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街子村

(山東淄博市高新區下轄村)

鎖定
四寶山街道街子村位於街道中部,北鄰魯泰大道,西與寶山路毗連,東與解莊相鄰,立村於元代。
中文名
街子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山東淄博市
氣候條件
温帶季風氣候

目錄

街子村簡介

據傳,村原名“花園莊子”或段家莊。明初村址北移,比鄰解家塋。以邊、王兩姓取名“邊王莊”。有民謠“先有解家塋,後有邊王莊”。明朝中期,傳解家塋常有邪祟使村中不寧,遂在村內蓋關帝廟以鎮邪氣,並將村名改為街子。

街子村古蹟

街子村明樓傳為裘姓所建。裘氏在明初為富商顯宦,有多處莊園、牧場等。傳棉花山一帶皆為明樓私產。明樓產權幾經變換,主人皆為桓台縣四大家。至清末,明樓張姓主人仍有良田1200餘畝,在當地杜科、喬莊有良田數百畝,在臨淄的古城、石佛堂有2處莊園。街子村南,尚莊村北,青龍山以西的大片良田,大部為明樓主人所有。
今街子明樓是全省現存唯一明代樓房。原為3層碉樓式建築。現存兩層,寬6米,長12米,高15米。第三層為全木製結構,四梁八柱,歇山轉角,構造精巧。1938年被日軍焚燬。
街子明樓建築羣是典型的封建官僚地主莊園。傳初為裘家所建,後歸段家,明末又歸王家,清初轉為張姓。佔地面積約1萬平方米,主樓前面配有三進廳房,六面廂房,樓房至前門約100米,前門與廳房門、樓門在一中軸線上,為中國傳統的中軸對稱式建築風格。西南面有3個跨院,各跨院北面為大廳,東西二面為廂房。明樓西北為花園,花園內另有二層小樓與3個獨立院落。大院房屋門窗皆用花格木雕成,垂檐下刻有山水、花鳥、麒麟等吉祥圖案。惜前檐下木雕垂檐及屋脊上的磚雕裝飾物在“文革”中被毀,大門已不復存在。
1950年代初,明樓的土地及浮財被分,院落辦成了學校。1953年,老師見院內石板露出地面,常有學生絆倒,挖出石板後露出一個洞口,洞中放有大量的銅元、銀元、陶瓷器皿,此洞直到樓下。1958年,明樓成公社機關大院。現明樓及前面廳房急需修繕。
街子村石橋坐落於村中心小河上,連接村莊東西兩部分。據推算,此橋建於明朝中期,與街子明樓建於同時,為臨淄、壽光等地前往張店、周村的必經之路。石橋為傳統建築風格,橋面長12.6米,橋兩頭寬5米,中間寬2.9米,高3.5米左右,為統一方條石砌成。中央橋孔跨度3.2米,石砌起拱。兩側橋孔對稱,跨度1.5米,高2.5米。橋東側建二層崗樓,方形,高2.5米。周村開埠後成為魯中重要貨物集散地,通過街子村石橋的車輛大增,負荷加重,橋面被碾壓損毀。1935~1936年間,周圍民眾曾集資進行過重修。1950年代後,過往車輛減少,石橋至今保存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