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街子鎮

(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轄鎮)

鎖定
街子鎮,隸屬於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地處崇州市西北部,東與都江堰安龍鎮接壤,南與崇州市元通鎮毗鄰,西與文井江鎮懷遠鎮相鄰,東北與都江堰市、汶川縣接壤。鎮人民政府駐地距崇州市區23千米。 [4]  區域總面積129.33平方千米(原街子鎮面積和原三郎鎮面積總和)。 [6]  截至2019年末,街子鎮轄區户籍人口46879人(原街子鎮人口和原三郎鎮人口總和)。 [6] 
唐設橫渠鎮,屬青城縣。明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設街子場。1992年,鄉改鎮。2004年,上元鄉併入。 [4]  2019年12月24日,撤銷三郎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街子鎮管轄。 [2]  截至2021年10月,街子鎮轄7個社區、7個行政村。 [5]  鎮人民政府駐味江大道北段97號。 [4] 
截至2019年末,原街子鎮有工業企業43個,其中規模以上有3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以上的商店或超市41個。 [6]  截至2019年末,原三郎鎮有工業企業5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以上的商店或超市6個。 [6] 
中文名
街子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
面    積
129.33 km²
下轄地區
崇州市西北部
政府駐地
街子鎮味江大道北段97號
電話區號
028
郵政編碼
611242
氣候條件
亞熱帶濕潤性氣候
車牌代碼
川A
人    口
46879人(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

街子鎮歷史沿革

街子鎮原街子鎮

唐設橫渠鎮,屬青城縣。
後蜀廣政十二年(949年),設徵税院。
後蜀廣政十六年(953年),改為永康縣,屬蜀州。
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併入崇慶州,改為四界鎮。
明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設街子場。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改街子聯保。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改街子鎮,後鎮改鄉。
1954年,鄉改公社。
1959年,與和平、雙河合併為上元公社。
1961年,析置街子公社。
1983年,公社改鄉。
1992年,鄉改鎮。
2004年,上元鄉併入。 [4] 

街子鎮原三郎鎮

元設大柵鎮。
明屬清泉、大樂、孝感3鄉和大柵鎮。
清屬西五甲和北五、六甲。
清宣統元年(1909年),屬懷遠鎮。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屬第二區三郎、古興、化成3聯保。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合併為三郎鎮。
民國三十年(1941年),鎮改鄉。
1953年,分為三郎、和平2鄉。
1956年,三郎鄉併入和平鄉。
1959年,與雙河、街子2鄉合併為上元公社。
1961年,析置和平公社。
1983年,公社改鄉。
1992年1月,改為三郎鎮。 [7] 

街子鎮撤併後

2019年12月24日,撤銷三郎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街子鎮管轄。 [2] 

街子鎮行政區劃

2011年末,轄唐公、雙河、蓮經、古寺、天順、會元、餘慶、上元、味江、忙城、白聖11個村民委員會,下設182個村民小組。 [4] 
截至2021年10月,街子鎮轄7個社區、7個行政村:唐公社區、雙河社區、三郎社區、上元社區、餘慶社區、歡喜社區、會元社區、天順村、古寺村、忙城村、白聖村、益善村、茶園村、鳳鳴村。 [5]  鎮人民政府駐味江大道北段97號。 [4] 

街子鎮地理環境

街子鎮位置境域

街子鎮地處崇州市西北部,東與都江堰安龍鎮接壤,南與崇州市元通鎮毗鄰,西與文井江鎮懷遠鎮相鄰,東北與都江堰市、汶川縣接壤。鎮人民政府駐地距崇州市區23千米。 [4]  區域總面積129.33平方千米(原街子鎮面積和原三郎鎮面積總和)。 [6] 

街子鎮地形地貌

街子鎮地處四川盆地西部邊緣山壩區交接部,屬半山半壩地區,原川西旅遊環線將全鎮分為西北部山區和東南部平壩區,山區11.7平方千米,壩區29.48平方千米,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境內最高點位於蓮經村二組土地嶺,海拔1149.6米;最低點位於忙城村四組,海拔584.9米。 [4] 

街子鎮氣候

街子鎮屬亞熱帶濕潤性氣候,其特點是全年温和,冬暖夏涼,春遲、夏涼、秋來早。多年平均平均氣温15.9℃,極端最低氣温5.2℃,極端最高氣温25.9℃。無霜期年平均280~30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163小時。年平均降水量1012.6毫米。 [4] 

街子鎮水文

街子鎮境內河道屬長江支流岷江流域,主要河流有味江河、泊江河、幹五里河、環山渠,均匯人崇州市西河注入岷江,其中味江河平均寬120米,自蓮經村入境,自忙城村流出,過境長度達8.3千米,年徑流量1.6億立方米,最大排洪量841立方米/秒。 [4] 

街子鎮自然災害

街子鎮主要自然災害有山體滑坡、泥石流、洪澇等。洪澇災害年平均發生1次,主要發生在7~9月,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2011年7月4日,造成6間房屋倒塌,多處基礎設施損壞,經濟損失3000餘萬元。 [4] 

街子鎮自然資源

街子鎮有農業耕地面積3.1萬畝,林地面積1.4萬畝。 [4] 

街子鎮人口

2011年末,原街子鎮轄區總人口32750人。 [4]  2011年末,原三郎鎮轄區總人口15351人。 [7] 
截至2017年末,原街子鎮轄區常住人口32372人。 [1]  截至2017年末,原三郎鎮轄區常住人口15640人。 [8] 
截至2019年末,街子鎮轄區户籍人口46879人(原街子鎮人口和原三郎鎮人口總和)。 [6] 

街子鎮經濟

街子鎮綜述

2011年,原街子鎮財政總收入1726萬元,比上年增長6.1%。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0563萬元,比上年增長7.8%。2011年,農民人均純收入9125元。 [4] 
截至2019年末,原街子鎮有工業企業43個,其中規模以上有3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以上的商店或超市41個。 [6] 
截至2019年末,原三郎鎮有工業企業5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以上的商店或超市6個。 [6] 

街子鎮農業

2011年,原街子鎮農業總產值1.6億元,比上年增長7.2%,農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30%。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原街子鎮生產糧食16748噸,其中水稻11530噸,小麥2957噸,玉米1042噸。經濟作物以油菜、蔬菜為主。油料作物種植面積1.2萬畝,產量1515噸;蔬菜種植面積4695畝,產量10728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為主。生豬飼養量4萬頭,年末存欄2.3萬頭。2011年,原生產肉類3768噸,其中豬肉2803噸,牛肉238噸,羊肉17噸,禽肉355噸;禽蛋950噸;畜牧業總產值7316萬元。水果種植面積191畝,產量145噸,主要品種有柑、桔、蘋果等。漁業以淡水養殖魚類為主。2011年,原街子鎮魚塘養殖面積590畝,產量730噸,漁業總產值741萬元。 [4] 

街子鎮工業

原街子鎮初步形成了以傢俱、木材加工為主的工業體系。2011年,原街子鎮工業總產值1億元,工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18.79%。 [4] 

街子鎮商貿

2011年末,原街子鎮有商業網點1個。 [4] 

街子鎮社會事業

街子鎮教育事業

2011年末,原街子鎮有幼兒園(所)3所,在園幼兒260人,專任教師24人;小學2所,在校生760人,專任教師67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7%;初中1所,在校生450人,專任教師45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9.7%,小升初升學率99.5%,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97%。2011年,原街子鎮教育經費54萬元。 [4] 

街子鎮文化事業

2011年末,原街子鎮有文化藝術團體3個,會員160個;電影放映單位1個,電影放映院1個,年放映28場次;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480平方米;公共圖書室12個,建築面積390平方米,藏書3.2萬冊。 [4] 

街子鎮醫療衞生

2011年末,原街子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2個;病牀102張。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6萬人,參合率77.8%。 [4] 

街子鎮社會保障

2011年,原街子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13户,人數23人,支出5.2萬元,月人均188元;城市醫療救助3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770人次,共支出4.6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268户,人數527人,支出67.7萬元,月人均107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04人,支出38.7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35人,支出7.6萬元;農村醫療救助32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770人次共支出4.6萬元;農村臨時救濟18人次;支出7000元。自然災害受災人口5500人,緊急轉移安置7人,農作物受災面積600畝,倒塌房屋6間,直接經濟損失3023元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01人,撫卹事業費支出120.9萬元。社區服務設施2個,其中社區服務站2個。經常性社會救助工作站、點和慈善超市1個,使35人次困難羣眾受益。新增就業人員207人,有59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718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514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6%,全年共幫助23户零就業家庭實現每户至少一人就業,組織17名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從事“三支一扶”的工作。年末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23036人,比上年末增加5415人,其中參保職工17980人,參保離退休人員5056人,分別比上年末增加3790人和1625人。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農民工4789人,比上年末增加645人,參加企業基本養老保險462人,比上年末增加213人。9户企業建立了企業年金,參加職工206人,年末企業年金基金累計結存70.6萬元。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462人,比上年末增加213人;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5251人,比上年末增加858人。參加失業保險462人,比上年末增加213人,其中參加失業保險的農民工31人,比上年末增加12人,年末領取失業保險金2人,比上年末增加1人。參加工傷保險4026人,比上年末增加377人,其中參加工傷保險的農民工3564人,比上年末增加1106人,全年共有39人次享受了生育保險待遇,比上年增加13人次。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為3.2萬元,比上年增加6000元;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2.7萬元,比上年增加5000元。年末規模以上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達到96%。各級勞動人事爭議調解組織和仲裁機構共受理勞動人事爭議案件2件,結案2件,其中通過調解方式結案2件,佔100%。各級仲裁機構立案受理勞動爭議2萬件,比上年減少11%,涉及勞動者17人,比上年減少92%。 [4] 

街子鎮郵政電信

2011年末,原街子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45千米,投遞點13個,鄉村通郵率100%。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2個。 [4] 

街子鎮基礎設施

給排水
2011年末,原街子鎮鎮區有自來水廠2座,鋪設幹線水管10千米,生產能力2萬噸/日,居民自來水普及率100%;污水治理工程7項,污水處理廠1座,日污水處理能力4250噸,工業廢水處理率100%。 [4] 

街子鎮交通運輸

2011年,原街子鎮縣鄉(鎮)級公路7條,總長30千米。2011年末,原街子鎮鎮區有公交汽車線路7條,公交運營車輛100輛,年客運量150萬人次。 [4] 

街子鎮歷史文化

街子鎮地名由來

明朝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因兵戈擾攘,原本繁華的永康,蕭條至僅存沿味江河而建的“河街子”一條小街,就此設場,取名街子場。街子鎮因此得名。街子系小街之意。 [4] 

街子鎮文物古蹟

古老廣場
字庫,建於清咸豐二年(1852年)中秋吉旦。字庫旁邊是唐求展館(即唐公祠),原在玉龍橋東岸橋頭,因年久失修遭毀。1968年由鄉政府牽頭新建了仿古祠,其新殿宇比原祠更寬大高聳而古樸,展館正前方由兩個石獅把守。廣場中央有四棵千年銀杏,間距均勻,徑初3.2尺,枝葉茂盛挺拔,甚為壯觀。相傳為唐求親手所栽。廣場東南角是淡灰色,仿古牌坊,三個門洞中間高兩側低,最高約8米,全寬7米,一字形排列,牌坊上匾兩面皆書“青城街子”。由此可進入古街“江城街”,由古街流出的絹絹細流繞廣場的東南邊流入味江。字庫為正六方形,高約20米,紅砂石塔基,青磚塔身共五層。字庫紅砂石塔基呈正六方形,外有護欄,護欄柱及欄板有精美浮雕。上書“字庫”兩個大字。字庫現為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典雅街道
江城街,此街經三個古街口及戲台廣場直至廊橋(上場口),再往前可到御龍橋東,明清建築風格的房屋鱗次櫛比,高低參差錯落有致,硃紅色的穿鬥圓木結構,木柱木門板、花格木窗全部油漆一新。600米長街全鋪整齊的青石板路,本街經營古玩、雕刻、玉器等小店。街子鎮類似的古街還有五六條。
崇州市街子鎮(圖8) 崇州市街子鎮(圖8)
壯麗年台
沿江城街至八角井繼續向前約10米左拐就是萬年台廣場。廣場端頭有新建的仿古戲台“萬年台”。萬年台中部戲台高大,兩側配廊低矮,後面是又高又寬的石砌觀景台,大戲台柱平面佈置為內外兩層正方形,外層柱12個,為檐柱;內層柱四個,是構成戲台大空間的主體柱。立面造型為單檐人字形坡屋頂,四角起翹。屋脊正中塑精美造型頂,兩端塑龍尾,壓山脊尾端塑鳥獸花木。四爪角脊塑透空格花,尾部高高翹起。青灰色溝瓦、筒瓦,貓頭、滴檐上燒有花紋圖案。角梁頭雕龍頭,檐柱出挑,下有雕花吊墩、角花和伸弓。掛口和丈面方間有格花禾口窗。除戲台正面外,其餘三面的外層檐柱間設美人靠。柱身空透。柱立於距地面約1.5米的石台基上。台基正面有紅砂石圖案的深浮雕。台左後有十二步石階梯上戲台。戲台木雕為金黃色,黑色襯底。其餘檐、柃、梁、柱、美人靠、禾口窗、木地板均為硃紅色。兩側配廊平面佈置為四開間長方形,地面比戲台低約1.5米,與廣場地面相差不多。立面造型為單檐人字形坡屋面,四角起翹,與大戲台的造型相呼應。柱子支撐在石地面上,廊身空透。廊正背兩面中間設門洞,其餘三面均設美人靠。此外,屋頂有雕花,色彩與大戲台相同。在空透的大戲台及配廊的正背面有一與之同長度,比戲台的台基高一倍多的石砌觀景台。立於台上瞭望,挖斷山、對面山、味江河、濱河公園、灌溉渠盡收眼底。
崇州市街子鎮萬年台 崇州市街子鎮萬年台

街子鎮仿古廊塔

江城街上場口,有一座橫跨灌溉渠的廊橋,它是此街到御龍橋捷徑的人行橋,橋頭8步石階上橋面,遠看像拱橋,其實是在原有2跨鋼筋混泥土板橋上加木廊而成。橋長12米,寬3米,廊平面佈置為5開間長方形,立面造型為單檐人字形屋面,四角起翹。屋脊正中塑佛像壓頂,脊兩頭塑龍尾,壓山脊尾塑花紋圖案,爪角脊尾塑透空格花。屋面蓋青色溝瓦、筒瓦、貓頭和勾頭燒精美圖案,角梁頭雕龍頭,檐柱出挑,下有雕花吊墩、角花和伸弓,掛口和丈面間有格花禾口窗。木柱下端支承於原橋面上,美人靠做護欄,廊身空透全部木雕金黃色,黑色襯底,其餘檐柃樑柱、美人靠、禾口窗均為硃紅色。
崇州市街子鎮(圖9) 崇州市街子鎮(圖9)

街子鎮御龍大橋

御龍橋,是一座橫跨味江的鋼索橋。原建於清乾隆初年,是通往兩河鄉、泰安鄉、青城後山、外山以及鳳棲山古寺的重要橋樑。此橋屢見屢毀。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秋再建,當時崇慶州州牧李延壁題名為“御龍橋”。因年久失修,鐵索負載過重斷裂,后街子鄉政府重建新橋,增建了高聳的橋亭。新橋重檐起翹,彩瓦朱梁,古樸壯觀,四個石獅子立於四根粗大鋼索前面。
崇州市街子鎮(圖10) 崇州市街子鎮(圖10)
唐求廣場
街子御龍橋頭的唐公祠是晚唐“一瓢詩人”唐求的隱居之地。據史記載,詩人在唐僖宗乾符年間曾為青城縣令。後因看破紅塵歸隱桑梓,昭宗時,王建帥蜀,欲聘唐求為參謀,他拒不受聘,過着詩酒文章的生活。百姓親切地稱之為“唐山人”或“唐隱居”。唐求隱居,絕念鐘鼎,放曠疏逸,常騎一青牛往來於青城臨邛間,訪師求道,誦經聽琴,往往至暮醺酣而歸,“非其類不與之交”。以求超脱世間的名利紛爭。唐求寫詩每有所得,不拘長短隨手記下,成詩後即揉成紙團投入隨身攜帶的大葫蘆瓢中。晚年卧病,他把詩瓢投入味江,感慨道:“茲瓢倘不沉沒,得者始知吾苦心也耳。”詩瓢漂入新渠,有識者見之曰:“此乃唐山人詩瓢也。”將其打撈上岸,可惜詩稿大多損壞,僅得數十篇,為其書稿十之二三。《全唐詩》收為一卷,計35首半。《唐才子傳》稱其詩“氣韻清新,每動奇趣,工而不僻,皆達者詞”。唐求的詩多以歌山水、懷友人、贊古寺、豪退隱為內容,深得後人喜愛。為紀念唐求後人修建了唐公祠。唐公祠舊址在御龍橋東橋亭旁邊,正殿有唐公塑像,長鬚席帽,醉眠吟情。殿堂高懸“修到梅花骨亦香”匾額,門兩邊有對聯:“大雅名千古,伊人水一方。”清代立“唐詩人唐求故里”的碑文上有一幅“摩天黃鶴飛將去,入市青牛幾時回”的對聯。可惜該祠1958年遭毀。為弘揚歷史文化,崇州市政府斥資重建唐求廣場。重建的唐求廣場比原唐公祠大一倍多,佔地約3畝,臨味江,有四棵高聳如雲、枝葉茂盛的千年參天楠木。廣場中央靠後是雄偉的唐求石雕像。緊靠其後的是一座新建唐求展館。
鳳棲山寺
鳳棲山因山形似鳳而得名,其腳下是街子古鎮,古寺就隱藏在800多畝的山林中。山門處有一座用石圓柱支撐的古典雄偉的牌坊,匾額刻有“川西第一天”五個大字。穿過山門,經掩映在蒼松翠柏的石級而上,在茂林深處便是古寺。古寺在晉、隋時期稱“長樂寺”,隋文帝賜“光大嚴明”匾。唐懿宗甲申年(864年)由善無思僧人重建。宋時稱“翠圍寺”。明初太祖朱元璋幺叔“法仁”在此剃度出家。朱元璋第11皇子朱椿在成都任蜀獻王訪古寺時,奏稟建文帝賜“光大嚴明”匾,並賜“法仁”法號“悟空”、賜半幅鸞駕、龍鳳旂、琉璃瓦房五間和皇鍋一對(鍋高約1.5米,直徑2.1米的鑄鐵鍋),賜大藏經《洪武南藏》經書一部,還賜重修古寺。明永樂十四年(1416年)明成祖朱棣赦賜“光嚴禪院”。清康熙御書賜“光嚴禪院”匾。古寺分上古寺、下古寺。下古寺保存完好,古寺分廟門、照壁、明月池、洗心池、大雄寶殿、彌勒殿、天王殿、三宦樓、東西廂房、藏經樓、鐘鼓樓等部分。下古寺有歷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許多墨寶。其中藏經樓珍藏有明代刻造的三個宦版中《洪武南藏》的最初版本(又名《初刻南藏》),明洪武五年(1372年)赦令南京蔣山寺點校,於洪武三十一年完成,該書是保留至今的印本。上古寺系清代新建,被毀時木色尚新。改革開放以來逐漸修復。今有接引殿、報恩堂、燃燈佛、和飄海觀音。大雄寶殿和東西廂房正在修建。上古寺的山坡上安放着明代高僧悟空禪師和開山祖師善思木乃伊的跏跌石塔。悟空塔上有對聯:“從今日回頭大悟,是浮雲過眼皆空。”既將悟空二字聯起,又向人們昭示佛經。石塔左前側有一參天白桷,相傳是蠻嬢娘(指悟空)奉皇上之命,從西藏挑來一口可供千名和尚煮飯的皇鍋,後將扁擔插在此處長起來的。1985年7月,鳳棲山寺被列為成都市文物保護單位。

街子鎮榮譽稱號

2020年7月29日,街子鎮被全國愛國衞生運動委員會重新確認為國家衞生鄉鎮(縣城)。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