒園。 [1] 

衝元村文體事業

1998年,南柵(含衝元村)象山公園建成並投入使用
2015年末,衝元村有籃球場1個,文化廣場1個,公園1座。 [1] 

衝元村醫療事業

1994年,興建虎門第一家設施齊全的鄉村醫院南柵王少強醫院。2008年,南柵(含衝元村)王少強醫院由東莞廣濟集團全方位託管,更名為“南方醫科大學廣濟南柵醫院”。 [1] 

衝元村基礎設施

1964年,衝元村通電話。1965年,1965年,新豐江電站向虎門輸送水電,南柵(含衝元村)村民開始使用電照明。1981年,通自來水。1993年,建成110千伏的南柵變電站。2000年,通互聯網。2004年,全村村道實現水泥硬底。 [1] 

衝元村郵電業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虎門電信營業處在南柵大鄉設立電話站。 [1] 

衝元村金融

1957年,南柵鄉(含衝元村)建立東安、南邊、東平、西園、宴崗5個農業生產高級合作社。 [1] 

衝元村交通運輸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太沙公路通車,南柵(含衝元村)地區交通狀況得到改善。衝元村有太沙路和多條鄉道通過村境。 [1] 

衝元村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衝元村因村落地處象山腳下,並有泉水源源流出,故名“湧源”。後人為書寫方便,將“湧源”簡寫為“衝元”。 [1] 
  • 傳統民居
衝元村內存廣府傳統民居15座。 [1] 
  • 世居村民
衝元村世居村民有王、陳、梁、張、陸、盧、麥、封、唐、馬、黃等姓,以王姓為主。五代末年,王氏先祖從山西太原遷移至廣東韶州曲江,北宋天聖三年(1025年)遷至此地。 [1] 
  • 本地方言
衝元村民均為漢族,廣府民系,使用粵方言東莞虎門話。 [1] 
  • 楹聯
楹聯有“祠建湧源近接寧軒舊址,派分江右遙傳晉代芳徽”,書於清嘉慶十四年(1809年),存王氏大宗祠正門兩邊。 [1] 
  • 匾額
匾額“王氏大宗祠”,書於清嘉慶十四年(1809年),存王氏大宗祠正門上方。 [1] 
  • 族譜民約
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南柵(含衝元村)王氏第一次修編族譜。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由王啓祺纂修的《南溪王氏族譜》,現殘缺不全。1997年,王煥秋根據《南溪王氏族譜》,修訂成《南柵王氏族譜》。《南溪王氏族譜》載有“八行訓議”,有“孝”“友”“睦”“姻”“任”“恤”“忠”“和”8項。《南溪王氏家規》有敦孝悌、敬祖宗、急輸將、篤宗誼、嚴婚配、端士習、別男女、務勤儉、旌善行、禁賭博、禁鴉片、禁盜賣祖嘗、懲匪類、禁賤役、息爭訟15條。2009年,南柵村制訂《村規民約彙編》。2010年,南柵村開始編纂《東莞市虎門鎮南柵村志》,並於2015年底由廣東出版集團出版發行。 [1] 
  • 民間信仰
民間信仰有玄帝、洪聖、關帝、猴王、炎帝、北帝、龍母、龍君、醫靈大帝(華佗)、火神、天后娘娘等。改革開放後,經商人士盛行拜財神,居民多習慣在人門張貼門神畫像,祈求平安。部分居民信仰佛教,多到外地寺廟燒香拜佛。另有部分在南柵投資的境外客商和港澳台同胞為基督教徒。 [1] 
  • 歷史事件
北宋開寶年間(968—976年),官府在廣濟河渡口設置柵欄,派兵駐守查緝,柵欄以南地區泛稱為海南柵。
北宋天聖三年(1025年),王姓在象山腳下結廬定居,為衝元立村之始。
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清政府實行“遷海”政策,南柵(含衝元村)村民被迫內遷。
至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方遷回復村。
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撤裁鹽場。官府下令蓄淡衝鹹,南柵(含衝元村)將鹽場用地改造為農田。
民國十四年(1925年),南柵(含衝元村)建立農會,組織羣眾籌糧、運輸、引路,支援東征軍。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日軍侵佔虎門,在南柵建立偽鄉政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村民把海南柵的“海”字刪去而簡稱為南柵。
1989年,南柵(含衝元村)管理區投資150萬元興建南柵酒店。
1989年,南柵(含衝元村)創辦虎門第一支村級消防隊。 [1] 
  • 民間傳説
民間有眼眉山的傳説。相傳很久以前,此地是一片大海,只有高埠和附近幾座山頭露出水面。一天,有個雲遊四方的神仙來到這裏,捋着飄拂過胸的長鬚,自言自語地説:“這麼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不配上一兩處異景,真是太可惜了。”他環顧四周發現中間最高的山頭渾圓平緩,四面山樑卻很陡峭,形狀就像一個巨大的人頭,不禁連聲説“妙”,決定在山的半山腰上嵌兩道石眉。他連續幹了三天,砌好了左邊那道石眉,右邊那道石眉也完成了大部分工程。第四天早上,山腳下有個老狐狸變的大肚子女人又是拍手,又是叫:“哎呀!這個懵佬有力沒處使,卻又來這裏搬大石給山頭砌眼眉,真是笑死人!”神仙聽到有人説他是懵佬,十分惱怒,競拂袖而去。從此右邊那道石眉,就留下一個再也無法填補的空隙。後來,“眼眉山”逐漸成為當地羣眾喜愛的地方。 [1] 

衝元村風景名勝

  • 王士釗故居
王士釗故居,建於清宣統二年(1910年),坐東向西,佔地面積94.5平方米,三間兩進兩廊合院式佈局,面闊10.8米,進深13.5米,寬7米。現故居牆體有裂縫,紅砂岩脱落,無人居住。 [1] 
  • 王氏大宗祠
王氏大宗祠,始建於明代,分別於清乾隆年間、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1986年、2009年,重修。佔地面積333平方米,磚木石結構,抬梁與穿門混合式樑架,硬山頂,人字形鑊耳封火山牆,灰塑龍舟脊,青磚牆體,轆灰筒瓦,立柱、牆腳、門框均為麻石,月梁石刻,拱門、封檐板木雕而成,建築主體清晰,保存完整,內進局部有破損。20世紀30年代至70年代,該祠為南柵小學校舍。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作為南柵老人康樂中心使用,後用作南柵幼兒園、圖書室。2004年3月18日,由東莞市公佈為不可移動文物。 [1] 

衝元村地方特產

衝元村農產品有荔枝、番荔枝、龍眼、黃皮。傳統節慶食品有炒米餅、炸油角、煎堆、糖環、粉片、茶果仔。 [1] 

衝元村著名人物

王士釗(1910—2005年),先後任廣東省有色金屬管理局局長、廣東省地質局局長、中共韶關地委第三書記、廣東省手工業局黨組書記兼副局長、全國工藝理事會副理事長。
陳巨林(1967年生),先後任虎門公安分局巡警隊隊長、虎門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分局局長,三次獲三等功,被廣東省公安廳授予“打擊車匪路霸先進個人”。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