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街亭之戰

鎖定
街亭之戰是三國時期諸葛亮北伐的其中一場戰事,發生於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戰爭期間,也是這次北伐戰爭中一場決定性戰事。
魏太和二年(228年)春天,諸葛亮率軍攻打曹魏,聲稱由斜谷道攻取郿縣,並派趙雲鄧芝為疑軍,據箕谷,曹真前去防守郿縣;諸葛亮則親率諸軍進攻祁山,發動第一次北伐。諸葛亮北伐令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叛魏響應,關中震動,震驚曹魏,魏明帝更親身到長安督戰,並派張郃抗擊進攻祁山的諸葛亮。
諸葛亮攻祁山時,眾人都建議用舊將魏延吳懿等人任先鋒,但諸葛亮不聽,任命自己十分賞識的參軍馬謖領導諸軍,後於軍事重地街亭防禦曹魏將領張郃的進攻。馬謖在街亭違反諸葛亮節度,舉措煩擾,更加捨棄水源,選擇登上南山據守而非佔據山下的城鎮;禆將軍王平曾多番規勸,但馬謖都不接納。張郃到後,包圍山上,又斷絕山上馬謖軍的水源,並且大舉進擊,大破馬謖軍,士卒四散,潰不成軍。王平此時命自己所領的軍隊鳴鼓自守,張郃懷疑有伏兵,不敢進逼,王平得以有時間收拾殘軍,並率領敗軍撤回。馬謖失守街亭後,諸葛亮失去重要據點,進退無據,無法再戰,於是,遷西縣一千多户撤回漢中。後馬謖與將領李盛張休等人被處死,黃襲被奪兵。
名    稱
街亭之戰
發生時間
228年春天
參戰方
曹魏,蜀漢
結    果
曹魏獲勝,馬謖被擊破,諸葛亮撤軍
參戰方兵力
魏軍五萬,蜀軍不詳
主要指揮官
張郃;馬謖

街亭之戰背景

226年(魏黃初七年,蜀建興四年),魏文帝曹丕駕崩,太子曹叡[ruì]即位,任命夏侯楙[máo]駐守長安,關中空虛。 [1] 
227年(魏太和元年,蜀建興五年),孟達和諸葛亮多次通信,秘密答應歸蜀;孟達和魏興太守申儀有隔閡,申儀秘密上表告發了孟達。孟達聽説後,驚惶恐懼,企圖舉兵反叛;司馬懿寫信安慰勸解了他,孟達因此猶豫不決。司馬懿則秘密率軍進討,攻打新城。諸葛亮見有機可乘,便決定大舉北伐。

街亭之戰過程

街亭之戰魏延獻策

228年(魏太和二年,蜀漢建興六年)諸葛亮將要攻打曹魏,與諸將商量這次軍事行動。魏延説:“聽説夏侯楙曹操的女婿,此人膽卻而沒有智謀。現請給我五千人的精鋭部隊,帶着五千人口糧,直接從褒中出發,沿着秦嶺向東,到子午道後折向北方,用不了十天功夫,可以抵達長安。夏侯楙聽到我突然來到,一定棄城逃走。長安城中就只有御史、京兆太守了。橫門糧倉的存糧以及百姓逃散剩下的糧食,足以供給軍糧。等到魏國在東方集結起軍隊,還要二十多天時間,而您從斜谷出來接應,也完全可以到達。這樣,就可以一舉而平定咸陽以西的地區了。”諸葛亮認為這是危而不妥的計策,不如安全地從平坦的路上出去,可以穩穩當當地取得隴右地區,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取勝而不會有失,所以不用魏延之計。 [2] 

街亭之戰關中震動

諸葛亮揚言從斜谷取城,命令鎮東將軍趙雲揚武將軍鄧芝充當疑兵,據守箕谷;魏明帝曹叡派遣曹真都督關右地區各軍駐紮在城。諸葛亮親自統率大軍進攻祁山,軍陣整齊,號令嚴明。
起初,曹魏認為劉備已經去世,幾年來沒有什麼動靜,因此放鬆了防備;而突然聽到諸葛亮出兵,朝廷和民眾都很懼怕。於是,天水、南安、安定等郡都背叛魏而響應諸葛亮,關中如雷轟頂,受到震動,朝廷大臣不知不什麼對策,魏明帝説:“諸葛亮本來依據山險固守,當下親自前來,正合乎兵書所説招敵前來的策略,一定能夠打敗諸葛亮。”於是統領步兵和騎兵五萬大軍,命右將軍張郃監管軍務,向西抵禦諸葛亮。丁未(疑誤),魏明帝到達長安。 [3] 

街亭之戰違眾拔謖

越嶲([xī],今為四川西昌地區)太守馬謖,才氣和抱負超過常人,喜好議論軍事謀略,諸葛亮對他深為器重;昭烈帝劉備臨終之時對諸葛亮説:“馬謖言語浮誇,超過實際才能,不可委任大事,您要對他多加考察。”諸葛亮還認為不是這樣,讓馬謖做參軍,時常接見一起談論,從白天直到黑夜。等到出兵祁山,諸葛亮不用舊將魏延、吳懿等為先鋒,而是讓馬謖統領各軍在前,同張郃在街亭交戰。 [4] 

街亭之戰結果

街亭之戰馬謖戰敗

馬謖違背諸葛亮的指揮調度,軍事行動混亂無章,放棄水源上山駐紮,不在山下據守城邑。張郃斷絕馬謖取水的道路,發動進攻並大敗馬謖,蜀軍潰散。諸葛亮前進沒有據點,就攻取西縣一千多人家回到漢中。把馬謖關進監獄,殺了他。諸葛亮親自弔喪,為他痛哭流涕,安撫他的子女,如同平素一樣恩待他們。蔣琬對諸葛亮説:“古時候晉國楚國交戰楚國殺了領兵的大臣,晉文公喜形於色。天下沒有平定,而殺了智謀之士,難道不惋惜嗎?”諸葛亮流着眼淚説:“孫武能夠制敵而取勝於天下的原因,是用法嚴明;所以晉悼公的弟弟揚幹犯法,魏絳就殺了為他駕車的人。當下天下分裂,交戰剛剛開始,如果又廢棄軍法,怎麼能夠討伐敵人呢?” [5] 
馬謖沒有失敗時,裨將軍巴西人王平一再規勸馬謖,馬謖不採納;等到失敗,部眾四散,只有王平率領的一千人擂響戰鼓,把守營地,張郃懷疑有伏兵不敢往前逼近,於是,王平緩緩地收擾各部散餘的士兵,率領人馬返回。諸葛亮既殺了馬謖和將軍李盛,還奪了將軍黃襲等的兵權,王平的名聲地位就特別提高和顯示出來,又提拔他為參軍,統領部兵馬和營屯之事,官位遷為討寇將軍,封為亭侯。諸葛亮上書請求自己貶降三級,劉禪任命諸葛亮為右將軍,兼理丞相的職務。 [6] 

街亭之戰不戒之失

趙雲、鄧芝的部隊也在箕谷戰敗,趙雲收斂部隊堅守,所以,損失不大,但也因此被貶為鎮軍將軍。諸葛亮問鄧芝道:“街亭失利,大軍敗退,兵將不再可收拾,箕谷戰敗部隊撤退,兵將依然齊整如初,是什麼原因呢?”鄧芝説:“趙雲親自在部隊後面拒敵,軍需物資,一點都沒有拋棄,兵將沒有什麼緣由可以散亂。”趙雲有軍資和剩餘的絹帛,諸葛亮讓用來分給將士。趙雲説:“軍事上沒有勝利,為什麼要有賞賜,這些物資請全部存入倉庫,等到十月用作冬季犒勞品。”諸葛亮很贊同這個意見。 [7] 

街亭之戰評價

魏明帝在戰後評價街亭之戰説:“亮懷李熊愚勇之志,不思荊邯度德之戒,驅略吏民,盜利祁山。王師方振,膽破氣奪,馬謖、高祥,望旗奔敗。虎臣逐北,蹈屍涉血,亮也小子,震驚朕師。猛鋭踴躍,鹹思長驅。” [8]  並稱贊張郃説:“賊亮以巴蜀之眾,當虓[xiāo]虎之師。將軍被堅執鋭,所向克定。” [9] 
而諸葛亮也在戰後做了反思,評價街亭之戰失敗的原因是:“大軍在祁山、箕谷,皆多於賊,而不能破賊為賊所破者,則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 [10]  諸葛亮在給劉禪的上疏中,提及了蜀漢軍隊在街亭、箕谷兩戰的失利原因:“街亭違命之闕,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無方。” [10] 

街亭之戰影響

  • 街亭之戰失敗,令到第一次北伐功敗垂成。日後蜀漢數次北伐亦未能獲得比本次令三郡投降更大的影響,而且本次蜀軍大敗,對本來已因夷陵之戰元氣大傷的蜀漢有較大的影響。
  • 本來自劉備徵孫權失敗,不久逝世後,蜀漢都沒有什麼侵擾魏蜀邊界的行動,曹魏都沒有作出什麼準備,以為蜀漢已無力侵邊;故此當諸葛亮北伐的消息傳來時,令朝野震動,更加令三郡叛離。戰後曹魏亦加強了對蜀漢的防衞,包括曹真預計諸葛亮會攻陳倉,於是命將軍郝昭守治陳倉城,以致年底(即229年年初)諸葛亮進圍陳倉時無功而還。及後亦因曹魏多作防備而令北伐難以獲得大的成果。
參考資料
  • 1.    《資治通鑑》:初,徵西將軍夏侯淵之子尚太祖女清河公主,文帝少與之親善,及即位,以為安西將軍,都督關中,鎮長安,使承淵處。
  • 2.    《資治通鑑》:諸葛亮將入寇,與羣下謀之。丞相司馬魏延曰:“聞夏侯,主婿也,怯而無謀。今假延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聞延奄至,必棄城逃走。長安中惟御史、京兆太守耳。橫門邸閣與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東方相合聚,尚二十許日,而公從斜谷來,亦足以達。如此,則一舉而咸陽以西可定矣。”亮以為此危計,不如安從坦道,可以平取隴右。十全必克而無虞,故不用延計。
  • 3.    《資治通鑑》:亮揚聲由斜谷道取,使鎮東將軍趙雲、揚武將軍鄧芝為疑兵,據箕谷;帝遣曹真都督關右諸軍軍。亮身率大軍攻祁山,戎陳整齊,號令明肅。始,魏以漢昭烈既死,數歲寂然無聞,是以略無備豫;而卒聞亮出,朝野恐懼,於是天水、南安、安定皆叛應亮,關中響震,朝臣未知計所出,帝曰:“帝阻山為固,今者自來,正合兵書致人之術,破亮必也。”乃勒兵馬步騎五萬,遣右將軍張督之,西拒亮。丁未,帝行如長安。
  • 4.    《資治通鑑》:初,越太守馬謖,才器過人,好論軍計,諸葛亮深加器異;漢昭烈臨終,謂亮曰:“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猶謂不然,以謖為參軍,每引見談論,自晝達夜。及出軍祁山,亮不用舊將魏延、吳懿等為先鋒,而以謖督諸軍在前,與張郃戰於街亭。
  • 5.    《資治通鑑》:謖違亮節度,舉措煩擾,舍水上山,不下據城。張絕其汲道,擊,大破之,士卒離散。亮進無所據,乃拔西縣千餘家還漢中。收謖下獄,殺之。亮自臨祭,為之流涕,撫其遣孤,恩若平生。蔣琬謂亮曰:“昔楚殺得臣,文公喜可知也。天下未定而戮智計之士,豈不惜乎!”亮流涕曰:“孫武所以能制勝於天下者,用法明也;是以揚幹亂法,魏絳戮其僕。四海分裂,兵交方始,若復廢法,何用討賊邪!”
  • 6.    《資治通鑑》:謖之未敗也,裨將軍巴西王平連規諫謖,謖不能用;及敗,眾盡星散,惟平所領千人鳴鼓自守,張疑其有伏兵,不往逼也,於是平徐徐收合諸營遺迸,率將士而還。亮既誅馬謖及將軍李盛,奪將軍黃襲等兵,平特見崇顯,加拜參軍,統五部兼當營事,進位討寇將軍,封亭侯。亮上疏請自貶三等,漢主以亮為右將軍,行丞相事。
  • 7.    《資治通鑑》:是時趙雲、鄧芝兵亦敗於箕谷,雲斂眾固守,故不大傷,雲亦坐貶為鎮軍將軍。亮問鄧芝曰:“街亭軍退,兵將不復相錄,箕谷軍退,兵將初不相失,何故?”芝曰:“趙雲身自斷後,軍資什物,圖無所棄,兵將無緣相失。”雲有軍資餘絹,亮使分賜將士,雲曰:“軍事無利,何為有賜,其物請悉入赤岸庫,須十月為冬賜。”亮大善之。
  • 8.    《三國志·魏書·明帝紀三》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10-27]
  • 9.    《三國志·魏書·張樂於張徐傳第十七》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10-27]
  • 10.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第五》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