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行政配置

鎖定
行政配置是指政府採取行政手段,對人才資源進行配置。
中文名
行政配置
機    構
政府
客    體
人才資源
手    段
行政手段
行政配置的運用
資源的行政配置,即一定的管理者對自己所管轄的資源直接進行配置。“行政”一詞,其含義是執行命令、對下指揮和管理。因此,資源的行政配置,從社會的角度看,從管理體制模式的角度看,是一種“命令”經濟,是一種管制(統制)經濟。作為生產三要素中的主體要素——勞動力資源,則處於一種被動的、被他人配置的地位,自身的主體能動性、選擇性、差異性等被忽視或漠視。這時的配置主體,是行政管理部門(政府的計劃部門、勞動部門和人事部門),而各個生產單位沒有獨立的選擇與配置各項資源的權力。行政管理部門對全社會的勞動力資源、自然資源、資本資源進行統計、預測、規劃、分配,將勞動力資源分配到各個部門、行業、企業。企業的勞動需求,在得到政府認可以後,才能由政府分配勞動力資源。企業的勞動需求變動,比較難於被政府及時瞭解和迅速調節。 [1] 
總之,資源的行政配置方式雖然可能在總體上、宏觀上大體合理地完成勞動力資源配置(注意,這裏所説的是“可能”,而不是“必然”),但難於合乎企業、個人在勞動力資源配置方面的自身狀況與要求,難於適應客觀經濟條件的變化。在行政配置的情況下,勞動要素推動生產的動力可能受到扼制,因此要素結合後不能產生應有的經濟效果,甚至造成浪費。“喬太守亂點鴛鴦譜”式的勞動力資源錯配,結果只能是於國於民都有害的悲劇。
在特殊條件下,例如戰爭、大災荒,採取資源的行政配置是有一定道理的。在經濟本身出現巨大問題時,也可以採取一定的行政配置方式,通過政府的強制性干預緩解經濟生活中的矛盾。在集中物力、資金和勞動力進行大規模經濟建設的現代化起步期,進行行政配置也會起到相當積極的作用。
行政配置與計劃經濟有一定聯繫。在一定意義上,通過政府科學核算為基礎的行政配置,以及配置以後由政府嚴格監督、管理的經濟,才可稱為計劃經濟。這就是説,計劃經濟是資源行政配置模式中的較高級類型。前蘇聯屬於計劃——行政配置的模式。我國過去的經濟管理體制,儘管強調計劃,用計劃包攬一切,但缺乏必要的核算、管理、監督,計劃的任意度極大,主管者的長官意志和被配置資源部門、行業、企業的討價還價行為大大減低了“計劃”色彩;而計劃主管者“拍腦袋”、分親疏分配資源的作法,部門、企業報計劃時“頭戴一尺帽、不怕砍三刀”的作法,向上級“報喜不報憂”和浮誇的作法,更與計劃經濟的要求格格不入。
參考資料
  • 1.    .姚裕羣.市場經濟下的就業理論與就業促進.中國勞動出版社,1996年09月第1版.