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行為定位評價量表

鎖定
行為定位評價量表(BehavjoraI Anchored Rating scale,BARS)一譯“行為參考評價量表”。是評價行為與特定任務要求適宜程度的量表。P.c.史密斯和L.M.肯德爾於1963年提出。他們以弗拉納根對作為良好工作表現與不良工作表現指標的行為發生率的調查為基礎而編制。 [1] 
中文名
行為定位評價量表
外文名
BehavjoraI Anchored Rating scale,BARS
主要包括行為期望量表(BEs)與行為觀察量表(B。IS)兩類。兩類技術均由有關專家組成的研討組進行操作。BEs的基本程序為:召集第一組專家構想特定任務的維度;第二組專家就任務各維度分別評定與不同表現水平相聯繫行為的發生率;第三組把前兩組專家所列行為隨機排列,再獨立將這些行為歸入正確類別,將歸類與前兩組專家構想不一的行為刪除,以確保明確性;第四組專家對保留的行為的發生率獨立評定,評定不一致程度高的行為亦刪除;最後,兩名工作主管評定他們對於每位工作人員在專家擬定的各行為上的期望。而BoS的不同之處在於,其程序的最後一步是對工作人員實際表現的評價。BARS適宜於工作任務類別較多,且需分工的機構採用。其主要優點是可以集中多位專家的智慧,且程序組織性強;其缺點是操作較繁複,組織工作難度較大,應用不廣泛。
參考資料
  • 1.    林崇德.心理學大辭典(下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